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有多少寺庙

如题所述

东林寺、黄龙寺、千佛寺、天池寺、庐山栖贤寺、归宗寺、铁佛寺、东庐观音寺。

1、东林寺

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2、黄龙寺

庐山黄龙寺系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1573—1620)肇建的。

3、千佛寺

千佛寺又名九奇寺。当年明僧仁敬寻至此地,叹为观止,由是,他诛茅缚庐吊影以居,开千佛寺初基和于此建寺之先河。



4、天池寺

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古老的寺院。东晋僧人慧持创立,旧名峰顶寺。宋朝更名天池院。明太祖赐名“天池护国寺”。明成祖敕“天池万寿寺”,明光宗又敕“天池妙吉禅寺”遂为匡庐首刹,后寺废。

5、归宗寺

江西庐山脚下有一座归宗寺,原为王羲之所建别墅,后来王离任江州 (今江西九江),便将此别墅赠给一西域僧人为寺,后称归宗寺。归宗寺是庐山第一座寺院,它的第一任住持(当时不叫住持)达摩多罗比后世被尊为禅宗一祖的菩提达摩还早一、二百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林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龙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佛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池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归宗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6-27
庐山是中国的佛教圣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中国佛教的影响,超过了“佛教四大名山”(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由于庐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现在有学者称庐山为阿弥陀佛道场(净土宗提倡弥陀信仰)。此外,中国佛教的禅宗、天台宗、律宗、华严宗,都曾在庐山大放异彩。

既为圣地,必多寺院。自古以来,庐山究竟修建了多少寺院呢?

据史籍记载,仅慧远(净土宗创始人)及其弟子在庐山肇建的寺院就有三十余座,此后代代续建。在宋代,著名诗人晁补之曾有诗云:“南康南麓江州北,五百僧房缀蜜脾。”五百虽然只是一个大约的数字,但由此可见当时庐山寺院之多。近年来有专家考证,庐山曾经和现存寺院约有800余座。

不过,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要探讨的不是庐山寺院的数目,而是在这样多的寺院里,究竟是哪一座寺院的历史最为悠久?

清代著名旅游家潘耒认为是东林寺。他在他的《游庐山记》中这样写道:“逾蛇冈五里,至东林寺。寺于山最古,远公于僧最高。”“寺于山最古”的意思是:东林寺在庐山是最古的寺院。那么东林寺修建于何年呢?据《庐山东、西林寺通志》记载:“(东晋)太和九年(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接受慧永提议,为慧远建东林寺。”“(东晋)太和十一年(386年),东林寺建成,慧远法师自此居东林寺。”东林寺果真是庐山最古的寺院么?同样据《庐山东、西林寺通志》记载:“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光禄卿浔阳陶范为慧永法师建西林寺。”由此可知,西林寺要比东林寺早建十八年。

现今又有许多学者认为庐山山南的归宗寺是庐山的第一古寺。归宗寺又建于何时呢?在宋代学者陈舜俞的《庐山记》中有记载:“承天归宗禅院,晋咸康六年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王羲之置,以舍梵僧那连耶舍尊者,一名达摩多罗。”《归宗寺志》也有同样的记载:“归宗寺则咸康六年所造也。”东晋咸康六年,即公元340年。如此看来,归宗寺的建寺不仅比东林寺早44年,比西林寺也要早26年。那么归宗寺是否就是庐山最古的寺院呢?

今年11月3日,庐山区新港镇江矶山北麓的一座寺院的大雄宝殿落成。寺院的信众及附近的居民举行了连续五天的庆典,每天参加的人有数百人之多,还有人摄下庆典的场面,并把它传到了九聚网上,于是这座不大为人所知的寺院,一时成了许多人议论的对象。这座寺院叫什么呢?现在的许多资料都习惯地称它为江矶古寺。那么江矶古寺的这个“古”字究竟古到什么时候呢?笔者也和许多人一样对此产生了兴趣。

经查阅:

《嘉靖九江府志》载:“(江矶寺)晋时开创。”《同治德化志》载:“(江矶寺)晋建。”由政协九江市文史委员会编纂的《九江之旅》说得更清楚:“寺始建于公元323年,即东晋明帝永宁癸未年,迄今1679年。”庐山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纂的《匡庐胜览》也明确写道:“江矶寺始建于公元323年。”随后笔者遍查诸资料,如邰绍周先生执笔的《庐山寺庙知多少》等,方知庐山一带不管是曾经还是现存的寺院,其肇建时间,没有比江矶寺更早的。看来,这庐山古寺的第一把交椅非江矶寺莫属。

在江矶寺大殿前右侧,生长着一株枝干撑天的银杏树,其围四人方能合抱,据说这株银杏还只是原树的一个分枝,那么这株银杏的树龄究竟是多少呢?有专家估测:一千五百年左右。这株古银杏,或许能作为江矶古寺的见证人。

在江矶寺近一千七百年的在历史上有两件事最值一提:

一、南宋大哲学家朱熹“罢郡”后,曾和诸多好友作了庐山十日游。分手时在江矶寺举行了告别宴会,并留诗一首:“明晨江矶寺,尊酒聊对设。孰是十日游,遽成千里别。英僚树嘉政,素友厉孤节。努力莫相忘,清宵共明月。”由此可知,在宋代,江矶寺是一个知名度较高并很受文人青睐的地方。

二.元代末年,朱元璋兵败鄱湖,逃匿于江矶寺,为寺里老和尚所救。告别时,朱元璋见寺庙破旧,对老和尚说:“我若大事得成,你来找我,我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老和尚理解朱元璋所说的大事,笑着对朱元璋说:“施主所说之事必成,但到那时,你我天地相隔,岂能见你?”朱元璋想了想后说道:“你可直接找我,就说是我的江西老表,看谁人敢拦。”数年后。朱元璋果然如愿以偿,但老和尚似乎忘记了当年之约。

有一年,九江大旱,颗粒无收,但是朝廷的各种赋税仍丝毫不减,眼见等待九江灾民的只有饿死一条路。一天,老和尚离开寺院,跋山涉水来到了南京(明初首都),在皇宫前要求面圣。宫门侍卫以为这是一个疯和尚,根本不予理睬。最后老和尚急了,大声喊道:“我是皇上的江西老表,我有要事要见皇上,你们再不禀报,皇上知道后,看谁人能担此责,”侍卫首领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有这样的亲戚并不奇怪,再加上老和尚言词急切,不像有假,于是派人进宫禀报。不一会,总管太监亲自来到宫门,把老和尚恭恭敬敬迎了进去。

数日后,九江府接到圣旨,九江各地免田赋一年,并开仓济民。

此后,江矶寺名闻全国,而“江西老表”一词,也不胫而走。

当庐山这座最古老的寺院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大典之时,笔者有幸亦躬逢其盛,并为之赋诗一首:

宝殿辉煌今落成,千年古寺焕然新。

古樟银杏皆无恙,钟鼓再传东晋声。
第2个回答  2012-04-24
您好
庐山是中国的佛教圣地,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中国佛教的影响,超过了“佛教四大名山”(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由于庐山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现在有学者称庐山为阿弥陀佛道场(净土宗提倡弥陀信仰)。此外,中国佛教的禅宗、天台宗、律宗、华严宗,都曾在庐山大放异彩。

既为圣地,必多寺院。自古以来,庐山究竟修建了多少寺院呢?

据史籍记载,仅慧远(净土宗创始人)及其弟子在庐山肇建的寺院就有三十余座,此后代代续建。在宋代,著名诗人晁补之曾有诗云:“南康南麓江州北,五百僧房缀蜜脾。”五百虽然只是一个大约的数字,但由此可见当时庐山寺院之多。近年来有专家考证,庐山曾经和现存寺院约有800余座。

不过,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要探讨的不是庐山寺院的数目,而是在这样多的寺院里,究竟是哪一座寺院的历史最为悠久?

清代著名旅游家潘耒认为是东林寺。他在他的《游庐山记》中这样写道:“逾蛇冈五里,至东林寺。寺于山最古,远公于僧最高。”“寺于山最古”的意思是:东林寺在庐山是最古的寺院。那么东林寺修建于何年呢?据《庐山东、西林寺通志》记载:“(东晋)太和九年(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接受慧永提议,为慧远建东林寺。”“(东晋)太和十一年(386年),东林寺建成,慧远法师自此居东林寺。”东林寺果真是庐山最古的寺院么?同样据《庐山东、西林寺通志》记载:“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光禄卿浔阳陶范为慧永法师建西林寺。”由此可知,西林寺要比东林寺早建十八年。

现今又有许多学者认为庐山山南的归宗寺是庐山的第一古寺。归宗寺又建于何时呢?在宋代学者陈舜俞的《庐山记》中有记载:“承天归宗禅院,晋咸康六年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王羲之置,以舍梵僧那连耶舍尊者,一名达摩多罗。”《归宗寺志》也有同样的记载:“归宗寺则咸康六年所造也。”东晋咸康六年,即公元340年。如此看来,归宗寺的建寺不仅比东林寺早44年,比西林寺也要早26年。那么归宗寺是否就是庐山最古的寺院呢?

今年11月3日,庐山区新港镇江矶山北麓的一座寺院的大雄宝殿落成。寺院的信众及附近的居民举行了连续五天的庆典,每天参加的人有数百人之多,还有人摄下庆典的场面,并把它传到了九聚网上,于是这座不大为人所知的寺院,一时成了许多人议论的对象。这座寺院叫什么呢?现在的许多资料都习惯地称它为江矶古寺。那么江矶古寺的这个“古”字究竟古到什么时候呢?笔者也和许多人一样对此产生了兴趣。

经查阅:

《嘉靖九江府志》载:“(江矶寺)晋时开创。”《同治德化志》载:“(江矶寺)晋建。”由政协九江市文史委员会编纂的《九江之旅》说得更清楚:“寺始建于公元323年,即东晋明帝永宁癸未年,迄今1679年。”庐山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纂的《匡庐胜览》也明确写道:“江矶寺始建于公元323年。”随后笔者遍查诸资料,如邰绍周先生执笔的《庐山寺庙知多少》等,方知庐山一带不管是曾经还是现存的寺院,其肇建时间,没有比江矶寺更早的。看来,这庐山古寺的第一把交椅非江矶寺莫属。

在江矶寺大殿前右侧,生长着一株枝干撑天的银杏树,其围四人方能合抱,据说这株银杏还只是原树的一个分枝,那么这株银杏的树龄究竟是多少呢?有专家估测:一千五百年左右。这株古银杏,或许能作为江矶古寺的见证人。

在江矶寺近一千七百年的在历史上有两件事最值一提:

一、南宋大哲学家朱熹“罢郡”后,曾和诸多好友作了庐山十日游。分手时在江矶寺举行了告别宴会,并留诗一首:“明晨江矶寺,尊酒聊对设。孰是十日游,遽成千里别。英僚树嘉政,素友厉孤节。努力莫相忘,清宵共明月。”由此可知,在宋代,江矶寺是一个知名度较高并很受文人青睐的地方。

二.元代末年,朱元璋兵败鄱湖,逃匿于江矶寺,为寺里老和尚所救。告别时,朱元璋见寺庙破旧,对老和尚说:“我若大事得成,你来找我,我当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老和尚理解朱元璋所说的大事,笑着对朱元璋说:“施主所说之事必成,但到那时,你我天地相隔,岂能见你?”朱元璋想了想后说道:“你可直接找我,就说是我的江西老表,看谁人敢拦。”数年后。朱元璋果然如愿以偿,但老和尚似乎忘记了当年之约。

有一年,九江大旱,颗粒无收,但是朝廷的各种赋税仍丝毫不减,眼见等待九江灾民的只有饿死一条路。一天,老和尚离开寺院,跋山涉水来到了南京(明初首都),在皇宫前要求面圣。宫门侍卫以为这是一个疯和尚,根本不予理睬。最后老和尚急了,大声喊道:“我是皇上的江西老表,我有要事要见皇上,你们再不禀报,皇上知道后,看谁人能担此责!”侍卫首领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有这样的亲戚并不奇怪,再加上老和尚言词急切,不像有假,于是派人进宫禀报。不一会,总管太监亲自来到宫门,把老和尚恭恭敬敬迎了进去。

数日后,九江府接到圣旨,九江各地免田赋一年,并开仓济民。

此后,江矶寺名闻全国,而“江西老表”一词,也不胫而走。

当庐山这座最古老的寺院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大典之时,笔者有幸亦躬逢其盛,并为之赋诗一首:

宝殿辉煌今落成,千年古寺焕然新。

古樟银杏皆无恙,钟鼓再传东晋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4-24
东林寺 江矶寺 铁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