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煤层自燃探测的地球物理前提

如题所述

地下煤层自燃时温度可达800~1000℃以上。如此高温条件下,岩层受高温烘烤变质成浅红色、赭色、浅黄色烧变岩,敲击会发出陶瓷片声。地表岩层裂隙度增大,地表土变松软,有大片的潮湿土。地表面形成一层薄硬壳,颜色为棕红色,带有硫化氢的气味,这是地下煤层燃烧形成的SO2气体随热气上升在地表形成。同样,顶底板围岩中矿物成分也要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原有的结构性质也要变化,围岩的物理性质也要发生变化。就目前研究结果,这种变化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见表2⁃3⁃9。

表2-3-9 地下煤层自燃不同阶段引起的围岩物性变化特征

1.磁性

对于乌达地区,煤层的磁性随温度变化很小,围岩磁性变化较大。围岩磁性的变化在煤层不同燃烧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在煤层开始燃烧,围岩温度逐渐上升,在特定的温度段(通常在500℃左右),磁性出现升高;在更高温度条件下(700℃左右),围岩磁性消失。在煤层燃烧结束后,温度高于500℃的围岩温度降低,岩石磁性较原岩升高上百倍。因此,通过测量地下煤层自燃区的磁场,可以有效地发现烧变岩体。

2.电阻率

地下煤层燃烧,不仅使围岩电阻率发生变化,也使煤层电阻率发生变化。通常在温度低于200℃条件下,围岩及煤层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复杂,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物质成分、矿物结构等。在高于500℃左右的条件下,围岩及煤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因此,电法勘探既可以通过测量地下空间的电阻率分布,对比电阻率异常的升高特征,发现热异常体,圈定燃烧区域,也可以通过发现局部低阻体,确定煤层着火点。

3.放射性

地下煤层自燃产生高温,使大量放射性气体析出,并向近地表迁移。在燃烧区上方可产生伽马能谱钍和铀测量道的高值异常(钍异常比铀异常明显),形成放射性气体(包括氡气和钍射气)浓度异常,野外数次实测的结果证明了这一点。利用这些放射性差异,经数据处理后,可确定地下火区位置和范围,是比较理想的探测煤层高温燃烧区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