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比亚迪:“技术鱼池”外,“人才鱼池”将成又一胜负手?

如题所述

当几乎所有业内对手都以目瞪口呆之态看着比亚迪在销量数据和市场表现方面一路“超速”、直至“一骑绝尘”时,后者看上去却只是好整以暇地保持着审时度势,并不时从自己的“技术鱼池”中举重若轻地拣出一两样“黑科技”,随即赋能于旗下各款新车。

那感觉,像极了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口袋中永远有无数“宝贝”的“机器猫”。

然后,当几乎所有业内对手开始有些醒过神来,并试图仿效比亚迪、也开始建立自己的“技术鱼池类似物”时,后者却再次先行一步、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各大高校的高质量应届毕业生,并以惊人的速度与规模开始大手笔扩建自己的“人才鱼池”。

还能愉快地玩耍吗?……此时,人们不禁对这个在全球范围内都炙手可热的新能源车“新王”再次产生了浓厚兴趣,更萌发了诸多疑问——

一问比亚迪:挖呀挖!吸纳2023年应届生的“动静”有多大?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况比亚迪2023年校招生的整体特点,那么答案无疑就是:招聘人数多、就业范围广(城市和覆盖专业)、人才质量高。

如果将上述这句话“数字化”,人们的感受或许会更为震撼——

《车动力》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显示:比亚迪2023年校招总人数达到3.18万人。其中,硕博人员占比高达61.3%以上。

与此同时,比亚迪2023年校招人数中的研发人员占比亦高达80.8%。

一年吃进逾千名处于人才“顶端”的应届博士生——试问:除了正超速增长、且前途仍不可限量的比亚迪,当下业内谁还能有这样的“大手笔”?……

二问比亚迪:正式入职后,他们将如何蜕变为“明日之星”?

同样是来自《车动力》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据不完全统计,比亚迪2023年校招岗位遍布国内37个城市,招聘专业则覆盖了多达50个类别。

这其中,包括了机械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力学类、交通运输类、化学类、材料类、工业工程类、物理学类、土木类、仪器类、统计学类、数学类、能源动力类、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等专业。

一句话——比亚迪目前已成功构建的四大产业布局,让来自众多专业门类的应届生都能“有岗可投”。

在应届生培养方面,“明日之星·百日蜕变应届生训练营”则是始于比亚迪创业初期(1998年)的传统人才培养项目。

通过为期100天的训练营,以促进和提升企业归属感、文化认同感、业务理解度、职业素养、岗位实战能力等为内容线,以高管引路、大咖分享、师徒辅导、线上学习、文化活动、岗位实践等为方法线,一届又一届 “新生代”最终成为了比亚迪的中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在博士后培养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与为人称道之处。2022年,比亚迪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是国内首批备案制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并已大规模开展博士后人才培养。

目前,已在深圳、重庆、西安三地形成“三站三基地”博士后培养新格局,培养人数连年攀升。;同时,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三所学校建立了涵盖14个学科的16个流动站,联合培养博士后。

三问比亚迪:对企业的未来,这些应届生意味着什么?

秉承“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比亚迪潜心耕耘二十八载,并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已拥有超6.9万名研发工程师(注:此数据来自比亚迪2022年财报,不含今年应届生),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

对此,有人曾经专门进行过换算:比亚迪平均每天即有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15件。仅在2022年,比亚迪研发投入总额即达到了人民币202.23亿元,占其营业收入比例为4.77%。

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追求“创新”无止境的“技术王国”中,各种学有所成、更具备极大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子们也正是将撑起比亚迪未来基业的栋梁之材——“技术鱼池”中的“鱼”之所以能取之不尽,正源于“人才鱼池”的无穷活力。

【车动力说】从“刀片电池”到“DM-i超级混动”,从“e平台3.0”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再到近期先后发布的“易四方”、“云辇”等颠覆性技术,比亚迪真正做到了以创新迎来让人难以置信的超速发展,并持续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

站在这样一个“巨人”肩膀上,无数刚刚步出校园的莘莘学子们眼前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肩负着让企业不断“提速”的重任与挑战——凭借自身的前瞻和远见、耐心与坚持,以及远超对手的巨大投入,比亚迪必将从中收获无与伦比的回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动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