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知识还是人格

各位辩友好,我将参加学校的辩论赛,我是反方一辩,辩论赛题目为正方辩题: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知识反方辩题: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人格请问应该从哪些方面立论呢

  我的观点是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人格。
  那何谓人格呢?《辞源》中指出,人格,既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是个人的道德,思想,及社会责任等的统一。读大学,读的是清华园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读的是我们东南大学“止于至善”的百载文枢。我们不否认,读大学应该得到知识的长进,但结合大学教育的特点,我们不难得出,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人格。那何谓大学教育的特殊性呢?大学教育阶段在20岁左右,它也正处于“心理性断乳”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教育模式,要协调好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大学,这特殊的阶段,我们又怎能忽视人格的引领性与方向性呢?我们为何不用长远的目光去呼吁人格,培养人格呢?
  联系现实,(据中国人大社科部调查问卷显示,仅有14.3%的就业本科生找到了自己所学知识适合的工作,也就是说,仅有85.7%的就业本科生所学的知识还无“用武之地”呀。)这不也正说明大学专业并不等于职业吗?这不也正说明了知识只是手段吗?为何对方辩友不能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这个问题呢?为何对方辩友会盲目地倡导,在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知识呢?
  最后,从孔子的杀身成仁到孟子的舍生取义,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种德操,这种高尚又怎是知识所能及?这种况乎天下苍生,况乎社稷的大志又怎是知识所能修饰的呢?放眼未来,今天我们在这里呼吁,读大学长进最大的应该是知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1
嗯,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准备i方式,我先抛砖引玉。说下我怎么准备一场辩论赛的吧拿到辩题后,第一步 对辩题进行分割。例如,辩题切成, 读大学,长进,人格,应该是。第二步,查资料,做摘抄。 读大学, 这个关键词 , 我们怎么查, 在谷歌或者百度 搜索,读大学的目的和意义。 然后 建立个WORD文档,把前5页的搜索都看完,摘抄出你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无论正方还是反方。第三步,整理资料。你复制了u一堆东西,把这些东西整理下,字体,字号,颜色,格式全部统一。重复的却掉。第四步,提炼论点。把些东西打印出来,然后在上面勾画,看看能不能给你什么启发。把看到这些文字后的想法都写出来。这个可以当做你的心证过程。培养你的逻辑推理能力,。你至少要提炼出3个论点第五步,心里有了一些东西,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了,也有说的东西了,然后大家讨论。给大家讲你的论点,和你的困惑的地方。第六步,大家讨论后确立2到3个 能打清的点,能打透的点。第七步,按照这几个点,回去继续搜索资料。这个时候就是你来论坛求解的时候了,我们来讨论这些点。怎么做逻辑架设。构建逻辑链条,对这些点进行完善说明。第八步,模拟演练。继续完善论点 这些是我准备比赛的步骤,希望能帮到你。
第2个回答  2013-10-21
人格更重要吧,相对于知识来说,,可以这么说,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来看,就业的比率高于考研。儿就业就需要会做人,会为人处世。。
第3个回答  2020-07-09
长进的概念是个人个方面的提升与进步,比较广义如果从反方的角度讲的话,你可以从大学对人格的完善的意义来讲,知识可以用人生其他的时期来充实,但是大学对人格完善的意义是人其他时期不可替代的~
查看原帖>>
第4个回答  2013-10-21
民国大学走起! 可以去知网上看看研究民国大学教育的论文,还是比较支持你们观点的。对你们比较有利的是去看看 教育的本质, 去看看钱学森之问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