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领域除了袁隆平,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尊敬的科学家?

如题所述

科学家的定义十分广泛,一般指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

个人观点:科学家应该是指在科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院士、长江学者等,当然除此之外仍然有一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在某一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但是尚未被评为院士或长江学者等。这些人均能够被称为科学家。

关于农业领域的科学家有很多,今天主要以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部分院士来回答提问者的问题。

(除了中国农科院,还有其他科研单位,高校均有大量的院士哦,如中国农大:吴常信院士、李德发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研究所:印遇龙院士;西南大学:向仲怀院士;贵州大学:宋保安院士;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新疆农垦:刘守仁院士等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部分院士:

1. 庄巧生

庄巧生,男,1916 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1939 年毕业于成都金陵大学农艺系,1945—1946 年在美国堪萨斯州立学院等处学习小麦品质测试技术。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曾任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理事,中国作物学会第四届理事长,《作物学报》主编,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

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毕生从事小麦育种与遗传研究,主持育成10 多个冬小麦优良品种;他积极探索改进育种方法,是国内较早倡导使用三交和复合杂交的少数育种学家之一,在推动数量遗传学和计算机在中国作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及倡导改良小麦加工品质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他主持“六五”和“七五”全国小麦育种攻关,参加主编《中国小麦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和《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等专著,为发展中国小麦生产与育种事业和繁荣作物科学作出重要贡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83、1984、1985)、北京市技术改进一等奖(1984)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1995 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990 年被授予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09 年被授予新中国成立60 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百年人生,淡定从容,不为清寒所困,不因荣辱扰心,麦田是他的最爱。几分机缘,几许执着,用尽毕生心智,培育出10 余个优良小麦品种,总结了中国小麦品种改良的历史成果。他为祖国广袤的田野编织了一幅丰收的金色画卷,也抒写了一个育种学家的华彩人生。

2.李家洋

李家洋,男,1956年7月出生于安徽肥西,植物分子遗传学家。1982年初获安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科院遗传研究所硕士学位,1991年获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学位,并进入美国康乃尔大学汤普逊植物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年回国工作,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所长助理、所长,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4年1月任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11年10月任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

先后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优秀团队研究基金。2004年获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生命科学成就奖和何梁何利生命科学奖,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讲演奖、长江学者成就二等奖,2011年获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Biologists) 终身会员奖(Corresponding Membership Award)。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研究方向为高等植物生长发育与代谢的分子遗传学,以粮食作物水稻和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植物激素(Auxin和Strigolactones)的合成途径与作用机理,着重于阐明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机理,并致力于水稻的分子品种设计,培育高产、优质、高抗、高效新品种。

3. 陈化兰

陈化兰,女,1969年3月出生于甘肃白银,病毒学家。1991年获甘肃农业大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1999年前往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中心(CDC)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回国工作。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主任。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动物流感病毒研究。她发现了决定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获得感染哺乳动物能力、致病力和在哺乳动物间呼吸道传播的关键分子及其相关机制,为H5N1和H7N9病毒的科学认知、风险评估、防控政策和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科学基础。她创制的禽流感疫苗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产生巨大社会与经济效益,为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做出了重要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3
在农业领域除了袁隆平,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尊敬的科学家,例如 :方智远 他是蔬菜遗传育种专家,张子仪他是畜牧业和动物菅养学专家。沈荣显:动物病毒及免疫学专家,庄巧生:遗传育种学,傅廷栋:作物遗传学专家,徐冠仁:核农学家,陈华癸:土壤微生物专家,刘更另:土壤肥料植物营养专家。
第2个回答  2020-10-07
还有周开达。他是重庆江津人,中国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誉为“西南杂交水稻之父”。
第3个回答  2020-10-06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古代的小农经济对于农业的需求特别依赖。像三国时期发明手摇筒车的马钧,写出《齐民要术》的贾思勰,农经的作者,无不在当时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战国时期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以及新中国建设时期北大荒的个位建设者们,使我国东北平原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的北大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