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象片森林判读样片是什么?

如题所述

(forest interpretation stereogram)

(马建维)

反映已知林分调查因子及其影象特征的样地、林分或小班的立体象片。是森林目视判读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判读时用它与同一地区其他林分类型影象进行比较,确定郁闭度、树冠直径和林分蓄积量等。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判读的精度和速度。提高的数值依立体判读样片比例尺、影象质量等因子而变化。

立体样片是随着判读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从50年代开始,世界上有些国家就利用立体样片从象对上直接估计材积。当时,以美国和日本应用的较多。中国从70年代开始,利用立体样片进行森林判读,并编制出东北林区主要林分类型立体样片。

某一样地、林分或小班的立体样片,是由实测的林分调查因子、影象特征、摄影条件和立体象对等内容组成。地面实测因子包括优势树种、林木组成、林龄、平均高、平均直径、树冠直径、郁闭度、每公顷株数和蓄积等。其影象特征包括林分结构,树冠的形状、大小、色调、阴影,树种分布规律等。

树种、林分的生物学特征与自然地理条件和生长的区域有密切关系。因此,立体样片的编制应分别不同林区进行。编制前应对本地区树种、林分类型、林木的生长规律及其生物学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制订出编制立体判读样片的计划和方案。其主要内容有:

林地分类因子及其级距

根据生产要求、象片比例尺、影象质量和象片判读性能确定。它由影象判读和地面工作相结合完成。最优林地分类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航空象片,使地面工作量最低。当前,中国利用象片的二类调查中,一般是按优势树种(树种组)、林龄、郁闭度和立地条件的不同分类,其中每个因子分类等级一般为3~5级。

立体判读样片的数量

在象片上按分类因子及其级距的不同,勾绘出它们的境界,并确定出它们的面积。以各种因子等级和面积为基础,根据调查地区的大小、林分结构、蓄积量变动,确定编制立体判读样片的样地数量。按各级蓄积量变动系数和立体样片要求的精度,确定出样地总数。按面积比例或最优分配法把样地分配到各林分级内。一般来说,蓄积量大、经济价值高和蓄积量变动大的林分级内应多设置样地;反之,可少分配些样地。

立体判读样片的面积

为了便于立体观察、分析和比较,立体判读样片上应标定出实测面积范围。其大小依象片比例尺而定,比例尺越小实测面积应当越大,在1∶20000比例尺的象片上,不应小于1公顷。面积越大越易观察和比较,但面积过大,地面实测工作量加大,制作立体样片效率则低。中国小兴安岭林区编制立体样片是利用1∶25000比例尺的全色象片和1∶10000比例尺的红外象片,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地面实测编制的。小班的面积一般为3~5公顷。这种立体判读样片用于森林目视判读,效果较好。

现地调查

①样地定位:把样地中心点准确地刺于象片上,在背面以刺孔为中心,标定2毫米的圆,注明样地号。②样地实测:包括树高、直径、年龄、郁闭度、树冠直径等因子的测定。把株数、断面积和材积换算成每公顷数值,并把各种实测因子登记在立体样片卡片上(见表)。

判读立体样片背面小班调查因子表

编制立体判读样片

把有样地的立体象对,围绕样地中心切成3~5厘米的正方形,把它们贴在立体样片卡片上,即得立体样片。在切开象片时要与基线平行并成直角。为了能用透镜立体镜进行立体观察,两个样片中心点或同名象点间距应小于眼基线,一般为6厘米左右。在1∶15000的象片上应包括有16公顷左右的面积,以满足立体观察并能表示出样地与周围地形的相互关系。最后,按林分类型、材积等级把立体样片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表示林分各种情况。排列的顺序可按蓄积量和冠幅等因子的大小进行。

在立体样片卡片四周按实测林分因子穿孔,就可利用它进行资料分类,使立体样片在目视判读中得到应用。在用它与未知的林分影象比较时,一定要注意影响影象的各种因素,如摄影时间、比例尺的变化等。用立体判读样片确定林分蓄积时,可在立体镜下,依判读的树高、郁闭度、色调等因子,用比较法确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