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安永全先生(山西运城市政协主席)的散文《老母在堂》?请发过来,必有重谢!

如题所述

老母在堂

母亲今年83了,仍然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干净利落,腰板直直的。
前不久我把母亲接到市里住了一段时间,忙碌了一辈子的她总是闲不住,在我家总是不停地干些家务。听说快停水了,她总是把水桶接的满满的,妻子买回菜来了,她总是把菜捡洗的干干净净的,我们出去后她总是把家里收拾地利利落落的,我们晚回来一下,饭就基本准备就绪了。母亲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晨6点起床,起床后锻炼身体,每天早7点的“朝闻天下”和晚上的“新闻联播”是她的必看节目。除此之外,看电视上播出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是她的嗜好,也许由于从战争年代过来的缘故,有关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影视她更喜欢看。在我家中住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母亲还从我的书橱上拿下厚厚的两本《宋美龄传》、《赵四小姐》仔细品读。
我家祖籍洪洞。1953年父母响应党支援山区的号召,带着不满周岁的哥哥跑了三天的路程,来到了山城隰县,从此,我们家就在山区安营扎寨了。
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兄弟五人共计七口人,也算是“大户”人家了,靠供应的粮食总是没有多余,只记得每天吃饭时我们吃稠点的,母亲喝稀些的,最后剩多剩少都是母亲的。小时候母亲对我们要求很严,从不让我们拿别人的东西,更不让随意吃他人的饭食,长大参加工作后,母亲仍教育我们不让沾国家或集体一分钱的便宜,总说那样不好。母亲特别节俭,直到现在我们从没见她倒过剩饭,确实不能吃的饭食她总是送到邻里的鸡舍,这种作风一直坚持了一生。小时候我们穿衣穿鞋总是由母亲缝洗的干干净净,老大穿了老二穿依次顺延,也许我们今天质朴的生活作风即耳濡目染于那时母亲的言传身教。母亲对我们学习非常重视,总是误了啥也不让误了学习,经常告诫我们长大后应有真才实学。这种要求一直鞭及到孙辈,孙辈一个个能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母亲功不可没。
母亲特别喜欢女孩,但只有我们兄弟五个。我们结婚后,也了却了母亲的心愿,因此,母亲对五个媳妇关爱有加。媳妇坐月子了,母亲总是忙前忙后,无微不至。媳妇上班了,母亲照料孙雏,抚养启蒙,尽享天乐。我媳妇得了血管神经性头痛,母亲多次嘱咐我多干些家务,让她静养,别让她操心。我调市里工作后,母亲隔三差五打来电话总是询问病情。由于母亲多年的厚爱和传承,我们家妯娌之间亲昵互称,每逢小聚总是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孙辈们一个个考上重点大学,母亲总是给邻里乡舍夸是媳妇管教的结果。
母亲对父亲的关爱更是无微不至。父亲在领导岗位时出差较多,每次母亲都是非常细腻地给打点行李,就是十分细小的针线、扣子都是经常带上。计划经济时期缺衣少食,母亲安排我家的生活秩序总是先是父亲,次是孩子,最后才是她本人,因此母亲对我们整个家庭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母亲十分注重与邻里和睦相处,在隰县的几十年我家的房东有四五家,即使到现在房东家的后代们逢年过节都要来我们家看看母亲,母亲对他们总也视如已出,问长问短,爱恋不舍。我们在外工作后,母亲总是讲能帮上忙尽量给他们帮些忙。因此在市里工作的我们兄弟们无论这些乡邻四舍有啥困难我们总是四处奔波、尽力相助。
母亲一直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勤于工作,低调生活、不要炫耀。同时更告诫我们要与人为善、和睦相处,不要骄傲。因此我们兄弟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不但能与同仁合作共事,而且总是受到当地百姓真心实意地拥护,这些都是母亲多年来教育的结果。
母亲辛苦了一辈子,在外入党于战争年代,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来又做了教师,在家相夫教子,关爱媳妇、乐善好施、敦劢子孙。如今进入耄耋之年了还经常为我们操心。每当我们与母亲在一起时总想把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的事与母亲谈谈,母亲仍然是那样敏捷,那样健谈,那样远见。与母亲长谈是一种幸福,母亲健康更是我们整个家庭的幸福,母亲是一条彩带,由她才把我们联在了一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