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从空无一物去认识了各种表面现象,又从表面现象中懂得了情感,再从其中解脱懂得了这些都是是因为外物的表面所引起的,最后懂得了外物的表现还是无。

这句话是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的第一章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色指的是:万物的外形,颜色等,属于外在的特色,指一切能见到或者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空指的是:产生现象的缘由,是事物的本质。

曹雪芹作为社会人生的“彻悟者”,认为“色”、“情”世界的一切,包括人生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爱恨情仇都是空幻的。

并由此参禅出其中的玄机,人生不过是自彼岸到此岸,再经此岸达彼岸的整个历程,这个历程恰如红楼一梦,一切皆指向终极的虚“空”。

扩展资料

“色空”观点是《红楼梦》悲剧意识的反映,在小说中贯穿始终。曹雪芹用“色空”观否定了世俗社会追求的一切东西,有其消沉的一面,但也折射出关于生命和宇宙的哲理思考。而贾宝玉“色空”的生命轮回历程,杂揉着儒释道三教的内涵,反映了曹雪芹思想的复杂性,《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悲剧。

“色”

佛教把一切有形的物质称为“色”,这些物质均属因缘而生,其本质是空。故色即是空。意谓色发本身即是空幻不实,无根无形。《般若菠萝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指有形有相的事物,形质之色包括了地水火风四大,一切有坚湿暖动性质的东西。人的身体成为“色身”。

“空”

佛教用来表述“非有”、“非存在”的一个基本概念。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色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8

意思是:从虚无衍生到客观事物,从客观事物而感受到人家冷暖真情,又将真情融入到生活的客观事物中,从而就能从事物表象思考出人生的意义。

其实这是有着复杂的过程变化的,即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再到一个相互的过程,之后便是思考。红楼梦第一回,出现了空空道人与石头的对话,所谓“空空道人因空见色, 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

扩展资料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即用色 、情、空三种观点来看待人生。在这里,我们需了解些许曹雪芹运用的佛教概念 。

佛教有五蕴之说,认为人身并无一定的实体,只是由色蕴(组成身体的有形物质),受蕴(承受事物而生的情感欲念),想蕴(想像事物的意象意念),行蕴(对境而生的行为活动),识蕴(识知事物的心灵意识) 等组成,其中色为有形万物的总称。

心经上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也就是说,不论物质世界,精神世界都是因缘而生,并 非本来实有,故为“空”。而“贪、癫、痴、爱”这种情的迷惑更应该被弃绝。

然而曹雪芹却在“色即是空”的宗教哲学概念中加入了“情”。空空道人因空见 色,由色悟空为传统的色空概念。而“由色生情”和“传情入色”则为曹雪芹前 所未有的创建。 

“由色生情”指由万物而生的情感欲念,“传情入色”则指把人 的情感注入万物之中 (包括有情之物,无情之物 ),这是曹雪芹贯穿红楼梦的重 要思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5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意思是:从空无一物了解了各种表面现象,又从表面现象懂得了人间的感情和苦恼,然后从其中解脱懂得了这些是因为外物的表面引起的,最后懂得了外物的表现最终还是无。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一章。

“色”指的是:万物的外形,颜色等等外在的特色,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空” 指的是:产生现象的多种因素和缘由,是事物的本质。

扩展资料:

曹雪芹作为社会人生的“彻悟者”,认为“色”、“情”世界的一切,包括人生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爱恨情仇都是空幻的。

并由此参禅出其中的“玄机”:人生自彼岸到此岸,再经此岸达彼岸的整个历程恰如红楼一梦,一切皆指向终极的虚“空”,只不过“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因空见色”:这是在主观意识虚空的情况下接触到了事物,事物反映到了我们的意识里面而成“像”,此谓之“色”。如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滋味等。这是对事物的接触过程。色,是相对虚无而产生于主观上的一种认知。

由色生情”:这是在接触到事物之后,因事物在意识里成“像”,通过我们的感觉而对事物产生了感情。所谓感情,是感受之情。指我们感受到了这种事物的存在而形成的感性认识,包括概念的形成。如事物有多大、什么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等。

“传情入色”:这是将我们对事物的感情,再反射到事物的“像”上去。那就是说,当我们接触到了某个事物,感受到了这个事物的存在并形成感性认识之后,我们根据这种感性认识,反过来再去认识同种事物——即同“像”的事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色”指的是:万物的外形,颜色等等外在的特色,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空” 指的是:产生现象的多种因素和缘由,是事物的本质。比如说,一篇文章要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先需要人的思想,纸笔,及传媒工具,不能单独成立,说白了,文章这种表象就是“色”,而产生这种色的因缘,诸如人的思想、纸等便是“空”,人如果不想写文章,或没有纸笔等这种空,便不会产生文章这种色,而我们的每个人的个体也信赖于父母的因素,以及所看所想所食的种种关系而成立的。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便是空的缘由关系及多种因素合成的最好说明。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就是:万物本来就是无的,从没有中诞生,最终也是一无所有.所以外物的表面不管多么复杂,或美丽,或丑陋,但他们是相同的都是空无一物,都是没有.但是虽然外物的最终和本来是无,但这并不改变他们现在的特点,所以表面的就应是无,而无又是以各种形态存在。红楼梦中“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的意思也就是:从空无一物了解了各种表面现象,又从表面现象懂得了人间的感情和苦恼,然后从其中解脱懂得了这些是因为外物的表面引起的,最后懂得了外物的表现最终还是无。"曹雪芹作为社会人生的“彻悟者”,认为“色”、“情”世界的一切,包括人生的悲欢离合、兴衰际遇、爱恨情仇都是空幻的,并由此参禅出其中的“玄机”:人生自彼岸到此岸,再经此岸达彼岸的整个历程恰如红楼一梦,一切皆指向终极的虚“空”,只不过“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梦”则“空”,“空”则“梦”!那首《好了歌》也是一种诠释!《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31

这句话作者的想法应该是: 原先是由空到空的“空空”道人,至此竟弃“空”而从“情”,两端是“空”,中含两个“情”字,是即明言:宇宙人生,情为主因,而雪芹之书,以谈情为“大旨”者,正乃反空之思也。又何容以佛家之“空观”曲解其真意? 

雪芹的“文人狡狯”是惯用现成的旧词来巧寓自己的新意,如那四句十六字,若“译”成今日的语言,则大致应是下列的意思: 

“空空”道人(古汉语,“道人”与“俗人”相对,即修道之人,有别于世俗之群民,多指沙门,并非“道士”之义)本是身入“空门”的,以为人间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甲戌本”有此文出僧道之口)。

可是当他读到了并抄回了《石头记》之后,却由原先认为的“空”境而领会到了人生万象——即所谓“色”者是,他因此而发生了思想、感情,而以此有情之心之眼再去观照世界万物人生,这才悟到:所谓的“空”,原来就是这些有情世界的假称,它实际是个充满了感情的境界,一切的“色”皆因情而得其存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