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70岁称为什么?

如题所述

人到70岁称:古稀之年

    其他岁数的称法: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4、10岁以下--黄口;
    5、13~15岁--舞勺之年;
    6、15~20岁--舞象之年;
    7、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8、20岁(女)--桃李年华;
    9、24岁(女)花信年华;
    10、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11、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2、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13、80岁--杖朝之年;
    14、80~90岁--耄耋之年

    古稀之年[ gǔ xī zhī nián ]

    稀:少。 指人到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近义词:

    年逾古稀[ nián yú gǔ xī ]

    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出处: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2

人到70岁称:古稀之年

其他岁数的称法:

1、不满周岁--襁褓;

2、2~3岁--孩提;

3、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4、10岁以下--黄口;

5、13~15岁--舞勺之年;

6、15~20岁--舞象之年;

7、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8、20岁(女)--桃李年华;

9、24岁(女)花信年华;

10、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11、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12、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13、80岁--杖朝之年;

14、80~90岁--耄耋之年;

70岁解释:

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4-01

在1989年、1989年以前的时候,70岁叫古来稀、古稀。
但是现在年满70岁的人还叫古稀吗?
大家重新看看1989年和1989年以前的照片、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中70岁的人都已经是怎样的面貌特征、性格特征与身体状态,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我没有看错的话,凡是在1990年的时候年满18岁、18岁以上的人(即出生于1972年、1972年以前的人),这三十年来都一直没有变,占70%以上的人。
这三十年来存在有年龄变化的人最多只有十岁或不到十岁的变化差距,决不可能会有三十岁的变化差距。
比实际出生显老的人,也决不会看起和他们现在年满的岁数等同一致。
举例,出生于1930年的人,正常情况的人依然看起和三十年前以前看到的年满58岁的人是等同一致的年龄状貌,比实际出生显老的人看起只有68岁,特别显老的最多看起只有72岁的极限,决不可能会看起有90岁大寿。
如果不清楚,请大家看看三十多年前、五十年前、七十年前以及更早时期人到了90岁还会跟现在看到的1930年出生的人同岁吗?
1930年出生的人,现年90岁,但是他们的实际面貌特征、性格特征与身体状态一直是保持在58岁的年龄状态,和三十多年前、五十年前、七十年前以及更早时期看到的年满58岁的人是等同一致的面貌特征、性格特征与身体状态,从1990年的时候到现在三十年来情况都一直是这样。
因此,1930年出生的人真实年龄依然是58、59岁,90岁只是他们的自然年龄而已。
现在,谁才真正是70岁古稀的人?
依然是三十年前年满70岁的人,也就是现在年满101岁的人,即出生于1919年的人,才真正是70岁古稀的老年人。
1950年出生的人虽然现在年满70岁,事实上,从他们的实际面貌特征性格特征与身体状态可以充分鉴定,和70岁还相差三十岁以上的距离。
人的年龄生理因素:
面貌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五官眉目的轮廓深浅。而不仅仅是表现在头发是否变白脱落、有无皱纹眼袋老年斑、肌肉松紧、皮肤粗细与干润。
外貌生理特征,主要是表现在人的身材结构。而不仅仅是表现在人的身体胖瘦、身高、五体大小。
身体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日常言行举止、眼神、说话语音的轻重这三大特征。而不仅仅是表现在人的感官神经、内部器官组织、体重。
人的五官眉目、身材结构、言行举止、眼神、说话语音这五个特征才是人的年龄生理因素的主要特征表现。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差距就表现在这五个特征。

李靖飞,男,1957年10月13日出生,这是他在1990年的时候演的电视剧《三国演义》角色张飞,当时才33岁。



大家再看看现在年满33~59岁的人实际比李靖飞33岁的时候小多少岁数差距?

这一张是李靖飞2008年照的相,李靖飞33岁的时候哪里看起比2008年的时候年轻十几二十岁?



四十六岁的男人真实照片

闫怀礼46岁的留影

闫怀礼出生于1936年7月24日,1982年的时候演的电视剧《西游记》角色沙悟净、沙和尚,时年45、46岁。


现在所谓的“老年人”哪一个不是中年人?

出生于1930年至1949年的人,现在年满71~90岁,他们的真实年龄依然是40~59岁。

第3个回答  2012-07-29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第4个回答  2020-02-20
老年人,老人,老子,老头,老太婆,老爷爷,老奶奶,x大爷,x婆婆,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