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生平简介

100字左右

最后并没有成功,据三国演义记载,诸葛亮使用续命的七星灯需要通过一个阵法来完成,在整个阵法的实施当中,不能有任何人来打扰,如果有人来打断的话,那么阵法就会遭到破坏,诸葛亮也会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偏偏在诸葛亮操作的过程当中,魏延因紧急的军情而想要向诸葛亮禀报,途中虽然世卫已经拦截过魏延了,但是魏延为人性情比较急躁,根本就没有在意士兵的阻拦,直接冲到了诸葛亮的军帐中,从而打断了诸葛亮对七星灯的操作,随后诸葛亮也无奈的停止了操作。不过虽然表面上是这样,但是这里边也有很多隐藏的意思,比如说以下几点:

1、测试魏延的忠心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知道在自己死后魏延一定会谋反,主要就是源自于这次测试,其实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已经怀疑自己死后魏延有可能会谋反,但是又不确定,所以借此机会对魏延进行了测试,如果魏延不打断这次仪式的话,那么说明魏延不会谋反,但事实证明诸葛亮还是算对了。

2、祈求苍天续命

对于这一点,我查阅了一些古书,还真的找到了类似于七星灯的方法,只不过能够满足这个阵法的条件非常苛刻,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有非常宏大的愿景,而且这个愿景是正向的,诸葛亮为生民请命,为匡复大汉而鞠躬尽瘁,因此符合条件,只不过到最后真的被魏延打断了,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迷信,不过在当时的人是非常迷信的。

3、只能认命

在科学水平不太发达的古代,很多人都相信命运的这一种说法,即使是王侯将相也不例外,诸葛亮可能已经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这么做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但是到最后被魏延打断之后,也只能无奈的相信自己的命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3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2],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3][4][5][6]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7]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8]。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第2个回答  2019-12-22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
第3个回答  2019-03-24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第4个回答  2019-03-23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1],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2]。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