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使用什么方法修建黄浦江水底隧道

如题所述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使用盾构法修建黄浦江水底隧道,修建的隧道为黄浦江打浦路隧道。打浦路隧道是中国国内外第一条封交大修的盾构法越江隧道,其中摸索出了一套围绕隧道防水堵漏和结构耐久性处理的工艺。

打浦路隧道是中国国内第一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越江公路隧道,当时采用的是外径10米的盾构掘进建造,为上海以后的越江隧道建设奠定了技术和施工工艺上的基础。

扩展资料:

修建水底隧道所采用的主要施工方法有:围堤明挖法、气压沉箱法、盾构法及沉管法。围堤明挖法比较经济,有条件时一般应尽先考虑采用。气压沉箱法只适用于航运不多的较小河道中。由于需要修建水底隧道处的航运通常比较频繁,采用围堤明挖法及气压沉箱法对水上交通干扰较大,所以在150多年来的水底隧道建设中大多采用盾构法及沉管法。

至20世纪50年代后,沉管法的水下接头及基础处理等重大技术关键相继突破,使施工工艺大为简化,并使隧道防水性大为提高,且能采用容纳四车道以上的矩形断面。在一定条件下,沉管法隧道覆土浅,线路短,照明和通风代价较小,工程和运营费用低,使用效果好,故自1965年以来,世界各国建成的20多条水底道路隧道,大多系采用沉管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浦路隧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