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表达能力的活动有什么?

如题所述

学动物走
跟孩子在一起玩时,大人可以学一些动物的动作,然后让孩子“猜猜看,这是什么动物在走呀?”绝大多数孩子都会非常高兴地玩这个游戏。
比如,大人可以伸出双臂做游泳状,然后问孩子“我正在水里游泳,在水里游泳,你猜这是什么动物呀?”;或者摹仿小鸟飞翔的动作并发出某种鸟(如乌鸦或喜鹊)的叫声等,让孩子“猜猜看”;或者弯下腰双手相握在胸前来回摆动(摹仿大象的鼻子)并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动。对于个别难猜的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信息,如“熊猫”就可以告诉孩子“黑黑的眼圈,爱吃竹子”等他熟悉的线索。
玩过几次后,就可以让孩子来学各种动物,成人来猜。一开始,他还不大熟练,可以告诉他“假装你是只猫”或“假装你是只狗”或是上动物园观察几次或是留意电视中的《动物世界》节目。
猜谜语
一开始,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比较容易猜的谜语让孩子来猜。比如,下面这些谜语就比较适合这一阶段的孩子:
“麻房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花生)
“有时挂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月亮)
“兄弟两个一样长,一日三餐它们忙,光吃饭来不喝汤,酸甜苦辣它先尝”(筷子)
也许,孩子刚开始还不会猜,不过这没关系。您只要坚持下去并一直鼓励他,那么他很快就会猜得很好的。
猜谜语是一种很好的语言游戏,它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像力,丰富他的知识经验。所以,有空儿可以多和孩子玩这种猜谜语的游戏。
儿歌:小树苗
小朋友,我们来学首儿歌:
“小树苗”
小树苗院中长,
勤浇水晒太阳,
眼看着往高长,
帮我值班又站岗。
小树叶伸巴掌,
笑着对我把话讲,
等你长大上学时,
我撑绿伞你乘凉。
家长领着孩子读五遍儿歌,并让他背会“等你长大上学时,我撑绿伞你乘凉。”一句。
朗诵古诗
回乡偶书
(唐)贺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解说:小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变,头发倒已经白了。小孩子见了不认识,笑嘻嘻地问:“老爷爷,您从哪儿来?”)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说:秋天,沿着山间弯弯曲曲的小路,山里人家的小屋裹在洁白的云雾中。停下车子,是因为我非常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你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呢。)
讲故事
这阶段,孩子对听故事、讲故事越来越感兴趣了。每天晚上睡觉前他会缠着大人给他讲故事;或者非常喜欢坐在录音机前一遍又一遍地听故事录音。有的孩子甚至已经开始绘声绘色地给别人讲故事了。
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坚持每天晚上睡觉前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培育习惯。许多坚持这样做的家长,最后都得到了他们应有的收获——孩子的语言和想像能力发展得非常好。这样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讲故事。有可能的话,最好在全家人都坐在那儿安静地听孩子讲故事。孩子讲完以后,成人们可别忘了给予热烈的掌声!
小麻雀认错
小朋友,今天我们来讲个“小麻雀认错”的故事。
从前,一匹马和一头牛共同拉着一辆货车,它俩同心协力,用劲拉车向前走着。
路旁的树上有只小麻雀喳喳叫。多嘴地说:“马儿用劲拉车,老牛偷懒,身上都没流汗。”
老牛听了不语,只低头拉车。
马儿生气地对小麻雀说:“你可不能冤枉牛大哥呀!牛大哥也流了不少汗呢!”
小麻雀睁大眼睛说:“我只看到马儿身上流的汗,怎么没见老牛身上流的汗?”
马说:“牛大哥和我出汗的地方不同,我在脊背、头颈这些看得见的地方出汗;牛大哥在你看不到的脚趾皮肤和嘴巴、鼻子几处出汗。”
小麻雀听了,忙道歉:“对不起,牛大哥,都怪我不仔细,错怪了你。”
家长讲完后问小朋友:“小麻雀后来怎样了?”如果答不出,家长说:“小麻雀认错了。”再让小朋友复述一遍。
小蚂蚁回家
小朋友,你看见过蚂蚁吗?今天我们来讲个故事“小蚂蚁回家”。
一天,小蚂蚁去外面寻找食物。突然,它闻到一股香味,走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从一棵大桂树上飘来的花香。要知道蚂蚁嗅觉可灵敏了,特别对于甜味,蚂蚁在很远很远都能嗅着,蚂蚁可喜欢甜味了。
小蚂蚁费了好大的劲儿,爬到了树顶的花瓣上,不一会儿,全身沾满了花香,它高兴极了,舒服极了,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小蚂蚁醒来时,天色已黑,它急急忙忙往家走。可是,刚要进家门,两个把门的小伙伴把它拦住,说什么也不让它进去。还要与它打架。它拼命往家里跻也不行,接着又冲出一群蚂蚁把它赶得远远的。
小蚂蚁跑到河边,伤心地哭了。心想:伙伴们平日对自己那么亲热,今天为什么不准自己回家。它想啊想啊,想起小时候妈妈的话:
“孩子,要记住,我们每一个家庭的蚂蚁群,都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如果你要失去这种气味,家庭里的人就不认识你了,非把你当敌人不可。”
想到这里,小蚂蚁真后悔,准是身上沾了花香,同伴们才翻脸的。
小蚂蚁看着河水,心想洗个澡身上的香味不就掉了吗?于是,它跳进河里痛快地洗了个澡。这次又来到家门口,小伙伴们可亲热了,你推我拥地把小蚂蚁迎进了家。
家长讲完故事后问:“小蚂蚁回家为什么让小伙伴赶走了?”如回答不出可讲给他:“因为小蚂蚁身上沾了花香,改变了原来的气味,所以被伙伴赶走了。”并要求小朋友复述一遍。
欣赏文章
父母备好有关幼儿文章,幼儿一边听录音磁带里的标准朗读,一边用手指划书上相应的字,使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逐渐谐调起来,达到使汉字的字音、字形、字义结合起来的目的。
欣赏文章的常规要求是:头要正,背要直,脚放平,胸离桌一拳,眼睛离书一尺,左手扶书,右手食指指字。编成歌谣便是:“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欣赏开始时速度要慢,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父母具体操作时要将文章抄写在黑板或挂历纸上做示范指字。不要只重复一篇课文,让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可采取形式新颖的方法进行。
欣赏课文时父母的示范非常重要,一定要标准正确。幼儿的摹仿能力很强,父母怎样指,幼儿就怎样指。因此,父母一定要在幼儿听录音练习指字时巡回指导,耐心地逐个地纠正幼儿的坐姿及划指的姿势。特别是幼儿年龄小,很难指到位,父母要引导幼儿先指对行,然后逐步再指到字。听读刚开始时只训练指字,父母在每次欣赏的时候都要强调常规歌谣,最好将歌谣抄在长纸条上,每次欣赏前出示给幼儿,并要求幼儿一起说一遍常规要求。
经过一周到两周的课文欣赏后,幼儿逐渐熟悉课文内容了,不用父母说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录音磁带读课文了,这时也就自然过渡到跟读文章。
跟读文章
幼儿喜欢摹仿。当幼儿反复听熟以后,就会跟着录音,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跟读就是跟着录音轻声朗读。跟读比欣赏要稍难一些,对于幼儿来说,眼、手、脑、口、耳五种感官同时并用,协调一致,一下子都掌握是不可能的,他们掌握起来有快有慢,父母要重点辅导掌握较慢的幼儿。
跟读的要求同欣赏大致相同,只是要求幼儿读课文时要小声,注意摹仿录音机中的语音、语调、语气,大家一起大声读就听不到录音的声音了。为了便于幼儿记忆跟读与欣赏的不同,这里也有常规歌谣:“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读轻声。”以此来提醒幼儿掌握跟读与欣赏不同。这个阶段要特别强调幼儿必须尽全力去摹仿录音磁带中叔叔阿姨的朗读特点。
跟读时划指还是个难点,父母仍然要示范、指导纠正。听、指、读对于幼儿来说是困难的,父母要耐心地将幼儿指错的小手领到正确的位置上,握着他的手指一会儿。此阶段的重点除划指训练外,要注意要求幼儿轻声摹仿。
跟读一周左右幼儿对课文很熟悉了,有的幼儿甚至会指诵了,这时就可以进行朗读了。
朗读文章
朗读就是让孩子摆脱录音,大声地朗读。朗读的常规要求是“双手拿书身要正,声音宏亮有感情”。成人要严格检查幼儿是否双手拿书,注意不要折书,书不要离的太近或太远,也不要挡住脸朗读。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身体都要正。在朗读时要大声朗读,吐字清楚。反复强调要像录音磁带中叔叔阿姨朗读的那样。
朗读分独立朗读和分角色朗读,父母要灵活掌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