“先爬后走”的娃,与“不爬就学会走”的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如题所述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在育儿界广泛流传的这个规律,难道是不准了吗?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的孩子,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在这4个方面,二者有区别

身体协调性不一样。宝宝在爬行时涉及到手掌、膝盖、腿部等多个部位,同时还能锻炼胸腹、背部等部位的肌肉力量,这对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是个考验。多多爬行能够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对宝宝的发育好处多多。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或者训练很少的孩子,在身体协调性上恐怕要弱一些。

大脑发育不一样,尤其是涉及到空间的概念时。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密切的配合,能够丰富大脑之间神经元的联结,这对大脑发育是有好处的。所以家长不要怕脏或者怕累,就人为地组织宝宝爬行,这不仅是一项大运动发展,更牵扯到孩子的空间智力发育。

探索欲望不一样。爬行的过程是宝宝自主探索的过程,所以爱爬的宝宝会对世界抱有更强了的好奇心,这与总是被妈妈抱着去看不同,爬行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别小看了这点差别,幼年的细节在固化后会形成习惯,较之于很少爬的宝宝,爱爬的宝宝性格更活泼一些,反应也较为敏锐。

爬行能够锻炼宝宝大脑前庭的功能,有研究表明:从小练习爬行的孩子长大后,发生晕车和恐高的几率更小。

孩子“不爬就走”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有的宝宝直接跳过了爬行阶段,而直接进入到学步阶段呢?主要是这三个原因。有的宝宝不愿意学习爬行,但是腿部力量却很强,而且具备相应的平衡能力,他们更渴望站起来看的更广,想要更快地走向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身体保障和强烈的意愿双重支撑下,很容易就学会了走路,而直接跳过了爬行。这种情况并非异常,也是有可能出现的,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宝宝很早就被放在了学步车里,缺少了爬行练习,而被迫从学走路开始了。学步车的使用容易使孩子出现O型腿,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也得不到有效锻炼。因此,糖果妈妈并不建议使用学步车,也不要“跳级”学走,而是按照宝宝的生长规律来,先爬再走。

宝宝爬行有规律,父母不要“跨越”

在孩子七八个月大时,已经萌发了爬行欲望,多数以匍匐爬行为主,利用腹部的力量蠕动着向前爬行或向后退。等到宝宝继续发育,会从手膝爬行变为手脚爬行,而且爬得更快了。可以用这种方式去他们想去的地方。自由度也更大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6
都是孩子身体进化的一个过程。先会走的孩子和先会爬行的孩子相比,先爬行再去行走的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会更好。当然孩子的身体协调也可以通过后续来训练来加强。在宝宝的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多注意一些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基本不会出现不会打就会走的情况。
第2个回答  2022-06-16
先爬后走的宝宝更加聪明,长大以后能够有所作为,身体素质也比较好,大脑发育更加完善,身体协调性,运动能力更好,对于新鲜事物有更浓厚的探索欲望。
第3个回答  2022-06-16
先爬的孩子身体灵活性比较好,以后运动时协调能力也比较好。太早走路的孩子容易有罗圈腿,身体灵活性比较差。大人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爬行,给孩子足够的空间锻炼他的身体。
第4个回答  2022-06-16
俗话说六坐八爬宝宝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已经会爬了,活动能力和师资协调性就不同,会爬行的宝宝行动力比较强,而且四肢都比较发达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才能够提高孩子的判断力;会爬行的宝宝大脑发育的更好,因为爬行会适应周围的环境,越过每一个障碍物,有助于智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