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怎样?

比如说经济发展,位置之类的?

宜兴市是一座拥有2100余年城建史和7000多年制陶史的名城,素有中国“环保之乡”、“著名陶都”、“教授之乡”的美誉。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长三角腹地、沪宁杭三角几何中心,是江苏省确定重点发展的三级I类新兴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人口105.73万,下辖21个镇和1个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近年来,宜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3万元,财政总收入43亿元。综合实力、基本竞争力分列全国百强县(市)第22位和第9位。宜兴市创模3年,将工作重点放在建材、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形成了鲜明的宜兴创模工作特色。

宜兴已有5000多年历史。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前472)属越。周显五三十六年(前333)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荆邑司会稽郡,次年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置义兴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义兴郡,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为宜兴县。清雍正四年(1726),分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元年荆溪撤消,并入宜兴县。1949年6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属镇江专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建立宜兴市。

2003年,宜兴有21个镇、1个环保科技工业园,95个居委会,430个行政村;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1万公顷,山林4万公顷,总人口1062363人。

文化教育
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英雄辈出的阳羡山水不仅赋予了宜兴人忠爱的精神,更给了这里的人们聪慧的灵气。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门七博士”,耕读传家,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从古到今,宜兴走出了4位状元,10位宰相,385名进士,21位两院院士,60多位大学校长,8000余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乡”名扬天下。

新中国第一次科技大会主席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兴人。中国高教部部长、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台湾教育部次长、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出生于小镇的同一条街……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对这片土地惊叹不已。

宜兴人聪慧的灵气,更源于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勇气。在绘画、科学、社会等众多领域,无不闪耀着宜兴人高举创新大旗的身影,成为领袖人物和开创者,为中国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旅游资源
别有洞天的陶都宜兴,物产丰富,风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

宜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是江苏省最南边的一个县级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荆溪,渊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境内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
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

宜兴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地处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生长着被茶圣陆羽称为“芳香冠世产,可以上供朝廷”的阳羡茶。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
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

在紫砂壶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润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脉。

太华山区,是江苏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18万亩。翠竹连岗接坡,挺拔茂密,层峦叠翠。山风过处,竹影婆娑,绿浪起伏,有“竹海”美称。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

今日宜兴
2002年,列为中国六大考古发现之首的宜兴骆驼墩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早在 7000年前,宜兴就已经成为太湖西部地区的中心部落。宜兴从晋朝设置义兴郡,作为太湖西线最大的城市,曾历时千年之久。

今天的宜兴,作为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三级一类新兴中心城市,名列2005年中国百强县市竞争力第9位,长三角37个县级市综合竞争力第7位,在长三角浪潮的澎湃中,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环保产业科技园,以及省级宜兴经济开发区、省级陶瓷工业园和官林、高塍等5个工业集中区的建立;电线电缆、环保设备、精细化工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绘就了宜兴产业发展的灿烂星空,奠定了腾飞发展的坚实基础。2006年,宜兴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随着国际资本产业正向长三角加快转移,国家对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规划启动,杭宁城市带崛起战略构想的形成,宜兴,将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显示出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打造富裕宜兴、活力宜兴、生态宜兴、文化宜兴、和谐宜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太湖西线第一城的宏伟蓝图已经全面铺开。一个更加富裕、和谐、秀美的新宜兴正在崛起。

宜兴,热切召唤着天下有识之士,共创人生的光荣与梦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09
宜兴环境:
宜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一句话概括,山在城中,城在水中,人在园中,山水交融的奇丽风景和山水文化。
宜兴经济:
宜兴官林镇:以电缆行业为龙头,成为全国电缆行业标杆
宜兴高塍镇:以环保行业为龙头,成为全中国环保配件比较齐全,环保资质实力雄厚的产业集聚群
宜兴张泽桥:以耐火材料行业为龙头,成为全中国耐火材料种类最全面,工程施工资质实力雄厚的行业领头人,更加尤为突出的是中国稀土大王,蒋泉龙,对社会贡献非常巨大。
宜兴万石桥:以石材行业,撑起在华东地区一大片石材,成为远近闻名的华东石材城。
宜兴周铁镇:以打桩机为首,行程产业集聚和配套。
宜兴湖父镇:以旅游业为主,带动,餐饮、住宿、交通、景点等周边配套设施的进步。
宜兴张渚镇:以茶叶、开矿山、水泥厂、石子厂为主。
宜兴太华:以油漆行业、轻工业纺织企业为主。
宜兴文化:
宜兴从东晋周处开始,成为全中国比较有名气的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