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兰叶尖和叶子边缘总是发黄干枯,这是怎么了?

如题所述

  1、浇水过多
  盆土长期过湿,造成土中缺氧,使部分须根腐烂,阻碍正常呼吸和水分养分的吸收,引起叶片变黄脱落。受害后先是嫩叶变成淡黄色,继而老叶也渐渐发黄,应立即控制浇水,暂停施肥,并经常松土,使土壤通气良好。
  2、干旱脱水
  养花漏浇水或长期浇半腰水(即上湿下干),影响养分吸收,也易引起叶色暗淡无光泽,叶片萎蔫下垂。先是下部老叶老化,并逐渐由下向上枯黄脱落。此时需少量浇水并喷水,使其逐渐复原后再转入正常浇水,
  水培的吊兰叶尖发黄的原因
  1、空气干燥,建议你早晚喷水。
  2、缺乏氮肥,每次换水添加观叶植物营养液。偷懒的话买一叶绿兑水施叶面肥。
  3、散射光养护,光照过强容易晒伤,缺乏光照,叶片徒长不健康。
  吊兰叶子发黄解决方法
  方法一
  吊兰叶子发黄有可能是施肥过多,超过了植株的需要量。开始时叶片光亮不平,后根系腐烂,叶呈黄色。应停止施肥,多浇灌清水,或翻盆把根洁净,更换新土。
  方法二
  吊兰叶子发黄也有可能是长久未翻盆换土所致。盆土中所含的各种营养元素已被耗尽,氮磷钾三要素也没及时补充,植株缺少养分,叶片出现黄薄现象。应及时换上肥沃的壤土和浇矾肥水。

  方法三
  吊兰叶子发黄还有可能是光照不足引起.吊兰虽属半阴性花卉,但每天最少也要见四小时以上的散光,否则叶绿素降低,叶片变黄。
  方法四
  吊兰叶子发黄也有可能是盆土透气性和透水性不良引起的。盆土长期积水不干,根系呼吸发生困难,导致叶片发黄。应及时松土和控制水分。五是长期浇一不透水。吊兰的根失水,下部老叶变为黄色。应浇透水,保持盆土温暖湿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21
吊兰喜半阴环境,如放置地点光线过强或不足,叶片就容易变成中黄绿色,缺乏生气,失去观赏价值,甚至干枯而死。如处于阳光直射、空气又干燥的情况下,最容易引起吊兰叶尖枯焦。所以吊兰应放置于较阴凉通风处,经常向叶面喷水,以增加环境湿度。另外,浇水和施肥不当,也会引起叶片干枯现象。吊兰喜湿润,但浇水过量或排水不良,就会引起烂根,使植株生长不良,引起枯焦死亡。吊兰较喜肥,肥水不足,植株易发生叶片黄绿、枯尖现象。但施肥也不宜过量,要视吊兰生长情况,合理施肥。越冬要防止冻害,室温不宜低于4℃。
第一、光照:吊兰对光照敏感,如果夏秋季阳光直射时,叶会枯黄,甚至整株枯死。在冬季,由于阳光不强烈,可以让吊兰适当接受一些直射阳光。
第二、温度:吊兰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
第三、浇水:吊兰喜水,在生长旺盛期要保持盆土完全湿润。在冬季休眠期,待盆土表面约一厘米深处干后才进行再次浇水。如果泥土太干,会导致叶丛暂时褪色,再次浇水后才恢复原色,而叶尖则可能永久地变成棕褐色,因而大大降低观赏价值。但浇水太多,容易引起烂根,过于干燥,枝叶又会变黄,盆土要求见干见湿,并经常用出水细密的喷壶向叶面喷洒清水。冬季入室过冬,要节制浇水,可每隔七至十天向叶面喷一次水。注意, 吊兰冬季禁忌湿润,可每隔4—5天浇水一次,浇水量也不宜过多。
有些家庭喜欢在盆底放一个托盘,而每次浇完水后,托盘里的水就会越积越多,久而久之托盘里的水又被吸收到盆中,导致盆土长期过湿也会引起叶枯,每次浇完水后将托盘里的水及时倒去。
吊兰也喜欢较高的空气湿度,所以在夏秋气候干燥时,要通过喷水等措施来增加植株周围的空气湿度,否则叶片顶端或边缘也可能出现枯焦。经常给吊兰叶面喷雾,早晚一次,夏季可增加喷雾次数增加空气湿度,可保叶片翠绿。在北方吊兰养护过程中,由于当地气候干燥,与的吊兰性喜湿润的气候不符,不仅需要经常喷雾,还需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尤在冬春干旱季节。
第四、施肥:对已开始长出小植株的吊兰,每半个月可以施一次以氮为主的追肥。施肥要适量,吊兰是较耐肥的观叶植物,若肥水不足,容易焦头衰老,叶片发黄,失去观赏价值。从春末到秋初,可每7-10天施一次有机肥液,但对金边、金心等花叶品种,应少施氮肥,以免花叶颜色变淡甚至消失,影响美观。可适当施用骨粉、蛋壳等沤制的有机肥,待充分发酵后,取适量稀释液,每10-15天浇施一次,可使花叶艳丽明亮。
第五、土壤:吊兰适宜用轻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养护管理好吊兰,需采取如下的措施。适时换土换盆,吊兰在管理上,为求茎叶茂盛,在每年的3月份应换土、换盆一次。若盆较深,基肥较足,可两年换盆一次。在翻盆时,将植株从盆中磕出,剪去枯腐根和多余的根系,换上新的富含腐殖质的培养土,再施以牲畜蹄角片或腐熟的饼肥作基肥。栽好后,放半阴温暖处缓苗。吊兰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待植株恢复健壮生长后,将花盆吊于廊檐下或室内适当位置。一般高度以不碰头为宜,并要注意通风。
第2个回答  2012-05-21
盆的大小或者深浅与植株的比例失调(通常深浅问题),换土:用山上的腐殖土最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05-23
梵蒂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