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清宁低婉的陌上花,捧一卷诗书,便可悦度蓬勃芳华。
班昭出生在书香门第。父亲班彪是东汉史学和儒学大师,长兄班固曾编撰《汉书》,二哥班超是打通“丝绸之路”的赫赫功臣。班昭在这样的家庭氛围当中,不经意间就长成了左手脂砚右手书的好女子。
幼时她是居深闺的金丝鸟,读一读诗书,写两笔字,闲看风月和落花。因她喜爱诗书,每每看见兄长执书灯下,便觉得好。那一种潜下心来的端凝之姿,是她所痴迷的。
早慧的她自小便想,日后也当如兄长一般,读书写字,做风雅文人。不料,果真有一日,她真的就长成了自己期许的模样。
班昭在父兄的影响下自小便开始研读诗书,熟读儒家经典和各类史书。年岁大些之后,又开始涉猎天文、地理的知识。就这样,一步步走过去,也非是刻意,却终究变成了满腹经纶的女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能遇得真心人绝非易事。多数女子都在逆来顺受的感情境遇里死死抱着认命的态度侍从一个许是内心隔着千山万水的男人。
那年,班昭14岁,正是春光明媚的好年岁。不知不觉,她竟到了春心萌蘖的时节。尚不知世间是否还有可恋的男子,但彼时她笃笃认定那人就在前处。
他叫曹世叔,不过是世间万千寻常男子之一,却就真真入了她的眼。曹世叔对她好,真就是一个好字,便可以囊括。他对班昭的照顾无微不至,却无甚求,就只是爱着这个傲世的女子。她虽傲世,但也将他看在了眼里,放入了心中。两人都心满意足地朝夕相伴,安稳度日。而这所有,亦合了她内心希冀的那般。
曹世叔死后,汉和帝刘肇赏识她的才华,便让她在宫中供职,教宫里女子读书,因学识渊博,很受和帝及后妃们的尊重。
只是天下情眷,纵使情深也无奈缘浅,感情的事向来难能顺遂始终。总遭运命荼毒,哪怕平顺半世,也要遭得破碎终局,不能好好收场。曹世叔早卒,班昭半生守寡,她到底成了寂寞人。才情绝艳的女子多半都是孤伶的,班昭亦没有例外。
班昭这一生,除了这个深爱蚀骨的男人之外,为后世所道最多的还是她自己的一身绝世才。世间有才女子不少,但能凭千字传世的女子却不多。
班昭在她七十高寿之年作《女诫》,不足二千字,虽此文如今备受争议,但在古代却是被众女子奉为行止圭臬。彼时,再多的锦绣良辰也已不能再入她的眼,云烟往事不过零落为“女诫”二字。
除《女诫》之外,班昭在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功绩便是曾参与完成了《汉书》的编纂工作。《汉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齐名。班彪在世时便已开始了这部史书的编写,后班固接替父亲继续着《汉书》的编纂工作。后来班固在《汉书》即将完成时却因窦宪一案牵连,猝死狱中。
长兄去世之后,班昭方才正式独立开始了《汉书》最后阶段的编撰整理。做这一件事,她并非是要青史留名,有的只是想要助她亡兄完成一个心愿,了却他生前未尽之事。初衷止于此。
班昭气韵温华,受人喜爱。汉和帝尤为欣赏班昭。曹世叔去世之后,汉和帝知班昭修撰《汉书》,便恩许她去东观藏书阁参考典籍。班昭40岁那年,《汉书》完成。除了参与编纂《汉书》之外,班昭所作赋、颂、铭、诔、哀辞、书、论等,共存有16篇。
班昭之才,世间女子鲜有人及。在汉和帝驾崩之后,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又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与机要,其被邓太后器重程度可见一斑。所以,当班昭寿终正寝时,邓太后都愿为她素服举哀。是真的心疼这样一个珍宝一样的女子。如斯女子,她去后,世间再不会有。
好比,在曹世叔之后,她便再也找不到能担当起她的人了。他之于她,比才情重,比人生重。从他离开那一年,她便知,班昭也已随他逝去了。纵才情冠绝古今又如何,她已生生孤寂了大半生。这才是她的命。
她这一辈子,是一触即碎的一生一世。似一朵荒野之花,四下寂静,注定寥寥终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