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国近几年实际情况谈谈我国央行在通胀时会对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采取怎样的措施实现它的最终目标

如题所述

采取措施实现它的最终目标:
首先,对于当前的紧缩型信贷,应该实行区别对待。对于某些过热行业,应该严格执行紧缩银根的办法,限制其扩大生产规模;而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应该支持他们拓展融资渠道,实行相对宽松的信贷支持他们发展。只有这样,信贷政策才能做到有抑制有扶持,真正贴近我们目前的实情,促进结构调整。此外,尽量减少企业的税收,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在调整中,主要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目前庞大的就业人口,也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能否继续繁荣。
叩问物价:采取什么措施来抑制通胀?
虽然一季度CPI只上涨了2.2%,但我们上面也讲过,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食品价格、PPI、房价以及2009年大量放贷对2010年的影响。其中,食品价格方面我们至少在总体上建立了相对完备的预防机制,现在主要看在应付其他几个因素的措施。
我们先来简单地看一下这几个因素的作用途径。由于受全国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影响,我国一季度PPI上涨5.2%,导致国内原材料大幅上涨,企业成本提升。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尤其不利。成本的提高,为了维持一定的利润,意味着产品需要提高价格,而这又势必会降低我国海外的竞争力。在国内提高产品价格,一方面,存在着提价后影响市场份额的风险,另一方面,产品价格的上升,也意味着价格涨幅影响到消费领域,最终反映在CPI的上涨。
在楼市上,据相关统计,目前一个年轻人想要买一套住房,需要不吃不喝花费20多年的积蓄才能实现,也有很多耗尽祖孙三代积蓄才够买房的事例。如今的购房,已经显示出对其他方面消费的严重挤出作用。我们要扩大内需,但本应该是消费阶层的中产阶级却是几十年顶着房奴的压力,这种状态下,他们又怎么能够有多余的收入去消费?
有人说买房也是一种消费,自然应该算入内需里面。这话也对,但也有很大问题。自从房改以来,尤其是将商品房作为主要的供给房以来,由于我们对于住房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总体来说购房量也算不少,但为什么我们的内需还是没有拉动起来?拉动起来的,又只是那些钢材、水泥等早已过热的领域。事实上,如此庞大的购房支出早已把消费者对其他消费品的需求欲望扼杀。而这笔售房收入又是谁得益的呢?那就是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他们得利之后,开发商继续买地建房,地方政府则再投资基础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资金基本上没有到外面的领域去,如此一来,我们这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怎么办?没人买,库存积压,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4-17
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最主要的之一)目标是:1、经济增长,2、充分就业,3、稳定物价(有时还加上:4、国际收支平衡)。但后来,各国央行发现,德国(原西德)的货币政策中长期效果最好,即紧紧盯住一个目标:稳定物价。虽然,“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一时顾不上,但长远看,综合下来还是最好的,于是世界各国央行,包括中外所有的《货币银行学》、《金融学》教科书,都把“稳定物价”、“制止通胀”,定为央行货币政策的唯一重要目标,而弃“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于不顾。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又称经常性、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 1. 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货币存款机构按规定比例上缴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2. 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手段。 3. 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 ,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货币政策手段。财政政策都有那些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财政政策主体所选择的以达到政策目标的各种政策手段,一般把财政政策工具分为三类,即国家预算、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类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国债,财政支出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①国家预算。国家预算作为国家的财政收支计划,可以通过年度预先制定的收支规模和收支差额,以及在执行过程中的收支追加变动实现其调控功能。通过确定政府可支配的收入规模,可以确定政府的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影响经济中的货币流量,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总需求及供求关系产生影响。... ②税收。税收是财政政策的一个有力工具,主要用来实现经济稳定和收入合理分配的目标。税收调节社会总供求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自动稳定机制作用下,税收受经济波动自动增减,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二是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采取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即政府通过选择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税收惩罚等调节工具和作用力度的变化,主动实现供求平衡。还可以通过累进的所得税制和财产税制,对高收入阶层征税,从而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 ③国债。国债最初是政府组织收入,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国债已成为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政策工具。一方面,国家可以利用国债资金用于基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国债政策的运用,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实现经济稳定的目标。... ④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可分为政府投资和政府消费。政府投资多投向基础设施、经济的“瓶颈”部门,可以调整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资源结构,促使经济结构优化。在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乘数效应迅速地缩小或扩大社会总需求,是政府进行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政府消费由政府用于维持国防、行政事业费开支等支出构成,政府的消费可以直接变动总需求,也可通过消费的变化间接影响民间部门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⑤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可分为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支出。在经济萧条或经济繁荣时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增减变化,可以增加或减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影响社会有效需求,实现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财政补贴支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供求矛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