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高校很多硕士是博导呢

如题所述

为什么博士生导师学历是硕士,甚至是本科?

一批教育界前辈受限于特定历史原因,不少人晋升为教授和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后,学历依然是之前的硕士或本科。小西所在学科的创始人是一位老太太,学历虽然是本科,但是不影响她的学术能力和地位,早已培养出几十位博士和过百的硕士生,其中许多学生早已是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对这些前辈大牛而言,职称晋升、导师遴选之类的事情早已不是追求,已到达巅峰,如1、2级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学历这件事,只要他们想,"混"个博士研究生学历不是难事,但沉心于某个研究方向的他们兴趣早已不在此。如中国科学院、工程院的院士不少是本科学历,同年龄段院士也有不少有国外院校的博士学历,共同点是学术做得好,都是某个研究方向的泰斗。

不同的是,随着本科生、硕士生的扩招和国内整体学历要求的提升,走科研路的基本要求就是具有博士学位。如国内高校、研究院所的年轻一批博士生导师(约55周岁以下)基本都是博士,基本都是国内外顶尖院校的博士学历(双非院校博士点不多)。在经历上,部分是是工作后继续深造,全日制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或借助留学基金委的平台出国深造。小西之前的博士生导师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工作2年后脱产报考浙江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当时不少人对于他的离职不是很理解),毕业后没有回原来工作的学校,转而进985高校任教。小西相信我们身边有不少类似的导师,相对发展都是非常不错的,因为同期中不少留校任教的同事受限于平台层次和机遇,至今依然卡在"副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美景-导师

为什么硕士生导师学历会是硕士?如何遴选成功的?

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不同,会比后者低一些。

40-45岁左右的一批人中,在双非或区域较偏远的院校,之前人才引进缺乏优势,不少老师是硕士毕业留校的。之前,硕士研究生扩招引起导师数量的不足,毕竟一个导师一年2-3个硕士还算合理,数量再多培养质量肯定跟不上。因此,不少学校在硕士生导师遴选中放开博士学位的要求,有课题、有科研论文的硕士学历的讲师同样可以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甚至部分院校对于1985年之前副教授(副研究院)遴选为硕士生导师的最低要求是本科(含)以上学历。当然,在遴选过程中,肯定是有博士学历占据优势。

硕士生导师中学历是硕士的老师,不少职称被限制在讲师。除特定学科外,大部分学科的教师晋升高级职称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已获得博士学位。小西认识一个老师,之前读了本校的博士,后面因为家庭琐事和个人原因,始终无法毕业。没有博士学位,申报课题做主持受限等因素,已主动要求调整到行政岗,转做专职科研秘书。

硕士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在高校发展如何?

小西想说,类似的这一批老师在遴选为硕士生导师后,不少人已取得博士学位,少量是在读博士生(不少人毕业有点难,会延期)。之前,小西和硕士研究生生聊天时谈到过这个话题,她的导师在读博士,将她硕士阶段的一些实验数据用于自己博士毕业,甚至不给她论文署名一作,她疑惑的是"到底是谁在读博士?"。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得知和她合租的一个大学英语女老师正在报考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因为硕士学历的"她"在高校工作颇为艰难。是不是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和事不少?

高校在进行学科评估、学校升格等事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时,教师中博士学位占比是个重要的考核因素,如之前临沂大学就不再和约300名硕士学历的教职续签合同。一旦啊发生类似的事情,学校也会面临极大的压力,所以学校会有"优厚"的文件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校外知名院校的非全日制定向博士学位,保留岗位和正常发放工资,且报销学费,时间是博士学制的3-4年。这会导致一个比较特别的情况,如不少博士生导师招收的在职博士,年龄比自己还要大一点,其实这也很好地诠释了"达者为师"的内涵。但是,也有不少导师觉得没有必要折腾自己,倾向于做一些横向课题,是谁都无法勉强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6
因为高校老一辈的老师或者是教授很多都是硕士学位甚至有一些还是本科学历的。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为以前读研不像现在这么普遍的。不要说太早的时候,就拿三四十年前来说那时候高考升学率本科,专科,连中专都算上,一般点的高中升学率还不到20%的,现在几乎所有高中高考的升学率可以说是100%了。那时候考个本科都比现在考研要难多了。现在高校不要说是博导了,就是普通大学老师,不是博士都进不去了。
第2个回答  2022-11-16
怎么高校很多硕士是博导呢?那些高校的老教师都是几十年前的大学生,那时候的大学生比较稀少,当时也没有扩招,在条件艰苦、师资力量匮乏的情况下,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再读个硕士着实不易,含金量挺高的,再加上多年的教学经验,能成为博导是顺理成章的事。
第3个回答  2022-11-16
因为很多博导年龄大了,年轻年代没有机会提升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