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立名目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释义:指变着法地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白话文:于是帝王的使者接近工匠,变着法地出一些名目,不允许申诉辩解。

造句:向老百姓巧立名目收费的做法是不利于长期发展的。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敲诈。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弄虚作假:意思是指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

出自:廖鲁言《一九五九年农业战线的任务》:“在执行生产计划的全部过程中,也应该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虚作假。”

2、欺上瞒下:意思是弄虚作假、掩人耳目。

出自:唐·元结《奏免科率状》:“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白话文:弄虚作假、掩人耳目,是我的罪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立名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3

巧立名目的意思是指变着法地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拼音】qiǎo lì míng mù

【释义】变着法地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译文】

于是星使临工,认为巧立名目,容不得申辩。

扩展资料:

一、近义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1、弄虚作假

【拼音】nòng xū zuò jiǎ

【释义】意思是指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

【出处】廖鲁言《一九五九年农业战线的任务》:“在执行生产计划的全部过程中,也应该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虚作假。”

2、欺上瞒下

【拼音】qī shàng mán xià

【释义】意思是弄虚作假、掩人耳目。

【出处】唐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译文】增加官位像尸体一样拿着俸禄,弄虚作假,是我的罪过。

二、反义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1、实事求是

【拼音】shí shì qiú shì

【释义】意思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

【译文】河间献王刘德在孝景前二年被封王,研习学问喜欢古代的事物,凡事追求弄清事实,求得正确的结论。

2、脚踏实地

【拼音】jiǎo tà shí dì

【释义】意思是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出处】宋·邵雍《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译文】邵公曾经问康节:“(司马光)这个人怎么样?”他回答:“(司马光)这个人确实是做事认真、脚踏实地的人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巧立名目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6

第3个回答  2008-03-11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巧立名目
词 目 巧立名目

发 音 qiǎo lì míng mù

释 义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 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示 例 向企业~收费的做法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