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构建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

如题所述

九江县第一中学 吕杰 什么是和谐的地理课堂教学?简单的说,就是课堂教学的各种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动和作用的充分发挥。而在课堂上调动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一道去探寻知识,正是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那么,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变枯燥无味的学习为兴致勃勃的求索,更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那么,在呢?我觉得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 没有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和谐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尊重、信任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注其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现代信息社会里,教师的学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的信息和智慧完全有可能在某些方面超越老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和权威观念,勇于接受学生的发难和挑战,不怕被学生的问题“难倒”、不怕“卡壳”;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学习、商讨、辩论、参观、调查、访问等,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学生以朋友相处,甚至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师生可以是共同切磋问题的学友,也可以是因观点不同而引起口舌之争的辩友。老师和学生一道在课内课外、书内书外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互教互学,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仅能使学生充分地张扬个性,变枯燥无味的学习为兴致勃勃的求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例如: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并积极参与。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强求一致的标准,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答,一题多思”,启迪学生的创新,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意见不横加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或嘲笑,而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最终获得成功。有争议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将答案全盘托出,而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如高中地理,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教材仅指出全球变暖带来不利影响。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冰川融化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个杯子里泡了一块冰,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并没溢出;还有的学生提出:任何事物均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环境变好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以正确的评价,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在课堂中,应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二、体验学习兴趣,给学生以快乐的课堂生活。 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伴随着浓厚的个人情绪,觉得有兴趣就学得积极主动;反之,就消极被动。我们的课堂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永远对学生有一种魅力,使学生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构建和谐地理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情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轻松的教学流程保持好心情,才有好气氛。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轻松起来。试想,铃声响后,学生看见讲台前板着脸的老师,谁还能轻松起来。因此,老师要努力保持微笑,让微笑成为教师课堂上的基本面部表情。其次,老师不要刻意让学生体验学习压力。有的老师喜欢一上课给学生个下马威,先来个背和罚,这如何能让学生轻松起来呢?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已够多的了,有来自家长、老师和同学,重重的压力已经压得他们喘不过气了,这些均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地理知识的呈现也要轻松、自然。通过轻松的形式呈现有趣的地理学科知识,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不仅易懂,而且乐学。2、幽默的教学表达幽默是一种智慧,它常常给人带来欢乐,并给人以启迪,其主要表现为:老师讲课生动形象,机智诙谐,妙语连珠,动人心弦。有时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犹如画龙点睛,给学生以启迪。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心情舒畅,乐于学习,变机械模仿为心领神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教师要因时、因地、因人适时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生动、活泼和有效。有时面对学生的差错,也不必声色俱厉,幽默地纠错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如:学生在学习天体的概念时,我就把宇航员当个例子来列举。上课时,我问学生“宇航员在地球上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回答:“不可以!”我又问:“在太空中,宇航员与宇宙飞船失去联系,而以很快的速度绕地球公转,那宇航员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笑着回答说:“可以!”,紧接着我又问:“过了一段时间宇航员穿越大气层与大气发生摩擦而成为流星还可以称为天体吗?”学生大笑回答说:“不可以!”通过这样幽默的例子让学生永远记住了天体的概念。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幽默引趣、幽默点拨、幽默纠错、幽默启悟,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一股新鲜血液,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成为学生留连忘返的殿堂。 3、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时,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有一对在海轮上出生的孪生兄弟,哥哥却比弟弟小一岁,这是怎麽回事?(2)在太平洋上有两个相邻的岛国,西边的叫汤加,东边的叫西萨摩亚,在同一时刻汤加是星期日、西萨摩亚是星期六,西萨摩亚是星期日、而汤加是星期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这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作为一种内驱力,使学生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从而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学生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开始了新课的学习。再如:在给学生讲授“经纬网”之前可提出:“在茫茫的大海中,有一艘海轮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海轮随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邻近船只闻讯赶来营救。但海洋上没有相对目标,那么遇难船是怎样报告它的位置的呢?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这时课堂气氛会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就会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在讲“印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吧,那么你们知道唐僧师徒是到哪取经的吗?这时学生都对新课产生了兴趣,它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三、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以自主的学习权利。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通过课外活动来开展延伸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宽松民主、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容易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但“宽松”是心理和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首先,教师在观念上要转变,牢记教材是剧本,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兼配角,课堂上尽量使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不断质疑、不断求证、不断反思。其次,教师在方法上要转变,做到“三让”,一般的问题让学生讲,较难的问题让小组讨论讲,需要教师讲的地方让“无声语言讲”(创设情景),真正需要讲的只需“点”到为止。教师要从中心位置上让出来,尽可能让出讲台让学生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使自己融入到学习当中,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挖掘新知识的内涵,成为学习的主人。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逐渐深入,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研究也成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的研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的作用日益突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首先,由学生先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再由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选出几个课题后,由教师与学生探讨哪个课题更贴近生活,易于研究,来敲定课题的选取。再由教师制定研究的方法及研究过程的指导。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及时指出,使学生的研究成果更科学。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最后,正确写出研究报告。报告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如模型、制图、文字……有的课题报告可以在课堂上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向全体学生汇报,让学生充分体会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给学生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讲台不再是单纯的讲台,也是学生活动的阵地。四、开放的课堂结构,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空间 同样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把教师定位为“主导者”,学生成为“被导者”,学生只能跟着老师走。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如说学生更像是一头被牵着走的“牛”。教师基本为知识而教,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等人格状况一无所知,很难发挥教学的教育性。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师的着眼点不是放在如何把要讲的知识讲清楚,而是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地探讨问题、如何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如何在讨论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意见,使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研究和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地图》时,可以将全班分成小组绘制校园平面图,在小组长带领下明确分工、密切合作,从测量长度、确定方向、记录数据到绘制平面图,各项工作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先引导他们去看书、小组内讨论交流,那些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作全班解答。事实证明,学生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才记得更牢。 开放的地理课堂,教师不再主宰课堂,师生双方都同时扮演双重角色,既当老师又当学生,构成了“师生互导、生生互导、师生互学、生生互学”的多向互动模式,导中学、学中导,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个体活动,又有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讨论、交流的群体活动,在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中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学习区域地理部分时,教师可重新组合内容,分专题学习,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学生分角色扮演本区的土地局长、气象局长、水利局长、环保局长、交通局长、工农业局长等,介绍各地的情况,或者让学生竞选旅游公司经理、导游,组织旅游,带领全班同学去学习和了解各区的地理特点。 在和谐的地理课堂氛围中,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发掘出来,教师的教学成绩才能更真实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得到体现。轻松愉快的地理课堂氛围的构建,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得到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课堂氛围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作为一名新课改教师所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因为轻松愉悦的地理课堂氛围中,学生既掌握了地理知识,又学会了地理的学习方法,成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一代新人。实验研究表明,课堂教学在高兴、愉快的情绪中进行,学生当堂的学习效果比一般情绪下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就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情境等几个因素如何协调相处,使之和谐。和谐,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又是一个动态的优化过程,更是我们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和最高境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