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一篇参观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 1000字

如题所述

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基址上扩展和改进起来的,

2010
年底竣工。

在我的印象中,它为于天安门广场的东边,和人大会堂相对,是一座暖灰色、带
有上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初建时期特色的宏伟建筑(它是建国十周年“中国十大
建筑”之一)。那一天下午,当我钻出地铁站的那一刻,首先感受的也还是它的
“宏伟”:
它依旧是带着沉稳的浅黄颜色,
伫立在阳光灿烂的蓝天下,
给人一种
高山仰止的感觉。

由于很久没有参观过长安街上的任何建筑了,
我光是找寻从哪里能走进这座宏伟
巨大的博物馆,就花费了至少二十分钟时间!由于安保等原因,入口是朝北的,
但我不知道,
就直接奔正门而去——由于这个错误,
我见识到了长龙一般排队等
票的人群
(里面不乏各色外国人)

也领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正面像”带给人
的那种难言的震撼力:
12
根立柱威严耸立;前面是高度近两层楼的台阶,其长
度更是要走将近一分钟的距离!
闪着金色光芒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几个题字镶
嵌在高高的立柱右侧„„

我带着还没参观里面就已经有些疲惫的双脚
(为了找入口,
我几乎围着国博走了
半圈!

心里却被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带动的有些微微颤抖:
这座建筑不正是我们
当代中国的象征吗?

我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入口,
外面有一尊
9.5
米的青铜孔子像,
在我看来,
他似乎带着一丝来自远古的微笑,
迎接着世界上所有仰慕这座建筑和里面珍宝的
人们。

一系列安检过后,
我得以进入博物馆的内部,
心头还想着刚刚那种莫名的自豪感,
却旋即被眼前开阔、明亮的广阔厅堂给迷住了:

那是一个和建筑外观几乎一样高、一样长的大厅,百米左右宽,乳白色的基调,
间或有浅咖啡色的墙壁装饰,
整体感觉非常明亮、
优雅,
却又让人意外的感觉到
安静——这在一个人多又大而封闭的建筑内部是不容易做到的。

环顾四周,
我看清了各个展览的导引图,
移步向前,
我并没怎么留意左边买纪念
品的柜台,
就左转去寻觅“中国古代佛造像艺术”和“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展
馆。

大多数展馆都在三层。
巨大、
宽敞的台阶直通建筑的高处,
上行和下行两条扶梯
把台阶分隔开。
沿扶梯上去右转进入一条敞开式走廊,
然后是一个被走廊分成两

半的展厅——比较大,
而且初看之下,
只能感受到黑暗中散发着点点亮黄色的光
芒——那是这个展厅左侧的佛造像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

踩着厚厚的地毯,流连于魏晋、隋唐,及至宋代、清代的造像之间,那残留在石
造像上的华丽色彩、
巨大然而缺损或者裂隙的“背光”,
以及每一尊佛像的迷人
神态,都让我深深为之感叹。

造像馆对面是青铜馆。
隔着昏暗的走廊,
一方巨大、
颜色深邃的商代青铜鼎正对
着一尊两米高的宋代菩萨造像!
也许只有在那种环境的感染下,
你才能直接的感
受到中国古代的人民是多么富有造诣,
他们对神的敬仰,
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活灵活现的通过石像、青铜传达的淋漓尽致!
(造像代表人民对佛的信仰,对来
生的祈祷;鼎,是中国先民对祖先的祭祀礼器;造像中每个神的安详神情,都是
人民内心的反射;而鼎,本身就代表稳定,是政权巩固,国富民强的象征。)

我站在这青铜鼎和造像之间时,我突然感受到课本中“中华五千年”的具体意
义:一个宋代,一个商代,都放在当代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里!文化,
跨越了时间、
空间,
毫无保留的向每一个愿意去了解和赞叹她的人散发着她们各
自独特的魅力!

带着对石造像和青铜器那种质朴的感怀,
我进入了下一处国博的长设馆:
中国古
代瓷器艺术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瓷器特有的白色光芒。
瓷器馆不大,
玻璃展柜里陈列着从汉代
到清朝,每个时期最具特色的珍品。有元青花大洗,有五颜六色的明代五彩瓷,
有纹饰带着西洋味儿的外销瓷,有世界闻名的法门寺秘色瓷;从起初颜色灰暗、
厚重的汉代瓷壶,到近百年之内官窑制作的晶莹、精致的杯盘„„

一个八零后爸爸抱着他三五岁的儿子,正谆谆教导着:“这是龙泉窑„„.;这
是釉里红„„;这是耀州窑的„„”孩子的小手轻轻指点着玻璃柜里瓶瓶罐罐,
似懂非懂的重复着那些词汇——这一幕令我深受触动,
仿佛看见文化化身成真实
的血脉,代代相传。

离开三楼,
沿阶而下,
到二楼往左一转就是一张四米高的油画招贴:
德国画家希
克的作品《海因里希
.
丹内克》,画中年轻妇人单纯的眼神和红白蓝三色的衣裙
十分有视觉冲击力。

这个馆是德国柏林、
德累斯顿及慕尼黑三家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合作
的产物,是中德文化年的延续活动之一。整个展厅转下来,除了十八、十九世纪
的油画风景、人物还算见过,其它的东西都很奇特,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能手摇
的长颈鹿模型、
19
世纪的欧洲妇女服饰(工艺及其复杂!)、
18
世纪的钢笔插
画等等,感觉展品种类丰富、独特,好像每转过一个拐角都有一个惊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30
09年的的韩国电影,唯一印象深刻的只有两部,一部是《海云台》,另一部就是《国家代表》。
  印象深刻不是说没有其他佳片,而是因为这两部电影都让我哭的泣不成声,深陷在里面无法自拔。
  不同于《海云台》的生死离别戏,是打动了人们脆弱的内心,触动了最敏感的感情神经,而《国家代表》已经上升到了精神层面,除了亲情、友情以外,那股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最让人激动和感动的。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一点没有拖沓的情节,很紧凑的故事结构,寥寥几个镜头就把几位队员的性格和背景表现出来了,而在嬉笑怒骂的情节中,也不会觉得电影乏味和漫长,反而影片结束,还会觉得“意犹未尽”。很奇怪的是电影让我想到了最近看的《十月围城》,不搭的组合,呵呵,却让我想到了相近的情节。
  一个为了找到曾今抛弃自己的母亲而换了国籍,一个为了家中耳聋的奶奶和傻弟弟不想服兵役,一个希望得到父辈的认可为了尊严而战,一个想退去痞气的外衣去获得爱情。没有一个人的初衷是为了国家,为了金牌,为了荣誉。对他们而言,跳台滑雪获得金牌,可以获得奖金,可以拥有公寓,可以得到尊严,可以收获爱情。同样,《十月围城》里的各路英雄也是一个个被“忽悠”进保护行动里去的,开始的目的也都是为了自己。但两部电影一样的是,最后虽然没有表明,但小我和大我已经是融为一体了,各路英雄豪杰不光是为了保护一个人,也是为了保护整个国家。虽然四位滑雪选手创下了跳台滑雪的最低记录,但他们在人民心中已经是拥有了最高荣誉了。
  《国家代表》和《十月围城》虽是两部风格完全不一样的电影,但是那股精神是互通的,那股“拧成一股绳”的力量是让人激动地,四名队员从原来的互相不合、不理解,到最后共同拥有“家人”的称谓,单单是这个过程就已经是比金牌重要百倍了。结尾的比赛虽然精彩、激动,但都没有大家在训练时试跳的第一次来的动人,就好像从那一刻开始,我这个哭点比较低的人就开始没完没了起来了~~
  演员河正宇是我追捧的《追击者》里的变态杀手,换到《国家代表》里,演技依然是非常漂亮,尤其是影片里一直刚毅的他在机场见到抛弃自己的母亲真情流露的一场戏,自然又真实。韩国人拍亲情戏我觉得一向是拿手好戏,总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可以让人觉得肝肠寸断。而且各种题材都好像那么得心应手,我什么时候才能在我们内地看到一部值得让我“肝肠寸断”的电影呢?
  这是一部值得人激动的电影,同样也是部值得人反思的电影,看到开头字幕打出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结尾又打出说“目前,韩国已登记的跳台滑雪国家代表一共只有五名”。也就像片中的委员长说的“不受关注的项目都是这样的,因为没有期望,所以也不会失望”,可是,归根到底呢?
  看到赛场两名解说员一个红脸一个白脸一唱一和的调侃着自己的国家跳台滑雪队,之后又激动的满怀信心,这感觉就好像我们的中国足球一样,但我们又什么时候可以调侃之后又满怀信心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