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读不透人,就看看《自卑与超越》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7
阅读过程中,一直在思考阿德勒先生为什么要给这本书取名《自卑与超越》。

随着一章又一章的推进,还是隐隐约约觉得这个书名似乎稍有些许局限,覆盖范围不够全面。全文正儿八经拿出了一个独立小章节来着重介绍“自卑与超越”,而剩余其他多个章节涵盖面涉及有机生命体的方方面面,如生活、心理、身体、记忆、梦、青春期、家庭、职业、同伴、爱情、婚姻等多个关键领域,实在与“自卑”“超越”之间的联系似有若无。

阅读完毕总感觉有一股不可言说的念头萦绕心头,似乎我“悟”到了一些真理,又似乎我只是将此书囫囵吞枣了般,毫无有所得。直到过了多日,方才实打实的顿悟过来,原来我从这本书中确实收获了一些解决我困顿的真理,它们至少解决了我活着这么多年一直在追问着的一些“懵懂无知”却又“执着至极”的问题。

大概在15岁或许更早以前,某一天,不知怎的,我对未来的人生感到了绝望和愤怒。因为那会儿我突然想到了我的生命轨迹会呈一条“读书—工作—结婚—生子—送孩子读书—催孩子工作、结婚、生子—带孙子—死亡”祖祖辈辈都恪守不变的道路进行。这样的道路一眼似乎望到了尽头,绝望而又枯燥,每每想起都是满满的抗拒。

时至今日,我仍然不明白人类结婚生子是为了什么?我不仅无法理解那条被誉为最佳“安全区”的大路,亦非常害怕自己走上这样的人生路。我无数次问过我的父母,问过比我年长的前辈们,问过我跟我同龄的同学朋友们,但给予我的都是标准答案:“结婚,是传承,没有人不结婚,历代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为了爱情,爱情最后的升华是婚姻。”“长辈们催,身边人都结婚了,我也应该结婚了。”等等这些回答,让我更加的迷茫和不知所措,愈发让我看不懂人类结婚生子这样一个行为的意义及价值。

当然,现在从宏观层面上讲,我知道了人类为什么会有结婚生子这样一个行为。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主要联结,这三种联结为必要条件,且这三种联结构成了人的现实。人面对的所有问题都在这些联结方向上。分别是“职业”、“社会”、“性”。

首先,“职业”在书中所代表的是我们生存的星球,属于客观存在的环境。这个星球为人类提供了有限的生存资源,而人类必须在种种限制下,利用居住地提供的种种可能性来成长。之所以如此,是为了能够在地球上延续生命,保证人类的繁衍生息。这是一种有机生物体的本能,乃基因不可更改的遗传密码, 延续是目标,繁衍是手段。

其次,“职业”也为手段提供了充分且必要的条件——“社会”。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不止你一个人,还有无数个与你同样的个体。个体的缺点和种种限制使得人类不可能独立完成自己的目标。如果独自生活,自己想方设法处理问题,那么只会自取灭亡,也无法继续自己的生活,更不能延续人类的生活。 所以,结婚生子这不仅是个体的利益,同时也是整个团体的利益,这种行为符合且更够保证团队利益的延续和持续。

最后,人类生活在两性之中。有男性和女性,这是不可更改的自然法则。人类的性驱动力与其他物种的性驱动力有差别,它是持续不断的,这是人类延续性得以保证的一种方式,这是人类繁衍,绵延,保护自己利益,并以巨大的数量生存的一种方式。

至此,我从科学理论上知道了人类结婚生子的奥义。 阿德勒如是说“爱情、及其结果——婚姻,是对异性伴侣最亲密的奉献,它表现在身体的吸引、同仁般的友谊以及决定拥有孩子分方面。它很容易体现出爱情和婚姻是合作的一面——不仅是为了两个人的幸福的合作,而且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

从此以后我应该是那位可以回答“人类为何要结婚生子”的人,而非那个抓着每每准备结婚的靓男俊女执拗追问为什么的无知青年了。

生命的终极追问应该逃不掉“人活着的意义”。不可否认,人活着的意义有些许刺骨且单一,便是延续生命,繁衍生息。

当然,这是从生物遗传学的层面上来讲述的意义。而从个体心理学来论述, 人活着的意义,在于接纳并分享他人的活动,善于合作、甘于奉献,恰当使用“追求优越”的心理动力以补偿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首先,书中解释到 所谓真正的“生活意义”的标志是,它们具有共同的意义——它们是别人可以分享的意义,也是别人认为有效的意义。 生活问题的良好解决常常会为别人扫清障碍,因为我们将在其中看清成功路上遇到的共同问题。即使天才也只被定义为拥有至高无上的效用。只有当一个人的生活被别人认为对他们有意义时,我们才称他为天才。这种生活所表达的意义是: “生活意味着对整体有所奉献。”

认同一个观点,必然是有所真实的体验。当我有意识的去感知情绪、感知存在,发现我之所以时常感受到生活、生命的无意义,均是我拒绝去交流,拒绝去分享,将所有自己感受的情绪,经历过的事情全部都收藏起来,深深的埋到不被人看见的角落里,偶尔为之的兴奋分享,最后收获到是“还不如不说,倾听对象并不想诚意回应我。”而现在我有意识的将自己打开,在愿意听我分享的人面前分享自己,同时也邀请他人来分享自己,我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舞,感知到的情绪是愉悦,体验到了与人交流的这段时间里,我感觉是无比的有意义和价值。

在感知分享的意义时,是需要我同步去改变自己的,例如情绪的控制力、共情力、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事件陈述的逻辑能力等多个方面。这是阿德勒先生所说的第二重生活的意义——自卑与超越。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就某种程度而言普遍存在于我们身上,因为我们发现自己希望改变自身。而克服自卑感不仅是一种自发向上的内驱力,同时为了不断追求优越感,必须要对他人产生兴趣和相互合作,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才能自己鼓气勇气向前迈进,从而超越自卑。

翻译过来,便验证了本书的主旨:人活着的意义在于超越自卑,追求优越感。整个超越的过程,就是将自己塑造为上帝或者上帝般的人。这便是人生有趣至极、无可比拟的意义。

在整理大纲时,才后知后觉意识到,自己似乎并没有白读这本书,收获还很丰富,现在回看在阅读过程中自己,颇有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局限感,跳开书本里独立章节的禁锢,回归到整个主线大纲上,本书取名《自卑与超越》实在是高明和智慧。

人,活着的这一生不就是克服自卑,超越自己,塑造自己成为神。子辈继承了父辈的DNA,并在以自己的方式去不断超越父辈,努力改善贫乏的生存环境;个体也在不断超越自己,让今天的自己超越昨天的自己,逐渐将自己从一个懵懂无知的生命体打造成精神上的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