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如题所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同党的总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衔接好,提出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个目标和主要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是“民主法治”的层面,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第二个是“公平正义”的层面,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第三个是“诚信友爱”的层面,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第四个是“充满活力”的层面,即“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第五个是“安定有序”的层面,即“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第六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层面,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最后一个层面是总的目标,就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其中,前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必须实现;后者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远目标,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实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2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也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同党的总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衔接好,提出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了从现在起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个目标和主要任务,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个是“民主法治”的层面,即“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二个是“公平正义”的层面,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第三个是“诚信友爱”的层面,即“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第四个是“充满活力”的层面,即“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第五个是“安定有序”的层面,即“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第六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层面,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最后一个层面是总的目标,就是“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其中,前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必须实现;后者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远目标,需要用很长的时间来实现。
第2个回答  2012-05-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这九条目标和主要任务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第3个回答  2012-05-14
●切实把握目标承接中的统一性

  ●全面把握学习理解中的整体性

  ●充分把握贯彻落实中的特殊性

  ●科学把握政策研究中的协调性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第一次勾勒出中国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掀开了和谐社会从理念追求到现实构建的历史篇章。

  切实把握目标承接中的统一性。《决定》第一次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承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的重大发展,是在社会主义本质属性认识上的一次重大理论创新。我们在理解把握和谐社会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注意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目标相统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伴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现阶段来说,就是要突出地解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全面把握学习理解中的整体性。加快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四位一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28字”总要求,涵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内部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九大目标也是一个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是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28字”总要求,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性目标。横向来看,九大目标是对“28字”总要求的全面具体落实;纵向来看,九大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阶段性总体推进。因此,既要准确把握九大目标的承接性、阶段性,又要准确把握它的整体性、全面性。

  充分把握贯彻落实中的特殊性。在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实现和谐社会目标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实把目标的历史性和阶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整体推进、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要充分把握矛盾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有重点、分步骤地持续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宏伟的奋斗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依据已有的条件和具体情况来确定工作重点和工作步伐。就四川而言,发展不足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还是抓好发展。只有抓好发展,才能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抓好发展,才能不断增加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能力。

  科学把握政策研究中的协调性。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原则,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在制定构建和谐社会各项政策、开展各项工作中,始终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反映和充分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求。尤其是要统筹兼顾发展进程中能力强的群体和能力弱的群体的利益,改革中得益较多群体与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社会中先富群体与后富群体的利益,以及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利益。政策研究工作要着眼全局,突出重点。要把握趋势,注重前瞻。要善于把握影响社会和谐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开展研究,适时提出对策。要注重转化,务求可行。政策研究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指导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要注重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影响四川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第4个回答  2012-05-15
是没有的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