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护有几种?边坡支护方案是谁负责的?

如题所述

边坡支护一般有四种。

(1)锚杆

一般为拉力型,适用于岩质边坡、土质边坡等。采用锚固技术使用边坡岩土形成一个复和整体,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并改善和提高滑动面的抗滑性能;即使不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也能有效地保证施工和使用安全。

较之其他防护工程技术,使用锚固技术比喷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在易于出现严重病害的岩土边坡整治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锚固技术的使用能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并能在工程完工后,不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养护维修,在耐久性和稳定性方面一次到位,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抗滑桩

抗滑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形构件,边坡治理工程中的抗滑桩是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而使边坡保持稳定或平衡。

抗滑桩作为加固滑坡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土质边坡防治过程中广泛运用。在土质边坡中,抗滑桩一方面可以防止坡体的滑移,另一方面又向其周围土体施加主动土压力。

从受力角度来看,抗滑桩由于被动地承受来自移动岩土体的压力,因而属于被动桩,并和岩土体共同构成复杂的受力体系。

一般情况下,在滑体适当位置设置一排抗滑桩就可以加固滑体;若滑体规模比较大,则设置一排抗滑桩须很大断面,成本偏高,可考虑设置两排或者是三排抗滑桩。

(3)重力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

定,它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重力式挡土墙多用浆砌片(块)石砌筑,缺乏石料地区有时可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也可直接用混凝土浇筑,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配置少量钢筋。

这种挡土墙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因而应用广泛。

由于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来维持平衡稳定,因此墙身断面大,坛工数量也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如果墙过高,材料耗费多,因而亦不经济。

当地基较好,墙高不大,且当地又有石料时,一般优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

(4)铺杆挡土墙

锚杆挡土墙的特点是:

(1)结构质量轻,使挡土墙的结构轻型化,与重力式挡土墙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的坛工和节省工程投资;(2)利于挡土墙的机械化、装配化施工,可以笨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不需要开挖大量基坑,能克服不良地基挖基的困难,并利于施工安全。但是锚杆挡土墙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使设计和施工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施工工艺要求较高,要有钻孔、灌浆等配套的专用机械设备,且要耗用一定的钢材。

铺杆挡土墙一般适用于岩质路堑地段,但其他具有铺固条件的路暂墙也可使用,还可应用于陡坡路堤。

边坡支护一般由项目工程师负责。

扩展资料

支护的设计要求:

一般的支护结构位移控制以水平位移为主,主要是水平位移较直观,易于监测。水平位移控

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有关,这就是通常规范中所谓的基坑安全等级的划分,对于基坑周边有较重要的构筑物需要保护的,则应控制小变形,此即为通常的一级基坑的位移要求。

对于周边空旷,无构筑物需保护的,则位移量可一些,理论上只要保证稳定即可,此即为通常所说的三级基坑的位移要求;介于一级和三级之间的,则为二级基坑的位移要求。

对于一级基坑的最水平位移,一般宜不于30mm,对于较深的基坑,应小于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对于一般的基坑,其最水平位移也宜不于50mm。

一般最水平位移在30mm内地面不致有明显的裂缝,当最水平位移在40-50mm内会有可见的地面裂缝,因此,一般的基坑最水平位移应控制不于50mm为宜,否则会产生较明显的地面裂缝和沉降,感观上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一般较刚性的支护结构,如挡土桩、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其位移较小,可控制在30mm之内,对于土钉支护,地质条件较好,且采用超前支护、预应力锚杆等加强措施后可控制较小位移外,一般会于30mm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支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2
我知道有以下几种:锚杆土钉墙、挡土墙、灌注桩加搅拌桩、SMG工法桩、一般的钢筋网喷浆加固等等。视基坑深浅、当地水文条件、基坑周围场地大小等因素影响。追问

边坡支护的方案是谁负责的啊?

这叫钢筋网支护吗?为什么分两层支护呢?

追答

谁承包谁负责啊,应该是你们总包做的吧。这个支护形式不是标准的,可能是根据当地情况作的一个支护形式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9-13
锚杆土钉墙、挡土墙、灌注桩加搅拌桩、SMG工法桩、一般的钢筋网喷浆加固等等
第3个回答  2019-03-30

边坡支护一般有四种。

(1)锚杆

一般为拉力型,适用于岩质边坡、土质边坡等。采用锚固技术使用边坡岩土形成一个复和整体,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并改善和提高滑动面的抗滑性能;即使不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也能有效地保证施工和使用安全。

(2)抗滑桩

抗滑桩是深入土层的柱形构件,边坡治理工程中的抗滑桩是通过桩身将上部承受的坡体推力传给桩下部的侧向土体依靠桩下部的侧向阻力来承担边坡的下推力,而使边坡保持稳定或平衡。

抗滑桩作为加固滑坡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在土质边坡防治过程中广泛运用。在土质边坡中,抗滑桩一方面可以防止坡体的滑移,另一方面又向其周围土体施加主动土压力。

(3)重力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

定,它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重力式挡土墙多用浆砌片(块)石砌筑,缺乏石料地区有时可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也可直接用混凝土浇筑,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范围配置少量钢筋。

(4)铺杆挡土墙

锚杆挡土墙的特点是:

(1)结构质量轻,使挡土墙的结构轻型化,与重力式挡土墙相比,可以节约大量的坛工和节省工程投资;

(2)利于挡土墙的机械化、装配化施工,可以笨重的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基坑支护作为一个结构体系,应要满足稳定和变形的要求,即通常规范所说的两种极限状态的要求,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谓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基坑支护来说就是支护结构破坏、倾倒、滑动或周边环境的破坏,出现较范围的失稳。一般的设计要求是不允许支护结构出现这种极限状态的。

扩展资料

一般的支护结构位移控制以水平位移为主,主要是水平位移较直观,易于监测。水平位移控

制与周边环境的要求有关,这就是通常规范中所谓的基坑安全等级的划分,对于基坑周边有较重要的构筑物需要保护的,则应控制小变形,此即为通常的一级基坑的位移要求;对于周边空旷,无构筑物需保护的,则位移量可一些,理论上只要保证稳定即可,此即为通常所说的三级基坑的位移要求;介于一级和三级之间的,则为二级基坑的位移要求。

对于一级基坑的最水平位移,一般宜不于30mm,对于较深的基坑,应小于0.3%H,H为基坑开挖深度。对于一般的基坑,其最水平位移也宜不于50mm。一般最水平位移在30mm内地面不致有明显的裂缝,当最水平位移在40-50mm内会有可见的地面裂缝。

因此,一般的基坑最水平位移应控制不于50mm为宜,否则会产生较明显的地面裂缝和沉降,感观上会产生不安全的感觉。 一般较刚性的支护结构,如挡土桩、连续墙加内支撑体系,其位移较小,可控制在30mm之内,对于土钉支护,地质条件较好,且采用超前支护、预应力锚杆等加强措施后可控制较小位移外,一般会于30mm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支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