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老师的尊称

古人对老师的尊称

先生是老师最历史悠长的尊称。

“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中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先生,因为“子”就是先生的意思。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教书先生”等,这是人民群众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后来意义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等均可称为先生。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肴,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扩展资料:

古人对老师的其他称谓:

西席:也称西宾。汉明帝刘庄当太子时,曾拜桓荣为师,登皇位后,他对桓荣仍十分尊敬,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听桓荣讲经。汉代席地而坐,室内座次以靠西向东为尊。汉明帝虽贵为皇帝,仍然给桓荣安排坐西面东的座席,表示对启蒙老师的尊敬。

教谕:原为宋代京师小学和武学中的学官名。明清时期,县设“县儒学”作为一县之最高教育机构,内设教谕一人,另设训导数人。训导是指辅助教谕的助手,府学教谕多为 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

助教:在国子监任教的教师。西晋咸宁二年立国子学,始设助教,协调国子祭酒、博士传授儒家经学。此后除个别朝代外,国子监中都设经学助教,称国子助教、太学助教、四门助教、广文助教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22
【师长】
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
【夫子】
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
【山长】
是历代对山中书院的主讲教师的称谓,后来成为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师父】
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所以也将老师尊称为师父。
【西席】
也称西宾,是对教师的一种尊称。
【先生】
“先生”一词的最初含义是先出生的人,引申指长辈、知识丰富的人。后来被引申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4-22
先生或者夫子
第3个回答  202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