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藩王的领地的税收,需要向中央政府交纳吗?

如题所述

中国传统社会财政的一大焦点就是大地主和朝廷争夺农户。朝廷的税收主要来源是自由农,而自由农因为天灾人祸等原因一旦无力负担政府税额,往往选择变卖田地,托庇于豪强大户,成为佃农,或干脆卖身为奴为婢,朝廷税收因此愈少。藩王有自己的采邑,所得全归自己,自然毋需上交,而且藩王是大地主中的大地主,兼并土地之多非一般地主可比拟,故对中央朝廷财政的影响极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3
肯定交了,明朝的领土都分给了藩王,藩王不交税的话,国家还怎么运作。追问

交多大比例?

追答

明朝前期,税收制度承袭唐宋,唐朝的杨炎把租、庸、调改为"两税法"一年收两次税,所以明朝前期一年收两次税;到了万历年间,张居正搞"一条鞭法",一年只收一次税,而且从实物税改为货币税,就更简单了。当然,这个都是理论上的,地方上怎么摊派这里不讨论。
明朝的税收相对而言还算轻的。明朝的商税原先是30取一,也就是3.3%。后来明朝皇帝与内阁考虑减轻国用以减少百姓负担,万历时降到了1.5%。小生意、小商小贩、年营业额在40两白银也就是在营业额少于26432元以下的免税。——这算是照顾弱势群体吗?农业税在洪武初原先有三至四斗,后来民田税收减为每亩一斗米,约18.9斤。官田为一至三斗多一点。人民税收少,也跟明朝的政府机构精减有关,但发生战争时费用大量不够,崇祯国乱时期,为求一点兵费,皇帝几乎四处求告。万历年间最好收成时全国财政一年有200万两白银,还是张居正改革搞下来的。明朝万历时总人口约6000万,人均每年负担国家税支0.033两白银,约人民币22元。当然这些都是官方的数据,各地胡乱摊派不算,甚至皇帝也亲自出马。明朝的万历年间,支出日益增长,需要增加财政收入,于是到处横征暴敛,曾改“三十税一”为“什(+)一”税,并在万历二十四年派出宦官,四出征商税、矿税。当时的北京,主管密云的税监王忠和,主管芦沟桥的税监张晔,大举征商税,使税额猛增到10余万。

第2个回答  2012-07-03
要交部分,部分自用
第3个回答  2012-07-03
不交,交的话藩王还有何好处?他们就是靠收所在封地的百姓的租税生活的
第4个回答  2012-07-03
好像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有提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