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六年级了,马上要升初中了,可是数学总是在中游晃啊,怎么办啊

如题所述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不仅具有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近期作用,而且具有提高学生素质的远期功效。和其他学科一样,数学有自己的特点:一、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二、它既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从知识的应用过程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看又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三、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不但要求学生具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现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
过去教师总认为课堂上应该多讲,尽量把问题给学生讲清楚。实际上这样做效果并不佳,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不高,上课时表情冷漠,只会干瞅着或者发呆,甚至干脆不听。为改变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注重一个“导”字,站在与学生同一个角度、水平,像跟同事讨论问题一样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多让学生“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分析中的每一步都是提出问题,或者提出下一步该怎样做,然后主要由学生来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少一点“你该怎样,不该怎样”,多一点“我们该怎样,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知道是这样”,要设法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去实践、去探究,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学得更多、更好。归结起来,突出的几点具体做法是:1.关注学生预习,淡化课堂笔记;2.以教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不一定有问题老师就立即去排除,应先由学生自己解决);3.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4.“内部问题内部解决”(注重学生的相互讨论)。
二、以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要将数学课程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联系起来,以情境中的问题激励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让学生在情境中认识、理解数学,主动地学习知识。中学数学教学的问题情境设置主要有:1.以趣味性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平方根”教学中,引进关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希伯斯发现无理数的故事来创设情境;在讲解方程和函数的应用时,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问题。2.运用变式重置问题情境。对于重要的问题、重点的知识,需要有一个反复认识的过程。教师可通过新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识别出新情境下的问题与曾学过的问题是同一模式,从而掌握问题的实质,达到理解和内化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3.开放设置问题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时的一个问题: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B=CD,_____,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横线部分是被不小心碰倒了的墨水复盖了,你能把它补全并解答此题吗?
三、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给学生
现在的中学数学教科书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副经过千锤百炼而“完美无缺”的,具有确切的概念、最少的公理、严谨的论证方法的“逻辑链”,而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思想方法从形成、发展直至完善所走过的迂回曲折的道路都看不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埋没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数学应用中的思维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无疑将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将凝结于教材中的科学活动过程展开,把演绎体系背后存在着的丰富内容挖掘出来,使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
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引入概念的必要性,这可以结合数学史来谈。如讲有理数域扩充到实数域,再扩充到复数域,扩充的办法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什么地方?又是怎样想出来的?经历了哪些坎坷?对数学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引入概念时,应从实际例子出发,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通过同化来学习概念,例如“一元二次方程”、“平行四边形”等概念的学习。最好把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结合起来,以达到既能了解形成概念背后的丰富事实,又能促进新概念和原认知结构中知识相联系的目的,使概念教学不仅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还要解决“是怎样想到”的问题,以及有了这个概念以后又是如何建立、发展理论的问题。
四、把真实的思维过程暴露给学生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缺少真实的思维活动过程,与学生的实际思维有一定的差距,即使学生似乎听得很明白,但是那种最原始的分析、探索研究能力并不能掌握。所以,教师应该将自己是怎样得出结果的,即开始是怎样想的、中间作什么样的处理、最后怎样得出结论的过程暴露给学生,不仅要按思考成熟的方法讲,还要把自己思考的心理活动坦率地告诉学生。问题分析的过程,即使开始是错的,其所包含的思维价值也不是简单的答案所能比的。
如在典型例题的讲解中,老师不能单讲这题有多少种解法、每种解法怎样做,而应该让学生明白怎么知道要这样做,使学生做到拿到一道题,自己不能马上想出怎样做的时候,冷静下来,从题目涉及的知识想到它属于哪个章节、在这个章节中属于哪个板块的哪个类型问题、这种类型中各种题型的解决方法有哪些,并从一般方法想到特殊方法、特殊条件的处理等等。学生一步一步地查找,进行对比、试探、估算、验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激活了,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条件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激活课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04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第2个回答  2012-04-04
不用急。。。我以前小学时数学也不好可我高考照样考600多分,关键靠坚持。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