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萧何传 的翻译

字对字的翻译哦

一、译文

萧何,是沛县人。高祖刘邦是平民时,萧何多次用官吏身份保护他。高祖做了亭长,萧何还是常常帮助他。高祖以官吏身份服差役到咸阳去,官吏们都送三百钱,唯独萧何以五百钱送他。

秦御史考察郡事,萧何与其随员办理公务有条不紊。于是萧何被授与泗水郡卒史一职,公务考核名列全郡第一。秦御史想入朝建言调萧何进京,萧何再三辞谢,才能够未被调走。

等到高祖起兵做了沛公,萧何曾经担任县丞督办众事。沛公到达咸阳,各将领都争着奔向藏有金银丝帛财物的府库,私分了它们。

只有萧何首先入宫收取秦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籍簿等文献档案加以保存。沛公之所以全部掌握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各地的贫富强弱情况、百姓生活疾苦状况,就是因为萧何收缴秦朝这批文书档案的缘故。

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喻告全境之百姓,命令供给军需粮食。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进击楚王项羽,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坐镇栎阳,制订法律规章制度,欲立宗宙、社稷,建宫殿屋宇、县城乡镇,立即上秦,汉王准奏,许其办理。

要是来不及奏报,立即临时灵活处理,等汉王回来时汇报。萧何还统计户籍人口,按户征收粮饷,派出车船运送军需。汉王多次损兵折将只身逃走,萧何经常征发送中兵卒,立即补充兵员。汉王因此又特地委托萧何全权处理关中大事。

汉五年,击杀项羽之后,汉王即位称帝,评议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千秋当时担任谒者,上前进言说:“皇上与楚军相持五年,损失大量军士、只身逃离的次数有多次,而萧何常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上那些缺兵的地方。并不是皇上下令叫他去的,但关中数万士兵开赴前线遇到皇上兵源缺乏的时候有多次。

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水陆运送关中粮饷,军粮供给从不缺乏。陛下虽然多次失去关中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一直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皇上说:“好。”

于是就下令萧何功居第一,赐许带剑穿鞋上殿,入朝时不需要小步快走。全数封赏萧何父母兄弟十多人,都有食邑。于是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过去到咸阳服役时只有萧何比别人多送二百钱的恩情”。

陈豨谋反,皇上征讨到了邯郸。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计策诛杀韩信。这年秋,黥布造反,皇上自己带兵攻打他,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

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京城安抚百姓,拿出财产帮助军队,和平定陈豨时一样。”门客劝说萧何说:“您离灭族不远了。您任职相国,功劳第一,不可以再增加了。

但是您当初入关时,本来就深得百姓之心,十多年了。都依附您,您还要孜孜办事来求得民心。皇上所以多次询问您在干什么,害怕您控制关中动摇汉室。如今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玷污自己名声?皇上的心一定会安定了。”于是萧何采纳了他的计策,皇上于是大悦。

萧何买田宅一定居于偏僻荒芜处,建住房不修院墙。他说:“子孙后世如果有贤才,要学习我的节俭;没有贤才,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抢夺。”

孝惠二年,萧何列,谥号叫文终侯。

二、原文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 。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

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 上曰: “ 善。 ” 

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 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 。

陈豨反,上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 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 客说何曰: “ 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

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 ”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 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三、出处

《汉书》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

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二、作品赏析

在叙事上,《汉书》的特点是注重史事的系统、完备,凡事力求有始有终,记述明白。这为我们了解、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汉历史,无不以《汉书》作为基本史料。

在体裁方面。《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朝史事的断代史。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三、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著有《白虎通德论》六卷,《汉书》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03

译文:

萧何,是沛县人。高祖刘邦是平民时,萧何多次用官吏身份保护他。高祖做了亭长,萧何还是常常帮助他。高祖以官吏身份服差役到咸阳去,官吏们都送三百钱,唯独萧何以五百钱送他。

秦御史考察郡事,萧何与其随员办理公务有条不紊。于是萧何被授与泗水郡卒史一职,公务考核名列全郡第一。秦御史想入朝建言调萧何进京,萧何再三辞谢,才能够未被调走。

等到高祖起兵做了沛公,萧何曾经担任县丞督办众事。沛公到达咸阳,各将领都争着奔向藏有金银丝帛财物的府库,私分了它们。

只有萧何首先入宫收取秦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籍簿等文献档案加以保存。沛公之所以全部掌握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各地的贫富强弱情况、百姓生活疾苦状况,就是因为萧何收缴秦朝这批文书档案的缘故。

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喻告全境之百姓,命令供给军需粮食。汉二年,汉王联合诸侯进击楚王项羽,萧何镇守关中,侍奉太子,坐镇栎阳,制订法律规章制度,欲立宗宙、社稷,建宫殿屋宇、县城乡镇,立即上秦,汉王准奏,许其办理。

要是来不及奏报,立即临时灵活处理,等汉王回来时汇报。萧何还统计户籍人口,按户征收粮饷,派出车船运送军需。汉王多次损兵折将只身逃走,萧何经常征发送中兵卒,立即补充兵员。汉王因此又特地委托萧何全权处理关中大事。

汉五年,击杀项羽之后,汉王即位称帝,评议功劳进行封赏。关内侯鄂千秋当时担任谒者,上前进言说:“皇上与楚军相持五年,损失大量军士、只身逃离的次数有多次,而萧何常常从关中派遣军队补上那些缺兵的地方。并不是皇上下令叫他去的,但关中数万士兵开赴前线遇到皇上兵源缺乏的时候有多次。

汉军与楚军在荥阳对峙数年,军队没有现成的粮食,萧何水陆运送关中粮饷,军粮供给从不缺乏。陛下虽然多次失去关中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一直保全关中来等待陛下,这是万世不朽的功劳啊。”皇上说:“好。”

于是就下令萧何功居第一,赐许带剑穿鞋上殿,入朝时不需要小步快走。全数封赏萧何父母兄弟十多人,都有食邑。于是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过去到咸阳服役时只有萧何比别人多送二百钱的恩情”。

陈豨谋反,皇上征讨到了邯郸。韩信又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计策诛杀韩信。这年秋,黥布造反,皇上自己带兵攻打他,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

回报说:“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京城安抚百姓,拿出财产帮助军队,和平定陈豨时一样。”门客劝说萧何说:“您离灭族不远了。您任职相国,功劳第一,不可以再增加了。

但是您当初入关时,本来就深得百姓之心,十多年了。都依附您,您还要孜孜办事来求得民心。皇上所以多次询问您在干什么,害怕您控制关中动摇汉室。如今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玷污自己名声?皇上的心一定会安定了。”于是萧何采纳了他的计策,皇上于是大悦。

萧何买田宅一定居于偏僻荒芜处,建住房不修院墙。他说:“子孙后世如果有贤才,要学习我的节俭;没有贤才,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抢夺。”

孝惠二年,萧何列,谥号叫文终侯。

原文: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  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 。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

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 ” 上曰: “ 善。 ” 

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 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 。

陈豨反,上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 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 ” 客说何曰: “ 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

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 ” 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 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扩展资料:

本文出自《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汉书》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记载,以西汉一朝为主,上起汉高祖元年,下终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体例上全承袭《史记》,只是改“书”为“志”,把“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

到了唐代,颜师古认为《汉书》卷帙繁重,便将篇幅较长者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成为现行本《汉书》一百二十卷。

《汉书》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西汉历史,两书都有记述。《汉书》的这一部分,多用《史记》旧文,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异和材料取舍标准不尽相同,移用时也有增删改动。

汉武帝以后的史事,除吸收了班固遗书和当时十几家读《史记》书的资料外,还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类似起居注的《汉著记》、天文历法书,以及班氏父子的“耳闻”。不少原始史料,班固都是全文录入书中,因此比《史记》更显得有史料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18

汉书萧何传的翻译如下:

萧何,沛地人。因能写文书没有疵病而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作了亭长,又常帮助他。

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秦御史监郡的人,和从事考察其职事,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课最优等.秦御史打算言于朝廷,征用萧何,萧何坚决请求,才得以未去。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

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

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VI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诸侯们互相约定,先进入函谷关击破秦的就在其地称王。沛公已经先平定了秦,项羽后到,要攻打沛公,沛公向他谢罪,才得以解脱。

项羽于是在咸阳城进行屠杀焚烧,和范增谋划说:“巴蜀道路险阻,秦的移民都居住在蜀。”

于是说:“蜀、汉也是关中的地盘。”于是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 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

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萧何劝谏说: “虽 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汉王说:“怎么就会死呢?”

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 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 《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俗语 说‘天汉’,以汉配天,名称非常美好。

能够在一入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

为臣希望大王在漠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 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

萧何举荐韩信,汉王任命他为大将军,说服汉王使他领兵束 进平定三秦,其事迹在《信传》。

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百姓,使其供给军食。漠二年,汉王和诸 侯攻打楚,萧何守在关中,侍卫太子,治理梁阳。

制定法令规约,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 邑,经常上奏,皇上许可的就去执行。

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皇上回来后再告 诉皇上。计算户V1转运粮饷供给军需,汉王多次丧师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兵士,立~lJDl:i以补充,皇上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

汉三年,和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皇上多次派使者慰劳丞相。鲍生对萧何说:“现在大王 曰晒衣裳,露湿车盖,却多次慰劳您,这是对您有疑心。

为您着想,不如把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 仗的都派到军队中去,皇上就更信任您了。”

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非常高兴。 汉五年,已杀掉项羽,即了帝位,按功劳封赐,群臣争功,一年多难以决定,皇上因萧何功 劳最大,先封为酆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

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 “各位知道打猎的事吧?”都说: “知道。”

又问: “知道猎狗吗?”回答说: “知道”。 皇上说:“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纵指示野兽所处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发纵指示,功劳与猎人一样。

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 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列侯受封完毕,上奏位次,都说:“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应列为第一。”皇上已经使功臣屈从而多封了萧何,至于位次没有办法再为难他们,然而心裹想让萧何位居第一。

当时关内侯鄂秋为谒者,进言说: “群臣的议论都不对。曹参虽然有野战略地的功劳,这只是一时的事。

皇上与楚相持五年,损兵折将,多次轻身逃跑,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军队来补充。不是皇上诏令召来士卒,却有数万人在皇上乏绝时赶到。

汉与楚在荣阳相守多年,军中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饷,供给不缺。陛下虽多次丢失山东,萧何常保全关中以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

现在即使没有曹参这样的人一百个,汉又能损失什么呢?汉的获得不一定非等待他们才能保全。

为什么要以一旦之功加于万世之功之上呢!萧何应当第一,曹参次之。” 皇上说:“好。”

于是令萧何为第一,恩赐佩剑穿履上殿,进朝廷不必小步急行.皇上说: “我听说进贤要受上赏,萧何功劳虽高,有了鄂君才得以彰明。”

于是在鄂秋原来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 之上,又加封为安平侯。这天,全部封赏萧何的父母兄弟十几人,都有食邑。

又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在咸阳服役时惟独萧何多送我二百钱。” 陈稀反叛,皇上亲自率军,到了邯郸。

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韩信。在 《信传》有记载。皇上听说已杀了韩信,派使者拜丞相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命令士卒五百人和 一个都尉为相国护卫。

诸君都庆贺,只有召平表示哀悼。召平,是原来秦的束陵侯。

秦灭亡后, 成为平民,很穷,在长安城东种瓜,瓜非常甜美,所以世间所谓“束陵瓜”,就是从召平开始的。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

皇上露营在外,而您在朝中留守,没有遭受箭石之苦,而给您加封置卫,是因为现在淮阴侯刚在内部反叛,对您有疑心。

给您配置守卫护卫您,不是用来恩宠您的。希望您辞谢封赏不受,以全部家产资助军队。”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策,皇上很高兴。 这年秋天,黥布造反,皇上亲自率军攻打,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

回答说: “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安抚勉励百姓,倾家所有资助军事,像陈稀造反时那样。”门客又劝说萧何道:“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

您位为相国,功劳第一,无以复加。然而您刚入关时,本来很得民心,已有十几年了。

都已亲附您了,您仍孜孜不倦以得民和。皇上之所以多次问您,是怕您倾动关中。现在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自损声名,皇上一定会安心。”

于是萧何听其计策,皇上于是很高兴。 皇上平定黥布后归来,百姓在路上拦住皇上,上书说相国强行贱买百姓田宅数千人。

皇上回朝后,萧何去谒见。皇上笑道:“现在相国竟向百姓取利!”把百姓上的书都给了萧何,说:“您自己向百姓谢罪吧!”

之后萧何为百姓请求说:“长安地窄,上林中有很多空地,丢弃不用,希望能让百姓进去耕种,不要收了藁秸做兽食。”

皇上大怒道:“相国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贿赂,替他们请求我的林苑!”于是把萧何下交给廷尉,带上刑具拘禁起来。

数El后,王卫尉侍奉皇上,上前问道: “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那么粗暴地拘禁他?”皇卜说:“我听说李斯为秦皇帝作丞相,有善行就归于主上,有过错就归于自己。

现在相国受了商人贿赂,为他们请求我的林苑,来自己讨好于百姓,所以拘捕治罪。”王卫尉说:“供职办事有利于民的就向上请求,是真正的宰相的责任。

陛下怎么能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呢!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稀、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前往,那时相国守在关中,关中稍有举动关西就不归陛下所有了。

相国不在此时图利,难道会贪图商人的钱吗?而且秦因为听不进说自己的过错而丢掉了天下,李斯的与君分过,又何足效法!陛下何至于把宰相看得如此浅薄!”皇上不高兴。

这一天,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放出了萧何。

萧何年纪已老,一向恭谨,光着脚入朝谢罪。皇上说:“相国不要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我的林苑未得允许,我不过是桀纣之主,而相国是贤相。我之所以拘捕相国,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

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 “您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皇帝说:“曹参怎么样?”

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宅一定在贫穷偏僻之地,治家不修有院墙的房屋,说:“假使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

孝惠二年,萧何薨,谧号文终侯。其子萧禄继承他,薨,没有儿子。高后于是封萧何夫人同为酆侯,小于萧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免同,改封萧延为酆侯。

薨,其子萧遣继承他。萧遣薨,没有儿子。文帝又让萧遣的弟弟萧则继承,因为有罪而罢免。

景帝二年,韶令御史:“已故相国萧何,是高皇帝的大功臣,参与遇争取天下的大事。现在他的后代绝灭,朕很怜惜他。

可把武阳县二千户封给萧何孙萧嘉为列侯。” 萧嘉,是萧则的弟弟。薨,其子萧胜继承,后来有罪罢免。

武帝元狩中,又下诏御史:“把邓地两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萧庆为邓侯,布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报答萧相国的恩德。”萧庆,是萧则的儿子。薨,其子寿成继承,因为献给太常的牺牲瘦瘠获罪罢免。

宣帝时,诏令丞相御史查询萧相国后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又下诏把郑二千户封建世为酆侯。传子至孙萧获,因指使奴仆杀人而以减死论罪。

成帝时,又封萧何玄孙之子南繦长萧喜为酆侯。传子至于曾孙。王莽失败后就绝灭了。

汉书萧何传的原文: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

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

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

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

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由于《史记》只写到汉武帝的太初年间,因此,当时有不少人为其编写续篇。据《史通·正义》记载,写过《史记》续篇的人就有刘向、刘歆、冯商、扬雄等十多人,书名仍称《史记》。

班固的父亲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对这些续篇感到很不满意,遂“采其旧事,旁贯异闻”为《史记》“作《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年仅22岁的班固,动手整理父亲的遗稿,决心继承父业,完成这部接续巨作。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在《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中,司马迁对于战国诸侯间微妙复杂的利害关系反复和予以演示,以七国争雄为背景展开了广阔的画面。

苏秦、张仪准确地把握了当时形势的特点,抓住了机遇,相继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成为当时的倾危之士。陈平年轻时就胸怀大志,足智多谋,适逢秦末动乱和楚汉相争,大显身手,屡献奇计。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历史学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八年,卒于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岁。班固自幼聪敏,“九岁能属文,诵诗赋”,成年后博览群书,“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4
原文
萧何,沛人也。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辩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何进韩信,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

  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计户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剸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与项羽相距京、索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何曰:“今王暴衣露盖,数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说。

  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曾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上曰:“吾闻进贤受上赏,萧何功虽高,待鄂君乃得明。”于是因鄂秋故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封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母兄弟十余人,皆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户,“以尝繇咸阳时何送我独赢钱二也”。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语在《信传》。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祖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长安城东,瓜美,故世谓“东陵瓜”,从召平始也。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拊循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不可复加。然君初入关,本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尚复孳孳得民和。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貣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陿,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何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胡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予。今相国多受贾竖金,为请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时,陛下自将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关中摇足则关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夫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上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子禄嗣,薨,无子。高后乃封何夫人同为酂侯,小子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同,更封延为酂侯。薨,子遗嗣。薨,无子。文帝复以遣弟则嗣,有罪免。景帝二年,制诏御史:“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今其祀绝,朕甚怜之。其以武阳县户二千封何孙嘉为列侯。”嘉,则弟也。薨,子胜嗣,后有罪免。武帝元狩中,复下诏御史:“以酂户二千四百封何曾孙庆为酂侯,布告天下,令明知朕报萧相国德也。”庆,则子也。薨,子寿成嗣,坐为太常牺牲瘦免。宣帝时,诏丞相、御史求问萧相国后在者,得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复下诏以酂户二千封建世为酂侯。传子至孙获,坐使奴杀人减死论。成帝时,复封何玄孙之子南 长喜为酂侯。传子至曾孙,王莽败乃绝。
译文
萧何,沛地人。因能写文书没有疵病而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作了亭长,又常帮助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秦御史监郡的人,和从事考察其职事,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课最优等.秦御史打算言于朝廷,征用萧何,萧何坚决请求,才得以未去。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VI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诸侯们互相约定,先进入函谷关击破秦的就在其地称王。沛公已经先平定了秦,项羽后到,要攻打沛公,沛公向他谢罪,才得以解脱。项羽于是在咸阳城进行屠杀焚烧,和范增谋划说:“巴蜀道路险阻,秦的移民都居住在蜀。”
于是说:“蜀、汉也是关中的地盘。”于是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
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萧何劝谏说: “虽
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汉王说:“怎么就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
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 《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俗语
说‘天汉’,以汉配天,名称非常美好。能够在一入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漠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
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举荐韩信,汉王任命他为大将军,说服汉王使他领兵束
进平定三秦,其事迹在《信传》。
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百姓,使其供给军食。漠二年,汉王和诸
侯攻打楚,萧何守在关中,侍卫太子,治理梁阳.制定法令规约,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
邑,经常上奏,皇上许可的就去执行。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皇上回来后再告
诉皇上。计算户V1转运粮饷供给军需,汉王多次丧师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兵士,立~lJDl:i以补充,皇上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
汉三年,和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皇上多次派使者慰劳丞相。鲍生对萧何说:“现在大王
曰晒衣裳,露湿车盖,却多次慰劳您,这是对您有疑心。为您着想,不如把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
仗的都派到军队中去,皇上就更信任您了。”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非常高兴。
汉五年,已杀掉项羽,即了帝位,按功劳封赐,群臣争功,一年多难以决定,皇上因萧何功
劳最大,先封为酆侯,食邑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 “各位知道打猎的事吧?”都说: “知道。”又问: “知道猎狗吗?”回答说: “知道”。
皇上说:“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纵指示野兽所处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发纵指示,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
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列侯受封完毕,上奏位次,都说:“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应列为第一。”皇上已经使功臣屈从而多封了萧何,至于位次没有办法再为难他们,然而心裹想让萧何位居第一。当时关内侯鄂秋为谒者,进言说: “群臣的议论都不对。曹参虽然有野战略地的功劳,这只是一时的事。皇上与楚相持五年,损兵折将,多次轻身逃跑,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军队来补充。不是皇上诏令召来士卒,却有数万人在皇上乏绝时赶到。汉与楚在荣阳相守多年,军中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饷,供给不缺。陛下虽多次丢失山东,萧何常保全关中以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现在即使没有曹参这样的人一百个,汉又能损失什么呢?汉的获得不一定非等待他们才能保全。为什么要以一旦之功加于万世之功之上呢!萧何应当第一,曹参次之。”
皇上说:“好。”于是令萧何为第一,恩赐佩剑穿履上殿,进朝廷不必小步急行.皇上说: “我听说进贤要受上赏,萧何功劳虽高,有了鄂君才得以彰明。”于是在鄂秋原来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
之上,又加封为安平侯。这天,全部封赏萧何的父母兄弟十几人,都有食邑。又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在咸阳服役时惟独萧何多送我二百钱。”
陈稀反叛,皇上亲自率军,到了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韩信。在
《信传》有记载。皇上听说已杀了韩信,派使者拜丞相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命令士卒五百人和
一个都尉为相国护卫。诸君都庆贺,只有召平表示哀悼。召平,是原来秦的束陵侯。秦灭亡后,
成为平民,很穷,在长安城东种瓜,瓜非常甜美,所以世间所谓“束陵瓜”,就是从召平开始的。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露营在外,而您在朝中留守,没有遭受箭石之苦,而给您加封置卫,是因为现在淮阴侯刚在内部反叛,对您有疑心。给您配置守卫护卫您,不是用来恩宠您的。希望您辞谢封赏不受,以全部家产资助军队。”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策,皇上很高兴。
这年秋天,黥布造反,皇上亲自率军攻打,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回答说: “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安抚勉励百姓,倾家所有资助军事,像陈稀造反时那样。”门客又劝说萧何道:“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位为相国,功劳第一,无以复加。然而您刚入关时,本来很得民心,已有十几年了。都已亲附您了,您仍孜孜不倦以得民和。皇上之所以多次问您,是怕您倾动关中。现在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自损声名,皇上一定会安心。”于是萧何听其计策,皇上于是很高兴。
皇上平定黥布后归来,百姓在路上拦住皇上,上书说相国强行贱买百姓田宅数千人。皇上回朝后,萧何去谒见。皇上笑道:“现在相国竟向百姓取利!”把百姓上的书都给了萧何,说:“您自己向百姓谢罪吧!”之后萧何为百姓请求说:“长安地窄,上林中有很多空地,丢弃不用,希望能让百姓进去耕种,不要收了藁秸做兽食。”
皇上大怒道:“相国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贿赂,替他们请求我的林苑!”于是把萧何下交给廷尉,带上刑具拘禁起来。数El后,王卫尉侍奉皇上,上前问道: “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那么粗暴地拘禁他?”皇卜说:“我听说李斯为秦皇帝作丞相,有善行就归于主上,有过错就归于自己.现在相国受了商人贿赂,为他们请求我的林苑,来自己讨好于百姓,所以拘捕治罪。”王卫尉说:“供职办事有利于民的就向上请求,是真正的宰相的责任。陛下怎么能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呢!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稀、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前往,那时相国守在关中,关中稍有举动关西就不归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此时图利,难道会贪图商人的钱吗?而且秦因为听不进说自己的过错而丢掉了天下,李斯的与君分过,又何足效法!陛下何至于把宰相看得如此浅薄!”皇上不高兴。这一天,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放出了萧何。萧何年纪已老,一向恭谨,光着脚入朝谢罪。皇上说:“相国不要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我的林苑未得允许,我不过是桀纣之主,而相国是贤相。我之所以拘捕相国,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 “您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皇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宅一定在贫穷偏僻之地,治家不修有院墙的房屋,说:“假使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
孝惠二年,萧何薨,谧号文终侯。其子萧禄继承他,薨,没有儿子。高后于是封萧何夫人同为酆侯,小于萧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免同,改封萧延为酆侯。薨,其子萧遣继承他。萧遣薨,没有儿子。文帝又让萧遣的弟弟萧则继承,因为有罪而罢免。景帝二年,韶令御史:“已故相国萧何,是高皇帝的大功臣,参与遇争取天下的大事。现在他的后代绝灭,朕很怜惜他。可把武阳县二千户封给萧何孙萧嘉为列侯。”
萧嘉,是萧则的弟弟。薨,其子萧胜继承,后来有罪罢免。
武帝元狩中,又下诏御史:“把邓地两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萧庆为邓侯,布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报答萧相国的恩德。”萧庆,是萧则的儿子。薨,其子寿成继承,因为献给太常的牺牲瘦瘠获罪罢免。宣帝时,诏令丞相御史查询萧相国后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又下诏把郑二千户封建世为酆侯。传子至孙萧获,因指使奴仆杀人而以减死论罪。成帝时,又封萧何玄孙之子南繦长萧喜为酆侯。传子至于曾孙。王莽失败后就绝灭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6-16
译文 萧何,沛地人。因能写文书没有疵病而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作了亭长,又常帮助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秦御史监郡的人,和从事考察其职事,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课最优等.秦御史打算言于朝廷,征用萧何,萧何坚决请求,才得以未去。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相跑到储存金帛财物的府库去瓜分。只有萧何先进去收藏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VI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诸侯们互相约定,先进入函谷关击破秦的就在其地称王。沛公已经先平定了秦,项羽后到,要攻打沛公,沛公向他谢罪,才得以解脱。项羽于是在咸阳城进行屠杀焚烧,和范增谋划说:“巴蜀道路险阻,秦的移民都居住在蜀。” 于是说:“蜀、汉也是关中的地盘。”于是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 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萧何劝谏说: “虽 然在汉中为王不好,但不是比死好些吗?”汉王说:“怎么就会死呢?”萧何说:“现在兵士不如 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 《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俗语 说‘天汉’,以汉配天,名称非常美好。能够在一入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漠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 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萧何举荐韩信,汉王任命他为大将军,说服汉王使他领兵束 进平定三秦,其事迹在《信传》。 萧何以丞相身份接管留守巴、蜀,镇抚、谕告境内百姓,使其供给军食。漠二年,汉王和诸 侯攻打楚,萧何守在关中,侍卫太子,治理梁阳.制定法令规约,建立宗庙、社稷、宫室、县 邑,经常上奏,皇上许可的就去执行。如果来不及上奏,就按适宜的方式施行,皇上回来后再告 诉皇上。计算户V1转运粮饷供给军需,汉王多次丧师逃跑,萧何经常征发关中兵士,立~lJDl:i以补充,皇上因此把关中事务专门交给萧何。 汉三年,和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皇上多次派使者慰劳丞相。鲍生对萧何说:“现在大王 曰晒衣裳,露湿车盖,却多次慰劳您,这是对您有疑心。为您着想,不如把您的子孙兄弟中能打 仗的都派到军队中去,皇上就更信任您了。”于是萧何听从了他的计策,汉王非常高兴。 汉五年,已杀掉项羽,即了帝位,按功劳封赐,群臣争功,一年多难以决定,皇上因萧何功 劳最大,先封为酆侯,食邑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 “各位知道打猎的事吧?”都说: “知道。”又问: “知道猎狗吗?”回答说: “知道”。 皇上说:“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纵指示野兽所处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发纵指示,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 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列侯受封完毕,上奏位次,都说:“平阳侯曹参受伤七十处,攻城略地,功最多,应列为第一。”皇上已经使功臣屈从而多封了萧何,至于位次没有办法再为难他们,然而心裹想让萧何位居第一。当时关内侯鄂秋为谒者,进言说: “群臣的议论都不对。曹参虽然有野战略地的功劳,这只是一时的事。皇上与楚相持五年,损兵折将,多次轻身逃跑,然而萧何常从关中派军队来补充。不是皇上诏令召来士卒,却有数万人在皇上乏绝时赶到。汉与楚在荣阳相守多年,军中没有现存的粮食,萧何从关中转运粮饷,供给不缺。陛下虽多次丢失山东,萧何常保全关中以待陛下,这是万世的功劳。现在即使没有曹参这样的人一百个,汉又能损失什么呢?汉的获得不一定非等待他们才能保全。为什么要以一旦之功加于万世之功之上呢!萧何应当第一,曹参次之。” 皇上说:“好。”于是令萧何为第一,恩赐佩剑穿履上殿,进朝廷不必小步急行.皇上说: “我听说进贤要受上赏,萧何功劳虽高,有了鄂君才得以彰明。”于是在鄂秋原来所食关内侯邑二千户 之上,又加封为安平侯。这天,全部封赏萧何的父母兄弟十几人,都有食邑。又加封萧何二千户,“用来报答在咸阳服役时惟独萧何多送我二百钱。” 陈稀反叛,皇上亲自率军,到了邯郸。韩信在关中谋反,吕后采用萧何的计策杀了韩信。在 《信传》有记载。皇上听说已杀了韩信,派使者拜丞相为相国,加封五千户,命令士卒五百人和 一个都尉为相国护卫。诸君都庆贺,只有召平表示哀悼。召平,是原来秦的束陵侯。秦灭亡后, 成为平民,很穷,在长安城东种瓜,瓜非常甜美,所以世间所谓“束陵瓜”,就是从召平开始的。召平对萧何说:“灾祸从此开始了。皇上露营在外,而您在朝中留守,没有遭受箭石之苦,而给您加封置卫,是因为现在淮阴侯刚在内部反叛,对您有疑心。给您配置守卫护卫您,不是用来恩宠您的。希望您辞谢封赏不受,以全部家产资助军队。”萧何听从了召平的计策,皇上很高兴。 这年秋天,黥布造反,皇上亲自率军攻打,多次派使者问相国在做什么。回答说: “因为皇上在军中,所以相国安抚勉励百姓,倾家所有资助军事,像陈稀造反时那样。”门客又劝说萧何道:“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位为相国,功劳第一,无以复加。然而您刚入关时,本来很得民心,已有十几年了。都已亲附您了,您仍孜孜不倦以得民和。皇上之所以多次问您,是怕您倾动关中。现在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低息借贷以自损声名,皇上一定会安心。”于是萧何听其计策,皇上于是很高兴。 皇上平定黥布后归来,百姓在路上拦住皇上,上书说相国强行贱买百姓田宅数千人。皇上回朝后,萧何去谒见。皇上笑道:“现在相国竟向百姓取利!”把百姓上的书都给了萧何,说:“您自己向百姓谢罪吧!”之后萧何为百姓请求说:“长安地窄,上林中有很多空地,丢弃不用,希望能让百姓进去耕种,不要收了藁秸做兽食。” 皇上大怒道:“相国接受了商人的很多贿赂,替他们请求我的林苑!”于是把萧何下交给廷尉,带上刑具拘禁起来。数El后,王卫尉侍奉皇上,上前问道: “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那么粗暴地拘禁他?”皇卜说:“我听说李斯为秦皇帝作丞相,有善行就归于主上,有过错就归于自己.现在相国受了商人贿赂,为他们请求我的林苑,来自己讨好于百姓,所以拘捕治罪。”王卫尉说:“供职办事有利于民的就向上请求,是真正的宰相的责任。陛下怎么能怀疑相国接受了商人的钱呢!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稀、黥布反叛时,陛下亲自率军前往,那时相国守在关中,关中稍有举动关西就不归陛下所有了。相国不在此时图利,难道会贪图商人的钱吗?而且秦因为听不进说自己的过错而丢掉了天下,李斯的与君分过,又何足效法!陛下何至于把宰相看得如此浅薄!”皇上不高兴。这一天,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放出了萧何。萧何年纪已老,一向恭谨,光着脚入朝谢罪。皇上说:“相国不要这样!相国为百姓请求我的林苑未得允许,我不过是桀纣之主,而相国是贤相。我之所以拘捕相国,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错。” 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 “您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皇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顿首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宅一定在贫穷偏僻之地,治家不修有院墙的房屋,说:“假使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所侵夺。” 孝惠二年,萧何薨,谧号文终侯。其子萧禄继承他,薨,没有儿子。高后于是封萧何夫人同为酆侯,小于萧延为筑阳侯。孝文元年,罢免同,改封萧延为酆侯。薨,其子萧遣继承他。萧遣薨,没有儿子。文帝又让萧遣的弟弟萧则继承,因为有罪而罢免。景帝二年,韶令御史:“已故相国萧何,是高皇帝的大功臣,参与遇争取天下的大事。现在他的后代绝灭,朕很怜惜他。可把武阳县二千户封给萧何孙萧嘉为列侯。” 萧嘉,是萧则的弟弟。薨,其子萧胜继承,后来有罪罢免。 武帝元狩中,又下诏御史:“把邓地两千四百户封萧何曾孙萧庆为邓侯,布告天下,使天下明知朕报答萧相国的恩德。”萧庆,是萧则的儿子。薨,其子寿成继承,因为献给太常的牺牲瘦瘠获罪罢免。宣帝时,诏令丞相御史查询萧相国后代尚存的人,找到玄孙建世等十二人,又下诏把郑二千户封建世为酆侯。传子至孙萧获,因指使奴仆杀人而以减死论罪。成帝时,又封萧何玄孙之子南繦长萧喜为酆侯。传子至于曾孙。王莽失败后就绝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