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并说明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

如题所述

  市场化改革的特征与内容。

  由高度集中统一的产品计划经济向国家调节的市场经济转换,是实质性的变革,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经济系统的整体性、内在统一性,要

  求新经济体制尽快从总体上取代旧的经济体制。新旧转换冲突的加剧已表明,改革过

  程中量变到质变的时刻已经迫近。

  这场大变动应是以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为标志的,以社会经济生活全部转上市场

  轨道为基本特征的。这就是:

  (1)在所有经济领域和环节,大步推进各类市场的发展,如劳动力市场、资金

  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生产资

  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等等,形成完整的市场体系。商品经济的实践在告诉我们,缺乏

  任何一种市场,都会使市场体系出现断层,有碍市场运行中内在联系和反馈回路的形

  成。市场结构的残缺不全必然阻碍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阻碍生产要素的流动和资源

  的合理配置。

  (2)大步骤、大面积引入包括竞争风险、供求机制在内的市场机制,让各种市

  场参数进入市场,启动起来,运转起来。市场参数僵硬,市场机制就无法发挥正常的

  调节作用;只有市场参数的正常运转,才可能使各类市场内在地统一起来,产生互相

  适应又互相抑制的市场力。

  (3)建设市场运行中的各种经济组织,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尤其是股份制经

  济;改造和重建市场主体,即形成自主经营的企业,使企业行为市场化,经济效益评

  估市场化;限制和疏导具有反市场化行为的。通过所有制关系的改革,完善市场基础。

  (4)通过法律重新确认财产所有权,是当前改革中一个突出的问题,也是市场

  化改革的一个基本条件。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存量和增量的产权的确认,关系到

  理顺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分配关系,关系到宏观调控方式的改变和企业积累动机

  的形成。为此成立的国家资产委员会和投资公司,将以平等的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竞

  争,调节市场。个人财产和国有财产同样神圣不可侵犯。法律保护每个公民不限数额

  的合法收入。

  (5)在市场化进程中,改造和完善国家调节经济的职能,改造和健全社会主义

  经济的计划功能,确立国家对经济有效的计划调节,实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

  企业”。以维护和稳定市场运行为目标,加快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工商、审计

  等市场管理职能;通过参与市场竞争,重新确立国营商业、物资、外贸部门在大宗商

  品批发环节上的主导地位。

  (6)建立、完善各种经济法则和法制机构,依靠法律调解市场运行中的各种经

  济矛盾,保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实现各种市场行为的规范化。

  总之,要以建设新体制、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为出发点,以市场化为主线,设计各

  种改革方案。对前期改革中一些侧重于破旧而不能立新的改革措施,要加以改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24
“选准切入点”是改革顺利起步的关键
中国改革从何处入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败。改革从农村开始是非常正确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而要让老百姓吃饱饭,就必须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农民出工不出力”的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不仅使农民收入增加,使农民得到实惠,而且得到了城市居民的拥护。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农村改革实际上产生了经济学上称之为“帕累托改进”,即使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效果。这是中国改革波澜壮阔,但起步稳健的关键所在。

“渐进式”是改革稳步推进的基本方略
对于中国人来说,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任何先例可资借鉴,所以,改革目标并非一开始就明确的。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实际上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改革道路。在改革初期被形象地表述为“摸着石头过河”。其特点是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循序渐进,先试点后推广,及时总结经验,在不断探索中确立改革目标。中国改革的成功,说明渐进式改革是符合社会主义国家实际,符合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

“先增量后存量”是改革攻坚的正确路径
国有经济如何改革,始终是我国改革的敏感问题,难点所在。然而,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国有经济不改革,就不可能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国有经济改革是非常难的。在对改革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的情况下,急于推进国有经济的“存量”改革,很可能乱了整个改革的阵脚,引发经济急剧波动。中国改革的独到之处是,先“增量改革”后“存量改革”,即在国有经济体制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市场经济“增量”来加速推动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市场机制的发育,在国有经济体制外形成一个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市场力量从体制外向体制内渗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导向产权制度改革。我国的改革实践说明,只有选择“对”的改革路径,才会有“好”的改革结果。

“改革与开放紧密结合”是改革取得高效率的重要条件
把改革的进程始终置于对外开放的环境之下,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色,也是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外开放本身就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革。另一方面,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动力源。
经验表明,一些体制弊端,仅仅从内部发起攻击难以奏效,由扩大开放带来的外部压力往往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一点可以从我国加入WTO后的情况观察到。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WTO规则相衔接,对国内各种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加大。

“政府主导”是改革平稳推进的重要保证
在整个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我国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政府主导”保证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了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有序进行。在我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我国政府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的能力不断增强,组织协调能力不断提高,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证。

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问题

市场化改革近30年,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在实践中正确推进改革,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市场化改革面临哪些主要问题与挑战,就成了公众广泛关注的话题。
破除既得利益的阻碍
有专家指出,改革成就有目共睹,但也面临不少挑战,改革到了全面调整利益关系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各方面利益的掣肘,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改革在推进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走形变样。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亟待深化
专家指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单纯的市场制度在解决垄断、教育、医疗和生态环境等问题方面会失灵,也妨碍了“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基本发展理念,这就需要政府“看得见的手”发挥作用。从体制和机制改革出发,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利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实现收入分配的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破除垄断成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当务之急。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加快市场化改革进程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着突出问题,资源逼迫下的经济增长模式,从多方面反映了经济体制中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

坚定不移“解放思想”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毫无疑义,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做到“解放思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是目前解决市场化改革中出现问题的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reform.org.cn/ad/20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