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字词翻译,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用法, 急,

很着急啊,

1、《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备 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

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晓 古义:清晨 今义:知道)

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古来共谈(谈 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3)一词多义: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谢答中书“书”:书信。

(4)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2、《记承天寺夜游》

宋代: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2)一词多义: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到);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3)古今异义:

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只不过;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今义:与事无关的人。

户(月色入户):古义:窗(门户)户;今义:住户、人家。

念(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盖竹柏影也):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相与步于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

(4)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怀民亦未寝:名词作动词,睡;卧。

(5)特殊句式:

a、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应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b、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c、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d、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扩展资料:

1、《答谢中书书》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2、《记承天寺夜游》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苏轼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

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近乎流放,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于是写了这篇短文。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答谢中书书

百度百科——记承天寺夜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3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这两个中有不同的翻译。具体如下:

1、答谢中书书

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记承天寺夜游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赏析:

《答谢中书书》一文,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因为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极度动荡,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

因而他们常在书信中描述山水,来表明自己之所好,并从而作为对友人的问候和安慰,这类作品虽然没有表现出多么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是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触,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学价值的文学精品,至今仍然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记承天寺夜游】 :
  【一词多义】 :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古今异义】
  但: 古义:只是,只不过;
  今义: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耳:古义:助词,表示限制语气,相当于“ 而已”“罢了”;
  今义:名词,耳朵。
  闲人:古义: 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留连于光景之人;
  今义 与事无关的人
  户:古义:多指门;
  今义:住户、人家
  念: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纪念,思念 ,读
  盖:古义:原来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中庭:古义:院子里;今义:庭子中间。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起判断作用)

  【主旨句】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表达出作者孤寂凄凉,无所归依的心境以及仕途不得志的抑郁,以及他豁达的人生观。

【答谢中书书】
古今异义  ①四时俱备(时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②晓雾将歇(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

  ③夕日欲颓(颓 古义:坠落 今义:消沉,委靡)

  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 今义:谈论)
一词多义  夕日欲颓(将要)

  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辉,名词用作动词,辉映)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18
大道之行也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
大道之行也一词多义
为:①制,做。“为宫室、器皿”,“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②是。“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③有。“通计一舟,为人五”。
木:①木头,木材。“能以径寸之木”。
②树。“以至鸟兽、木石”。
曰:①叫做。“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②是。“文曰‘初平山人’”。
奇:①奇异。“明有奇巧人”。②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①动词,表存在。“明有奇巧人”,“炉上有壶”。
②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八分有奇”,“为字共三十有四”。
端:①开头一边。“东坡右手执卷端”。
②直,正。“其人视端容寂”。
大道之行也古今异义:
1、卧右膝
卧: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
3、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梳着椎形发髻
三峡通假字
“略无阙处”中
“阙”通“缺”;
“哀转久绝”中
“转”通“啭”。
三峡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三峡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三峡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答谢中书书》中
并没有通假字
但在
沉鳞竞跃
一句中
"
鳞"
代指"
鱼"
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还有
猿鸟乱鸣

"乱"
贬词褒用

"乱花渐欲迷人眼"

"乱"
相当
《答谢中书书》中的“夕日欲颓”是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第4个回答  2020-01-18
1、词语解释。
①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
②歇:消散
③夕日欲颓。颓,坠落。(太阳快要落山了)
④沉鳞竞跃:争相跳出。(潜游在水中的鱼(借代);争相跳出水面。)
⑤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⑥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2、一词多义。
共: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共同。
为字共三十有四。一共。
乱:猿鸟乱鸣。
没有秩序。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
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奇妙。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头。
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一起。(记承天寺夜游)
3、重点句子的意思。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4、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只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答谢中书书》中并没有通假字
【记承天寺夜游】

  【一词多义】 :
  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
  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
  遂:遂至承天寺。(于是)
  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
  至:遂至承天寺。
(到)
  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寻:寻张怀民。(寻找)
  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
  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
  空谷传响。(空荡荡的)《三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