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笔表达能力

如题所述

转述分为口头转述和笔头转述。俄语教学中的课文转述法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模仿书上的表达,或按俄语习惯用自己的话将课文内容用目的语表达出来。转述是一个掌握语言材料、培养叙述能力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过程,它能促进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且还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口头转述课文,能为学生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口头表达的环境。而快速转述更能提高学生对目的语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加其语流。针对大一俄语学生听写表达能力普遍较弱的情况,对高校俄语教师来说,采用课文转述法对提高大一俄语学生口笔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大一俄语学生进行课文转述的必要性
  1、口头表达和写作难
  口头表达和写作属于语言输出,是全面综合运用外语知识的两项技能。口头表达和写作难,是每一位外语学习者公认的事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很想用俄语进行表达,但表达起来很困难,词不达意。
  2、俄语学生在输出过程中对目的语不熟练,过多依赖母语造成了输出困难
  一般学生接到一个话题或题目后,往往先用母语思考再三,再用其打框架,最后译成目的语。大多数学生先通过母语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判断等理论层面上的深度认识加工,母语先于目的语参与写作。母语在第二语言输出过程中起理解中介、检索中介和形成逻辑分析、判断中介的作用。这说明学生对目的语不熟练。目的语要直接与客观概念相联系,必须与母语争夺它们与客观概念的亲密度。
  3、由于应试教学影响,大一俄语学生入校时语言运用能力较差
  通过笔者的对俄语教学的实践,在大一学生开课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听说写能力较弱,听不懂老师所说的,用俄语表达自己想法时很困难、结巴,且存在不少类似汉语式的结构,但发现学生很注重词尾变化。即使错了,也能马上进行调整。这说明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基础知识,但语言运用太少,语言运用能力较差。
  二、课文转述的阶段、评价标准及方法
  针对大一学生的情况,可以将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课文转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听后转述。根据课前摸底考查,在学生听说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可以不进行课文难度较大的俄语教学,而进行难度相当于一级半的课文导入,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课文内容可以稍微简单,可以是让学生所熟悉的内容,可不进行课文讲解,让学生直接听录音,再转述。开始时学生往往会听不懂,可以放两三遍录音,学生可能仍不知所云。然后,教师通过提问提示,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有的放矢;若是记叙文,要学生弄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参与人(��%�%�%�%�%�%�%�%?�?��%�%�%�%�%�%�%?等信息;若是内容较长,难度稍大的课文,可以写下一些提示性的文字,或重要内容空缺,听后让学生填写。课堂上一般听三次,要求学生有所笔录。听力较差的同学,要求他们在课前多听,准备好。然后根据学生所听到的内容进行转述。
  此时教师的评价标准是:第一、主要信息是否到位,内容是否准确;第二、表达是否流利;第三、词尾变化是否正确,词的搭配、语法是否准确;第四、内容是否连贯;第五、语音、语调是否正确。
  第二阶段:读听后转述。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学生的俄语听说水平应会有明显的提高,然后就可以转入到难度较大的课文学习中。这时新单词较多,文章篇幅加长,句式也可增加一些以前所未接触过的形动词、副动词、难度较大的从句及数字、分数的用法等,课文也可慢慢朝科普文过度。若再继续听后转述环节,学生往往会很茫然,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要先进行课文讲解,挑出重点句型进行操练。待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准确翻译后,然后要求学生不看书听录音,听完两次后,由学生快速进行转述。
  此时教师的评价标准是:第一、表达是否符合课文中心内容;第二、表达是否流利。第三、语言是否连贯;第四、句式变换是否灵活,句型是否丰富;第五用词、语法是否准确,词汇是否丰富。目前笔者进行转述教学的方法有:一是按课文内容进行转述;二是按指定的人称、时态、语境、谈话对象等述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三是按规定的时间和句子大致限量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四是按语段或课文谈论的重点内容进行转述。
  三、进行课文转述法教学所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听力需要不断的练习,最好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课前准备好听力不会影响对学生昕力水平的评价,因为课堂听力是在闭书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学生是否掌握所听内容,掌握了,说明学生听力已有提高,达到了教学目的。
  其次,对于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要预习。确定为教学重点内容的言语训练和语言工作的项目,应通告学生,作为本课学习的重点。提早预习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由消极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
  再次,在课堂上,不应留出过长的时间给学生准备,应在听后马上要求转述。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目的语的及时反应能力以及对目的语的熟练性。
  再次,转述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流利性。流利的语言不会来自反复、结巴的转述中。语言的流利性应该是评价学生转述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最后,学生完成课文转述后,教学并非就此结束。应补充相关题材的课文由学生课后阅读,同时布置相关内容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做写作练习时,老师应做好一些准备工作,让学生一起归纳、整理与该题材有关的词,词组,旬式,再予以补充。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该题材相关问题的讨论。   四、课文转述教学法的优势
  首先,转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而教师所起作用是主持、监控、领导。教师安排教学内容,主持教学的各个环节,参与者应是学生;教师监督学生的课堂活动,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其次,转述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增加学生语言表达的层次性、连贯性,加强语流,语感。
  再次,转述有利于学生学会目的语的句子和篇章结构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课堂中采用听后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
  最后,俄语表达不同于母语表达,它是一种模仿性的语言表达。转述恰恰通过模仿目的语的表达方式,减少了汉式表达方式;快速转述缩短了中文的思索过程,提高了学生对目的语的熟悉度。
  五、提高转述教学法的建议
  首先,学生转述的好坏,都需要老师进行判断。但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俄语表达的具体评价标准,所以教师的判断成为了关键。作为评判的教师,需要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俄语水平。
  其次,目前的俄语教科书,一课书只有一篇或两篇相关课文,文章内容较为单一,而学生在做转述或写作时,缺乏类似话题和场景的词汇,造成表达力度不够。笔者建议,在今后的教材编写中要补充同类话题和场景的词汇并加大同类文章的阅读量。
  最后,转述与修辞、语篇的关系。笔者认为,大一仍是语言知识模仿运用的阶段。只有当学生表达准确、流利和熟练后,口头表达和写作的重点才能转移到语言表达的得体性、丰富性和文章篇章结构上来。
  总之,课题转述法虽然不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但对学生模仿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它是一个有目的,有步骤的训练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持之以恒,如果长期的采用课题转述法进行俄语教学实践,学生的口笔语表达能力能力就一定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