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什么

如题所述

苏联解体,是指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及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解体的事件。

1991年9月6日,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独立;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原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

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立陶宛、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爱沙尼亚、塔吉克斯坦、拉脱维亚、亚美尼亚、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

对于俄罗斯来说(包括除了波罗的海三国外的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苏联的解体是民族的灾难。许多地区被抛入自然经济条件下。

社会分化的加剧破坏了社会的整体性。国家及其结构和制度极为衰弱。贪污之风盛行。工艺技术、工艺复杂的生产以及整个科学学派的丧失使俄罗斯失去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可能性,俄罗斯被抛到“第三世界国家”的行列中。文化水平受到影响,教育体系和卫生体系遭到破坏。

1997年7月,独立报公布的家庭收支状况显示,十分之九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四分之一的家庭处于赤贫状态。到2008年俄罗斯的GDP才勉强超过1989年水平。

国家财富被以某种方式和在某种程度上被掠夺。独联体各国国家机关里贪污腐败程度超过了俄罗斯。在这11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曾经历过战争。原苏联地区成为了不稳定地区和局部军事冲突地区 。

苏联解体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作为与1917年十月革命一样对世界影响深远。由此苏联解体引起了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高度关注。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和研究苏联的专家都不认为苏联会解体,包括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内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与学者都对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感到意外,西方当时并不希望苏联解体。

当时美国中情局还对此召开了多次的紧急会议,美国国务卿贝克还专门带领代表团到莫斯科实地了解事态的发展。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与首都莫斯科等苏联各城市的民众对苏联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的结果却表现得异常的平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地区的政治剧变使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数量锐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柏林墙的倒塌改变了世界政治的力量格局,给国际政治思想领域造成了巨大冲击和影响。苏东剧变是一面很好的镜子。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之基。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的6年多的时间里,推行了一条“由削弱到放弃苏共领导地位”的路线。戈尔巴乔夫通过修改苏联宪法,取消了苏共作为领导核心的规定,盲目推行多党制和三权分立,搞乱了国家,搞乱了社会,结果导致地区分离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甚器尘上。

苏共在境内外反对势力的合力进攻下被搞乱、被瓦解、被搞垮、被推毁。苏共作为国家政权的核心,作为凝聚苏联各民族的政治力量被削弱、被打垮,统一的苏联的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一句话,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苏联,也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无产阶级事业接班人的问题,使党的最高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国家和民族的人的手里。必须制定正确的组织路线,高度重视培养党的事业接班人,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对各级权力机关的监督。

苏共不是在战争中,而是在和平的条件下被击垮的;不是被下层群众起义推翻的,而是由党的领导人自己解散的。苏东国家党自己培养了“掘墓人”,并将党推进了“火葬场”。正是苏共后期高层领导人在思想上的背弃、在路线上的背离、在政治上的背叛オ导致了苏共的败亡。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积极推进改革与开放

在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曾经发挥无比巨大的优越性,取得了煌的成就。但与人类历史上任何新生制度一样,社会主义同家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弊端。比如,对于历史上曾经起过巨大作用的集中计划管理体制,应当适时进行调整和改革。

但改革应当是进行创造性的“兴利除弊”,而不是“毁掉崇高、泛起糟粕”。在改革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3. 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共在思想路线上却出现严重偏移,由原来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思想严重的一个极端,跳向了“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另一个极端。从思想信仰上的动摇到历史上自我否定,庞大的苏共最后变成了失去思想灵魂的“泥足巨人”,在内外病毒的侵袭下土崩瓦解。

4. 必须实行人民民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在国际共产主义历史上,列宁多次戳穿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等的虚伪性。列宁指出,民主、自由和平等从来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列宁反对笼统而抽象地奢谈一般性或普遍性的民主”与“自由”。列宁告诫人们,不要落入资产阶级“普遍民主”、“超阶级民主”或者“绝对的民主”等政治圈套和话语陷阱。

冷战开始以来,西方国家积极利用“民主、人权”等借口,将其视为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效砝码和利器。西方称苏联是“共专制”国家,时常祭起“人权”、“民主”、“自由”等旗号,对苏联发动猛烈的政治和外交攻势。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利用苏美高层会晤的机会,将人权”、“民主”和“自由”等问题列入会谈的议程,对苏联领导人施加强大压力。西方政要毫不掩饰地讲,美国和西方国家在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人权”和“民主化”,就是要改变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而苏共在政治上的失败正是缘于戈尔巴乔夫等人落入了资产阶级“民主、人权”的圈套。

5.必须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党执政后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发展文化社会事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时期,苏共在建设工业强国和军事大国的同时,也建立起了独一无二的社会保障体系。苏联人民享受的社会福利一度给西方资产阶级以强烈的刺激。

苏共执政后期,一方面由于美苏争霸,经济结构失调,商品短缺现象严重,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官僚阶层脱离群众的现象日益明显,官僚作风和特权腐败等现象引发了人民群众的不满。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非但没能满足人民群众和普通党员的需求,反而专注于自己的政治得失和个人虚荣,盲目推行的改革恶化了经济局势,给敌对势力提供了口实和可乘之机,最后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他自己也遭到人民的唾弃。

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发展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民利益为重,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总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戈尔巴乔夫手里垮台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领导集团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取消了党的领导,因此其对于教训十分深刻。
第2个回答  2020-09-18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不一样,东欧剧变的标志性事件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国之间签订了联合协议,而苏联解体的代表事件是东欧各国纷纷脱离苏联综合体,开始政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东欧剧变严格意义上指的是苏东剧变,或者是东欧民主化。时间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欧的各个国家开始剧变,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性质变化,社会体制的变化,从斯大林模式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模式,苏联解体指的是东欧十五国独立,在国际社会上开始“分家”,标志是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六十九年的联合体画上了句号。

  但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同是一条线上因果关系,东欧剧变导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从波兰开始扩大到两德,最终到华沙条约的其他国家,整个东欧事变就是以苏联解体告终。两者被认为是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实质上是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都是开始于南斯拉夫的冷战,苏联这个庞然大物没有因为外界力量的倾倒,却从内部打碎了坚硬的壳。
第3个回答  2012-09-09
苏联解体是二十世纪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苏联解体结束了美苏两极对峙冷战的格局;苏联解体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苏联解体给前苏联地区的发展稳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前苏联地区的经济普遍经历了十年的萧条期,直到2002起前苏联地区才全面转入正增长。苏联的但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苏联解体之后中国等国正在探索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世界人民反思苏联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的未来是一条既充满挑战又充满光明。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12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随着冷战结束,核恐怖消除,两极对峙造成的世界局势得到缓和,世界总体局势趋向缓和,同时,世界局势的相对平缓促进了经济世界化和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