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之章的简介

快 要详细多点

  是贺知章吧?

  贺知章

  生平简介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少以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家。后接大常少卿,迁礼部侍部,加集贤院学立,改授工部恃郎。俄迁秘书监。知章性放旷,晚尤纵诞,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更善草隶,人共传宝。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年八十六卒。肃宗赠礼部尚书。诗一卷。

  补充

  贺知章(659-744),唐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贺知章诗全集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磋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麦荷。

  答朝士

  镇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这渠不道是吴儿。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校理还供。

  海潮在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马,犹理云外峰。

  故乡古无际,明发怀朋从。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分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更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面学会玄览,东堂发圣漠。

  天光烛武巴,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援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场点,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唐禅社首乐章

  《唐书·乐志》曰:玄宗开元十三年弹社首山余地批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船、奠玉帛用肃和,迎俎人用雍和,初献
  用寿和,饮福用福和,还宫用太和,送神用灵具醉以代顺和。

  顺和

  至能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实,增广陈厥诚。

  黄抵授如在,泰折俟威亭。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准各。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叹落远。

  的陈长奉明光控,氯工半人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调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田井傍,成通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木可村,会持仙实荐君王。

  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待戎。

  造成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无宰,授律取文华。

  胃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族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征传晋苑东。

  喜人藉责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徐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雍和

  夙夜着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集盛以采,房组斯荐。

  推德推馨,尚兹克通。

  泰和

  恨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利顺其湮。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放穆不已,袁对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洗,执天有禺。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当。

  太和

  昭昭有唐,天件方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事神配极。

  表和

  黄抵是低,我其夙夜。

  爱畏诚絮,匪逞宁舍。

  礼以球玉,荐厥茅籍。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大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批。

  袭冕而把,团降在斯。

  五吉克各,八变季施。

  辑熙肆靖,厥心匪离。

  奉和御制春台望

  青阳市王道,玄览阳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它晚双闭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

  华滋的四丹青树,预气氤包金玉堂。

  尚有灵蛇下拨峡,还征瑜宝人陈仓。

  自首秦奢汉穷武,后应万徐宫百数。

  旗国五丈殿千门,连绵南阳山西垣。

  广画综纸夸绕窕,罗生玳瑁象昆仑。

  乃眷天晴兴隐恤,古来土木良非一。

  荆临章深赵丛台。何加尧协将禹室。

  层栏宋窦下龙舆,清管运迄半绔流。

  一听南风引育舞,长谣北极仰鸡居。

  题袁氏别业一作偶游主人园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磋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麦荷。

  答朝士
  镇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这渠不道是吴儿。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校理还供。 海潮在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马,犹理云外峰。 故乡古无际,明发怀朋从。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分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更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土赐宴赋得谟字
  面学会玄览,东堂发圣漠。 天光烛武巴,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援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场点,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唐禅社首乐章
  《唐书·乐志》曰:玄宗开元十三年弹社首山余地批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
  用太和,登船、奠玉帛用肃和,迎俎人用雍和,初献用寿和,饮福用福和,还宫用
  太和,送神用灵具醉以代顺和。

  顺和
  至能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实,增广陈厥诚。 黄抵授如在,泰折俟威亭。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准各。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叹落远。
  的陈长奉明光控,氯工半人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调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田井傍,成通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木可村,会持仙实荐君王。

  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待戎。
  造成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无宰,授律取文华。
  胃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族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征传晋苑东。 喜人藉责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徐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雍和
  夙夜着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集盛以采,房组斯荐。 推德推馨,尚兹克通。

  泰和
  恨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利顺其湮。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放穆不已,袁对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洗,执天有禺。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当。

  太和
  昭昭有唐,天件方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事神配极。

  表和
  黄抵是低,我其夙夜。 爱畏诚絮,匪逞宁舍。
  礼以球玉,荐厥茅籍。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大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批。 袭冕而把,团降在斯。
  五吉克各,八变季施。 辑熙肆靖,厥心匪离。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
  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
  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
  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
  《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
  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
  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
  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
  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
  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
  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
  “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俄属惠文
  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
  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
  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俄迁太子宾客、
  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
  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
  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
  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
  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
  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
  乃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
  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
  终,年八十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
  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
  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
  养闲,因谈谐而讽谏。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
  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
  而长往。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
  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
  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
  万[一华按:“万”字衍。]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
  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
  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中《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
  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
  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
  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
  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
  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
  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
  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
  赞赐之。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
  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
  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
  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
  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
  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
  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
  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
  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
  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
  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
  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维摩,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少以
  文词知名,工草隶书。进士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侍郎、
  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读、检校工部侍郎,迁秘
  书监、太子宾客、庆王侍读。知章性放善谑,晚年尤纵,无复
  规检。年八十六。自号“四明狂客”,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
  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
  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
  非人工所到也。天宝二年,以老年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
  许之。重令入阁,诸王以下拜辞。上亲制诗序,令所司供帐,
  百寮饯送,赐诗叙别。知章表谢,手诏答曰:“卿儒才旧业,
  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东序,而乃高蹈世表,归心妙门,
  虽雅意难违,良深耿叹。眷言离祖,是用赠诗,宜保松乔,慎
  行李也。儿子等常所执经,故令亲别,尊师之义,何以谢焉。”
  仍拜其子典设郎曾子为朝散大夫,本郡司马,以伸侍养。知章
  以羸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元年冬十二月,诏曰:故
  超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
  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待诏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
  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
  而长往。舟壑靡息,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
  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者也。
  (唐·窦蒙《述书赋注》,《全唐文》卷四四七)

  知章年八十六,卧病,冥然无知。疾损,上表乞为道士还
  乡,明皇许之。舍宅为观,赐名千秋,命其男曾子会稽郡司马,
  赐镜湖剡川一曲。诏令供帐东门,百寮祖饯。御制送诗,并序
  云:“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
  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
  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
  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
  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诗云:“遗荣期入道,辞老竟
  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又云:“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
  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

  诗评一则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
  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
  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
  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
  遗意。(宋·范(日希)文《对床夜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3-18
郝之章
王愿坚(1929--1991.1.25)男,中国电影编剧、小说家。1929年生,山东诸城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曾任报社编辑,记者。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传记被收入《中国名人词典》和英国《世界名人录》等。

王愿坚一直致力于小说创作,1974年创作了第一个剧本《闪闪的红星》,塑造了身处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斗争正激烈的时刻,潘东子等向往参加革命的红孩子形象。对孩子的内心刻画深入,几个孩子的性格鲜明,各具特色,人物语言生动,可爱。形象真实、亲切,令人难忘。剧作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戏剧性强,情节安排巧妙。该片成为“文革”时期最好的影片,伴随一代人成长。

他的另一部重要剧本《四渡赤水》创作于1983年,塑造了红军时代具有雄才大略,平易可亲的军事统帅毛泽东的动人形象,它把人物的活动安置在造就英雄性格的典型环境中,真实地表现了他挽救红军于危难之中的指挥艺术,通过剧情的起伏跌宕使人物个性更加深刻鲜明。该片为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4年获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

王愿坚善于刻画处在历史大环境背景下个人由个人的选择、信仰所走过的道路,以及这种选择在历史中所具有的价值。他的四个剧本(另两部是《映山红》、《草地》都深切的反映了这一主题。

1991年1月25日,王愿坚因病于北京逝世,终年62岁。

王愿坚(1929年生)当代作家。山东省诸城人。幼年在家乡读书。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当宣传员。
解放战争时先在部队文工团担任分队长,后担任报社编辑和记者。这期间,写过一些小戏、演唱材料和新闻通讯。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任《解放军文艺》编辑。次年,到福建东山岛采访时,访问了老革命根据地,见到了一些红军老战士、老游击队员和在白色恐怖下坚持斗争的地下工作者,听到了许多壮丽动人的故事,激发了创作热情。
1954年3月发表了报告文学《东山岛》,不久又写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这篇小说描写女共产党员黄新在丈夫随红军长征去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并千方百计腌制咸菜作为党费,支援山上的游击队,最后为保护同志和组织而献出了生命。此后又陆续写了《珍贵的纪念品》《粮食的故事》等作品,1956年出版了短篇集《珍贵的纪念品》和《党费》。1956年至1966年,参加“解放军三十年征文”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这期间,写了《后代》《亲人》《七根火柴》和《普通劳动者》等十多个短篇,后出版有短篇集《后代》和《亲人》。
1959年,出版了十年作品选《普通劳动者》。1972年以后,曾多次去长征路上采访。
1974年,与陆柱国合作,将李心田的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成同名电影文学剧本,拍成电影后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写作了《路标》《足迹》《标准》等十多个短篇,描写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长征途中的一些感人事迹,其中的《足迹》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家,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巧妙、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和电影家协会的理事,现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编剧。
王愿坚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作家。虽然他没有亲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但是他在做记者、编辑期间,接触了老一代革命者。1953年还访问过江西老革命根据地,到当年红军长征路上采访。这使他有可能表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史诗般的生活。从1954年起,他开始发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党费》《后代》《亲人》《珍贵的纪念品》等。建国十周年时,出版了选集《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的作品多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构思精巧,主题鲜明,富有故事性,并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和捕捉人物性格中闪光的东西来表现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写得真切感人。
电影剧本;新时期又连续创作了《足迹》、《路标》、《标准》等短篇小说。
<br>
<br>王愿坚的小说对革命者特有的人情、人性观念予以深切的关注。《亲人》中的将军费尽周折使一位失去儿子的革命老人相信他就是亲生儿子。这里饱含着将军对革命老人的殷切关爱,浓浓的父子之情激动着读者的心。《粮食的故事》中郝吉标为保护粮食,让儿子引开敌人最后被敌人杀害,作者深情而细腻地写了他极为痛苦的内心和表现。尽管这种人情、人性的描写是建立在阶级论基础上的,但它还是深刻地打动了我们,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力量。
<br>
<br>王愿坚小说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开掘,以此体现革命者的美好心灵。《七根火柴》中卢进勇与无名战士的朴实对话,及作品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朴素表达,体现出革命战士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党的无限忠诚。《亲人》中的将军为不使自己的言行露馅,处处小心,回忆起牺牲的战友内心充满了感情,老人的一言一行,都引起他情感的起伏跌宕。正是这种对将军内心世界的深入刻画,“在不长的文字间,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巨大的心灵,一个怎样饱含着阶级深情的心灵啊!”这种通过人物内心细腻的描绘,来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叙述方式,使作品的主题表现得较为含蓄自然。
<br>
<br>王愿坚的小说善于通过真实感人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党费》里有这样一个细节,黄新的女儿由于长期难见油盐,当看到几堆咸菜,“两个大眼轱辘轱辘地瞪着”,“馋得不住地咂嘴巴,……爬到那个空空的破坛子口上,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去,用手指沾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黄新瞅瞅孩子,看看咸菜,最终还是把咸菜从孩子手中夺了回来,孩子“畦”地哭了起来。一“瞅”、一“看”,把黄新权衡亲情与党性的细腻心理刻画出来了。其他像《三人行》结尾处草地上三名负伤的战士用力向前爬行时,对天空中一群排成“人”字形的大雁正轻盈地向南飞去的情景描写;《七根火柴》中无名战士“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的身姿刻画,都是这种以生动形象的细节,展示了主人公对革命充满信心的坚定性格的绝妙笔触
第2个回答  2013-03-20
贺知章

  生平简介
  贺知章,字季真,会稽永兴人。少以文词知名。擢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家。后接大常少卿,迁礼部侍部,加集贤院学立,改授工部恃郎。俄迁秘书监。知章性放旷,晚尤纵诞,自号四明狂客。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更善草隶,人共传宝。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年八十六卒。肃宗赠礼部尚书。诗一卷。

  补充

  贺知章(659-744),唐诗人。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宫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上,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享年86岁。贺知章少时以诗文闻名,神龙年间(705—707)已名扬京城。开元初年与吴越人包融、张旭、张若虚以诗文齐名,世称“吴中四士”,亦称“吴中四友”、“吴中四杰”。贺知章邕容省闼,高逸豁达,为一代清鉴风流之士。尤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直到纸尽方止。曾与张旭、崔宗硅《海录碎事》亦将其与陈子昂、宋之问、孟浩然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还与张旭情投意合,交往甚密,又为姻亲,故时人也常以“贺张”称之。两人也经常同游,“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芝)、索(靖)不如也。好事者供其笺翰,共传宝之”。(施宿《嘉泰会稽志》)贺知章以草书名世。《述书赋》中赞其草书“落笔精绝”,“与造化相争,非人工即到”吕总《续书评》则以为“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诗中将其喻为王羲之,有言“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然而贺知章的书法存世极少,现可见的草书作品只有《孝经》,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章法犹如潺潺流水一贯直下,充分地体现了他那风流倜傥,狂放不羁的浪漫情怀。贺知章的草书,拉开了盛中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此外贺知章也擅楷书,有《龙瑞宫记》传世。

  贺知章诗全集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磋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麦荷。

  答朝士

  镇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这渠不道是吴儿。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校理还供。

  海潮在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马,犹理云外峰。

  故乡古无际,明发怀朋从。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分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更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面学会玄览,东堂发圣漠。

  天光烛武巴,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援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场点,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唐禅社首乐章

  《唐书·乐志》曰:玄宗开元十三年弹社首山余地批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用太和,登船、奠玉帛用肃和,迎俎人用雍和,初献
  用寿和,饮福用福和,还宫用太和,送神用灵具醉以代顺和。

  顺和

  至能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实,增广陈厥诚。

  黄抵授如在,泰折俟威亭。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准各。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叹落远。

  的陈长奉明光控,氯工半人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调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田井傍,成通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木可村,会持仙实荐君王。

  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待戎。

  造成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无宰,授律取文华。

  胃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族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征传晋苑东。

  喜人藉责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徐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雍和

  夙夜着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集盛以采,房组斯荐。

  推德推馨,尚兹克通。

  泰和

  恨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利顺其湮。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放穆不已,袁对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洗,执天有禺。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当。

  太和

  昭昭有唐,天件方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事神配极。

  表和

  黄抵是低,我其夙夜。

  爱畏诚絮,匪逞宁舍。

  礼以球玉,荐厥茅籍。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大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批。

  袭冕而把,团降在斯。

  五吉克各,八变季施。

  辑熙肆靖,厥心匪离。

  奉和御制春台望

  青阳市王道,玄览阳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它晚双闭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

  华滋的四丹青树,预气氤包金玉堂。

  尚有灵蛇下拨峡,还征瑜宝人陈仓。

  自首秦奢汉穷武,后应万徐宫百数。

  旗国五丈殿千门,连绵南阳山西垣。

  广画综纸夸绕窕,罗生玳瑁象昆仑。

  乃眷天晴兴隐恤,古来土木良非一。

  荆临章深赵丛台。何加尧协将禹室。

  层栏宋窦下龙舆,清管运迄半绔流。

  一听南风引育舞,长谣北极仰鸡居。

  题袁氏别业一作偶游主人园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咏柳一作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罢雾郁磋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麦荷。

  答朝士
  镇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这渠不道是吴儿。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晓发
  江皋闻曙钟,轻校理还供。 海潮在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马,犹理云外峰。 故乡古无际,明发怀朋从。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分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更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土赐宴赋得谟字
  面学会玄览,东堂发圣漠。 天光烛武巴,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援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场点,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唐禅社首乐章
  《唐书·乐志》曰:玄宗开元十三年弹社首山余地批乐。迎神用顺和,皇帝行
  用太和,登船、奠玉帛用肃和,迎俎人用雍和,初献用寿和,饮福用福和,还宫用
  太和,送神用灵具醉以代顺和。

  顺和
  至能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实,增广陈厥诚。 黄抵授如在,泰折俟威亭。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准各。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叹落远。
  的陈长奉明光控,氯工半人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岁不调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田井傍,成通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木可村,会持仙实荐君王。

  泰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待戎。
  造成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无宰,授律取文华。
  胃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族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征传晋苑东。 喜人藉责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徐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雍和
  夙夜着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集盛以采,房组斯荐。 推德推馨,尚兹克通。

  泰和
  恨以明发,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利顺其湮。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放穆不已,袁对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洗,执天有禺。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上帝临我,云胡肃当。

  太和
  昭昭有唐,天件方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事神配极。

  表和
  黄抵是低,我其夙夜。 爱畏诚絮,匪逞宁舍。
  礼以球玉,荐厥茅籍。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大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批。 袭冕而把,团降在斯。
  五吉克各,八变季施。 辑熙肆靖,厥心匪离。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一一说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全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但并不是一览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贺知章这首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首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首七绝的续篇,抒发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首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首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
  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
  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
  请知章及秘书员外监徐坚、监察御史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
  《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
  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
  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
  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
  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
  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
  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
  “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俄属惠文
  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
  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
  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俄迁太子宾客、
  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
  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俭,
  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
  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
  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
  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
  乃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
  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至乡无几寿
  终,年八十六。
  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曰:故越州千秋观道
  士贺知章,器识夷淡,襟怀和雅,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
  稽之美箭,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侍讲龙楼,常静默以
  养闲,因谈谐而讽谏。以暮齿辞禄,再见款诚,愿追二老之踪,
  克遂四明之客。允叶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衣
  而长往。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
  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
  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
  万[一华按:“万”字衍。]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
  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
  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中《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季真,赵州永兴人。性旷夷,善谭说,与族姑子
  陆象先善。象先尝谓人曰:“季真清谭风流,吾一日不见,则
  鄙吝生矣。”
  证圣初,擢进士、超拔群类科,累迁太常博士。张说为丽
  正殿修书使,表知章及徐坚、赵冬曦入院,撰《六典》等书,
  累年无功。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
  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
  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
  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玄宗自为
  赞赐之。迁太子右庶子,充侍读。
  申王薨,诏选挽郎,而知章取舍不平,荫子喧诉、不能止,
  知章梯墙出首以决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肃宗为太子,知
  章迁宾客,授秘书监,而左补阙薛令之兼侍读。时东宫官积年
  不迁,令之书壁,望礼之薄,帝见,复题“听自安者”。令之
  即弃官,徒步归乡里。
  知章晚节尤诞放,遨嬉里巷,自号“四明狂客”及“秘书
  外监”。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咸有可观,未始刊饬。善
  草隶,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
  世传以为宝。
  天宝初,病,梦游帝居,数日寤,乃请为道士,还乡里,
  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
  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皇太子百官饯送。擢其子曾
  子为会稽郡司马,赐绯鱼,使侍养,幼子亦听为道士。卒,年
  八十六。肃宗乾元初,以雅旧,赠礼部尚书。
  (《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贺知章传》)

  贺知章,字维摩,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少以
  文词知名,工草隶书。进士及第,历官太常少卿、礼部侍郎、
  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兼皇太子侍读、检校工部侍郎,迁秘
  书监、太子宾客、庆王侍读。知章性放善谑,晚年尤纵,无复
  规检。年八十六。自号“四明狂客”,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
  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
  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
  非人工所到也。天宝二年,以老年上表,请入道归乡里,特诏
  许之。重令入阁,诸王以下拜辞。上亲制诗序,令所司供帐,
  百寮饯送,赐诗叙别。知章表谢,手诏答曰:“卿儒才旧业,
  德著老成,方欲乞言,以光东序,而乃高蹈世表,归心妙门,
  虽雅意难违,良深耿叹。眷言离祖,是用赠诗,宜保松乔,慎
  行李也。儿子等常所执经,故令亲别,尊师之义,何以谢焉。”
  仍拜其子典设郎曾子为朝散大夫,本郡司马,以伸侍养。知章
  以羸老乘舆而往,到会稽无几老终。元年冬十二月,诏曰:故
  超州千秋观道士贺知章,神清志逸,学富才雄;挺会稽之美箭,
  蕴昆冈之良玉。故飞名仙省,待诏龙楼;愿追二老之奇踪,克
  遂四明之狂客。允协初志,脱落朝衣;驾青牛而不还,狎白鸥
  而长往。舟壑靡息,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宜加缛
  礼,式展哀荣,可赠礼部尚书者也。
  (唐·窦蒙《述书赋注》,《全唐文》卷四四七)

  知章年八十六,卧病,冥然无知。疾损,上表乞为道士还
  乡,明皇许之。舍宅为观,赐名千秋,命其男曾子会稽郡司马,
  赐镜湖剡川一曲。诏令供帐东门,百寮祖饯。御制送诗,并序
  云:“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
  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
  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
  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岂惟崇德尚齿,抑亦励俗劝人,无令
  二疏独光汉册。乃赋诗赠行。”诗云:“遗荣期入道,辞老竟
  抽簪。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英怅别深。”又云:“筵开百壶饯,诏许二疏
  归。仙记题金(竹录),朝章拔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

  诗评一则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
  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
  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
  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
  遗意。(宋·范(日希)文《对床夜话》)
第3个回答  2020-10-05
他不叫郝之章 七·七”事变以后,众多的仁人志士投身到伟大的民族抗日战争中去,郝世英便是其中之一。《灯光》一文即歌颂他的。
郝世英,1915年生,洛南县景村镇郝家塬人。他少年曾在私塾读书,后因生活所迫去洛南县保安团当兵。在小学教员张清珍(共产党员)的影响下,逐渐萌发革命思想。19山将腿摔伤,郝世英和张有才、李照才等士兵用担架抬其指挥。11月,部队偷袭河北日军井陉车站,郝世英与另一战士送信返回时,与敌散兵遭遇。他眼尖手快,先发制人,毙敌数名,夺得三八步枪5支。1938年3月,日寇偷袭高平县小园村,三十八军军部距此很近,且无作战部队。特务连奋起迎击,郝世英与袁生魁、蔺昔明、马长理等战士与敌拚死相搏,终于掩护军部安全转移。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排长刘景汉企图裹胁二班叛逃,郝世英与张进修、介春发、卫志贤等当机立断,将刘击伤,使该班归还建制。由于郝世英机智勇敢,处事果断,且能独当一面,深得赵寿山赏识,遂于同年夏调其任警卫员。 1938年5月,郝世英在山西省平陆县经陈真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底,郝世英被调任十七师四十九团七连连长。这时三十八军在中条山一线同日军血战,郝世英怀着一腔仇恨带领兄弟们冲锋陷阵,收复国土。他曾两次北渡黄河,深入敌后打游击战。在河南武陟县木兰店以西,他带领七连单独多次伏击日军运输汽车,均获成功,击毙日军80余名,炸毁军车。 1941年11月,三十八军攻击汉王城以南十里处之敌寨,敌组织交叉火力,久攻不克。郝世英率一个排从寨下摸至敌寨,炸毁敌人碉堡,使战斗取得胜利。在坚守张洞以南阵地中,郝世英带领全连击退日军多次冲锋,毙敌三十余名,缴获轻机枪、掷弹筒等武器。由于郝世英英勇善战,指挥有方,被提升为四十九团三营副营长,后任营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时任三十八军十七师特务连连长的郝世英,配合十七师内中共党组织积极准备,努力工作,促成十七师顺利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2月5日,在解放商南的战斗中,陕南独立团团长郝世英在围歼战中为指引
第4个回答  2013-02-28
他不叫郝之章 七·七”事变以后,众多的仁人志士投身到伟大的民族抗日战争中去,郝世英便是其中之一。《灯光》一文即歌颂他的。
  
  郝世英,1915年生,洛南县景村镇郝家塬人。他少年曾在私塾读书,后因生活所迫去洛南县保安团当兵。在小学教员张清珍(共产党员)的影响下,逐渐萌发革命思想。19山将腿摔伤,郝世英和张有才、李照才等士兵用担架抬其指挥。11月,部队偷袭河北日军井陉车站,郝世英与另一战士送信返回时,与敌散兵遭遇。他眼尖手快,先发制人,毙敌数名,夺得三八步枪5支。1938年3月,日寇偷袭高平县小园村,三十八军军部距此很近,且无作战部队。特务连奋起迎击,郝世英与袁生魁、蔺昔明、马长理等战士与敌拚死相搏,终于掩护军部安全转移。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排长刘景汉企图裹胁二班叛逃,郝世英与张进修、介春发、卫志贤等当机立断,将刘击伤,使该班归还建制。由于郝世英机智勇敢,处事果断,且能独当一面,深得赵寿山赏识,遂于同年夏调其任警卫员。   1938年5月,郝世英在山西省平陆县经陈真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底,郝世英被调任十七师四十九团七连连长。这时三十八军在中条山一线同日军血战,郝世英怀着一腔仇恨带领兄弟们冲锋陷阵,收复国土。他曾两次北渡黄河,深入敌后打游击战。在河南武陟县木兰店以西,他带领七连单独多次伏击日军运输汽车,均获成功,击毙日军80余名,炸毁军车。   1941年11月,三十八军攻击汉王城以南十里处之敌寨,敌组织交叉火力,久攻不克。郝世英率一个排从寨下摸至敌寨,炸毁敌人碉堡,使战斗取得胜利。在坚守张洞以南阵地中,郝世英带领全连击退日军多次冲锋,毙敌三十余名,缴获轻机枪、掷弹筒等武器。由于郝世英英勇善战,指挥有方,被提升为四十九团三营副营长,后任营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时任三十八军十七师特务连连长的郝世英,配合十七师内中共党组织积极准备,努力工作,促成十七师顺利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2月5日,在解放商南的战斗中,陕南独立团团长郝世英在围歼战中为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