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多种人物事例

如题所述

你好,原出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注释: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事人。不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屈身事人。后用以表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故事: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朝代更迭,社会动荡,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公元405年秋天,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有位粗俗而傲慢的官员来视察,他一到彭泽县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陶渊明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他说:“参见这位官员要身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渊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长叹一声说:“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差劲的人折腰。”他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离开了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县令职位,从此再也没有做过官。

  造句: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成为中国后代文人乃至所有中国人的楷模。

  出处:唐•房玄龄等《晋书•陶潜传》

其他事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
贫者不食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

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分析: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钱学森
早年在美留学 并留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待遇优厚 新中国成立后 抛弃金钱地位 不顾美国政府阻挠 在中国政府帮助下回国 在简陋的生活条件下 成为 两弹一星 元勋

海瑞罢官等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