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

如题所述

一.学习动力缺乏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

四.考试焦虑


一.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

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上课无精打采,不能积极思维;无成就感,无抱负和期望。


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学不好也不会感到丢面子。

3.容易分心。学习动力缺少会使注意力差,不能专心听课,不能集中思考,兴趣容易转移,学习肤浅,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满足于一知半解。


4.厌倦、冷漠。学习动力缺乏常会导致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


5.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者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1、缺乏动机或动机强度过弱,大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不容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维持。

2、学习动机过强,常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干什么事都迫切期待成功,都期望比别人做得好,不能容忍任何失败。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主要表现

1.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

2.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

3.夸大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四.考试焦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紧张,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担心、期望、紧张的心理状态。与被评价有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只要我们认真地观察一下当今的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发现这些读了十几年书的“天之骄子”们在他们的老本行----读书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不妨看一看,他们究竟有些什么问题。

             

                     

 (一)学习没有计划性。学习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保证。有些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整天忙于被动地应付作业和考试,缺乏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二)学习环节上的不完整。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仍然存在传统与被动的状态之中,没有真正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而被同学们忽视的预习、复习、小结等环节正是检验大学生是否具有自学能力的重要特征。

(三)读书方法不求甚解。许多大学生读书时不善于找出重点和难点,找不到学习的突破口,眉毛胡子一把抓,看后也不知所云。

(四)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利用图书馆。大学生更应发挥自主性。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有用的知识。在方法上要自主选择,靠自己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0-16

学习动力不足,在大学里面学习很多时候都是靠自己的,没有老师一直盯着,压力减小,便会放松了自己的要求。诱惑也是比较多的,很多一定的时间都用在了打扮或是物质追求上;

学习倦怠,有的一些大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生活充满厌倦情绪低落;

学习心理浮躁。大学生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盲目自大等学习状况。没有处理好讲座、课外书、教材、图书馆的关系,学得多学得杂。

没有理顺考试与知识建构思想建设的关系,使得自我评价混乱,价值观迷茫。

没有处理好导师指导与学术训练的关系,使得研究一无所获。

缺乏真正的能力观知识观,只是从书本获取知识,缺乏从生活和其他媒体获取知识训练能力,缺乏同学之间的学术交流

第3个回答  2022-10-18

1、学习焦虑

(1)主要表现

a、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

b、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

c、夸大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2)调适方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确立切合自身的抱负和期望:增强自信的毅力,不怕困难和失败:保持适度的自尊心,降低对胜败的敏感度;保持情绪的稳定;掌握最适合自己、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2、学习疲劳

(1)原因: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在生理、心理上产生过度劳累,以至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头晕目眩不能继续学习。

第4个回答  2022-09-01

学习目的不清晰

很多大学生对于上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上大学,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又会被互联网、游戏诱惑,加之大学生自控能力的缺乏,容易导致大学生陷入浑浑噩噩、混日子的恶性循环,导致自己的能力跟学习都没有在大学有很大的进步。

考试焦虑

学习对大学生而言,更多的不是对成功的渴望而是来自失败的威胁。由于学习压力的逐渐增强,他们会担心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导致自信心、自尊心受挫而产生学习焦虑。学习焦虑主要表现为容易产生过度的紧张不安、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情绪烦躁,甚至头痛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