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务部质量管理的建议

如题所述

  对财务部门工作建议
  ,财务的入门门槛其实不高,很多人都可以从事。如,学理工的、学经济类的任何专业的人,经过半年左右的培训,处理简单的业务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比那些学财务的人做得还要好。所以我常常开玩笑地跟我的同事们讲:“你们要有危机感呀,现在能干财务的比扫马路的还要多!”但是,这个行业的达到高水准的人才,却很难,非常难!首先,如上所说,你如果没有很好的数字感觉,那么你永远也达不到财务高手的境界的。我曾经的老板是香港人,我们3个人花费了5天的时间,给他做了差不多50多页的报告。但是他看了不到20分钟,就敏锐地指出来,很多数据之间的钩稽关系和前后自相矛盾的部分。其间,他几乎没有用过计算器,就是凭脑子和感觉判断出来的。虽然老板的为人非常严厉,但是我们是由衷地佩服他,连他的死对头——中方的董事长也是对他极其地欣赏(由于中外合资双方的关系不好,所以每次董事会总是不欢而散,而我的老板就是外方的董事)。中方董事长在他们集团会议上,面对着众多的中方高层曾经说过:“你们这帮人里,如果有一个人有外方董事一半的本事,那么我他妈就给磕头了!”我想,一个人做到连对手都佩服的时候,那么这个人是非常成功的。显然,我的这个老板显然是血液里流淌着数字的人。其次,财务工作是相对来说成就感比较少的工作,因为它的Input和Output不是很配比的。你可以感觉到你的Input,但是感觉不到Output——很多财务人天天加班,但是如果有人问你都做什么了,你会感觉很难回答上什么。因为你说了,别人不一定理解和听得懂!销售人员可以说,我这个月卖了多少东西;生产人员说,我超额完成了多少;QA人员可以说,降低了多少不良率;可是我们呢?说:报表完成得很顺利?这个月税务没出问题?分析出这个月的亏损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做这个工作需要定力,更需要耐得住寂寞!
  再次,财务工作的压力是很大的。这个压力,来自于Deadline、来自于分析的深度、来自于游离在政策的边缘上。有句话说到,迟到的公平是不公平的,同样,迟到的财务报表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表哥表妹”们天天加班的原因,如果你过了1个月才把上个月的报表搞出来,又或者把分析报告递交了,尽管是非常翔实和准确的,但是对经营没有任何帮助!大家会从各大公司的招聘广告中可以看得到“working under high press”,可见财务人员承受的压力是非产普遍的!财务分析也是一样的,因为财务分析没有一定之规,也没有非常technical的硬性标准,所以对你所做的分析,很多人可以challenge的,也就是说一帮人跟你指手画脚的!这些会让你感到很郁闷。同时,财务也是政策性非常强的,会计准则你得遵守,税法你也得遵守。尽管你有很高的水准,但是法律抑或乱糟糟的各种文件、条例都是由执法人员来解释的,所以,你做得再小心,肯定会有犯错误或者是走在犯错误的边缘上的。不管你平时表现多么的好,如果让执法当局罚了款了,那么你老板的脸色肯定是非常难看的。如果,你不希望你的老板给你难堪,那么你就得跟那些税务、工商、外管局、海关的一帮混蛋打得热乎点,这个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再其次,财务需要终身学习的。当然,现在好像没有哪行是不需要学习的,但是中国现在处于各种经济法规完善过程中,所以经济类的各种政策变化是非常频繁的,如果不及时更新,那么你会跟不上时代的。如,现在新发布了最新的会计准则,从‘07年开始实行。光是这个,就够你学习一段时间的!又如,你要是在美国企业工作或者是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上班,那么你得了解安然、世通事件之后,SEC要求的Sarbanece-Oxley法案。在加上中国的各种税收和外汇法律很多是以“通知”、“答复”、“XX函”的方式规定的,本身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很差,且执法人员的回复因人而异。所以,你得首先自己了解透了,才有可能莫名其妙地被人扣大帽的时候,进行辩解。中国的执法部门最恶心得地方是,他们从来不会以书面形式给你做任何政策咨询的,所以你要是含糊,那么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很多的损失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02
主要是质量成本的控制,给你个程序书作参考。
一、目的

通过分析质量成本,力求以最低的质量成本来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产品的价值,使顾客与组织都获得满意。

二、范围

适用组织内部所有质量成本形成过程的费用和损失的控制管理。

三、权责:

3.1 财务部职责

3.1.1 负责制定质量成本计划及考核办法并分解落实到职能部门。

3.1.2 负责具体制定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计划、成本分析、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以及不良质量成本(内部+外部)、 鉴定成本、预防成本的计划、统计、分析。

3.2 质量办负责质量体系咨询费、审核费;收集鉴定、计量、预防等发生的数量信息数据定期反馈给财务部。

3.3 市场部负责收集记录产品出货后所发生的索赔、包换、包退等三包损失费用的凭据和发生的质量情报费用。

3.4 产品中心负责提供停工损失工时的统计数据,工废、料废、返工/返修工时、复检、试验费的统计和管理。

3.5 企业管理部负责文件报表印刷费、培训费用的统计和管理。

3.6 研发中心负责工序质量评审、产品质量评审费的统计和管理。

3.7 商务部负责对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调查研究费的统计和管理。

四、定义:

4.1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顾客得到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顾客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4.2 内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在出货前由于发生质量故障而造成的损失,以及为处理质量故障所发生的费用之和。

4.3 外部损失成本:是指产品在顾客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而产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的总和。

4.4 鉴定成本:是指为检验和评定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4.5 预防成本: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控制工序质量,减少故障损失而采取的措施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五、参考文件:GJB9001B-2009 条文5.6.2、8.4

六、管理流程图:参见本程序书附件

七、作业内容与要求

7.1 财务部于每年年初在相关部门协助下编制质量成本计划表,并分解指标落实到各部门。

7.2 各相关部门根据计划落实本部门质量成本工作,每季度收集核算质量成本数据并上报财务部。

7.2.1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由各相关部门按季度填报。

7.2.2 内部损失成本由质量办填报不合格品处理费用(筛选和重复检查),产品中心按季度填报废品、返修和停工损失。

7.2.3 外部损失成本由市场部按季度提报

7.3 财务部根据各部门提供的质量成本数据资料按季度进行核算汇总,指定人员编写质量成本报告,经财务部经理批准后将报告上报总经理并分发各部门。

7.4 财务部将质量成本报告提交管理评审会议,并定期或不定期用适当的方式(如图表形式、bbs、email等)张榜公布告知全体员工,对质量成本偏高的项目(尤其是外部、内部损失)要特别标注,要求相关部门在规定期限内采取改进措施。

7.5 质量成本的分析和改进

7

7.2

7.3

7.4

7.5.1质量成本分析是以一定时期的质量成本计划为基础,计算质量成本的增减幅度,查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实现对质量成本的控制。

7.5.2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质量成本总额分析、各比较基数的比较分析、构成分析。

a. 质量成本总额分析:

总质量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

b. 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的主要经济指标:

销售收入质量成本率=

质量成本

销售收入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