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有什么区别和优缺点?

如题所述

优点:

1、被试内设计需要的被试较少,实验设计方便、有效。

2、被试内设计比被试间设计更敏感。

3、心理学的某些领域需要使用被试内设计,即被试内设计适用于研究练习的阶段性。

4、被试内设计消除了被试的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反应时、知觉长度等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任务,需要考虑被试内设计。

缺点:

1、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将会影响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也就是实验顺序造成了麻烦,从而造成练习效应或者疲劳效应。

2、被试内设计的方法不能用来研究某些被试特点自变量之间的差异。

3、如果实验中每一种实验条件需要较长时间的恢复期,就不宜使用被试内设计。

4、当不同自变量或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产生的效果不可逆时,不宜使用被试内设计。例如学习某一技能是不可逆的。

完全的

就是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以抵消练习或疲劳作用的影响,又称“重复测量设计”。通常采用两种完全的被试内设计:随机区组设计和ABBA平衡法。在随机区组分配中,实验条件以随机的方式排序,而为了平衡练习效应,每一种排列都必须呈现很多次。

例如按性别分为两个区组,区组间有不同的因素(性别),每个区组的人再随机分配到实验条件中,由此可以分离出组间变异,从而减少了均方误差(Mean Squared Error, MSE),使得实验控制的效果不会被区组差异掩盖。随机区组设计的关键在于组内同质,组间有差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15
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 design)和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 design)是实验设计中两种常见的比较方法,它们有以下区别和优缺点:
被试内设计 区别:在被试内设计中,同一组不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每个被试的数据用于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之间的差异。
- 优点:
- 可以减少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因为同一个进行次测量。
- 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处理条件。
- 缺点:
- 受到学续测量,他们可能会学会适应测量过程或现疲劳,从而影的准确性。
- 如果测结果受到先前处理条件的影响,可能会存在序列效应。
被试间设计:
- 区别:在被试间设计中,不同组的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条件下进行测量,每个组只接受一个处理条件。
- 可以减少学习和疲劳效应的影响,因为每个被试只接受一 - 可以避免序列效应,因为不同组被试的处理条件是随机试个体之间的差异的影响,因为每个组的被试可能有不同的特点。
- 需要更多的被试个体数目,以保证结果的统计显著性。
选择使用被试内设计还是被试间设计决于研究的目的、资源和实验条件等因素。在实际研究时可以结合两探究研究问题。
第2个回答  2023-07-16
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 design)和被试间设计(between-subject design)是实验设计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有以下区别和优缺点:

被试内设计:
- 区别:在被试内设计中,同一个被试在不同条件下接受不同的处理或条件。每个被试都会经历所有的处理或条件。
- 优点:被试内设计能够减少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由于同一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可以直接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控制个体差异和环境变量的影响。
- 缺点:被试内设计可能存在学习效应和顺序效应的问题。学习效应指的是被试在重复测试中可能会因为熟悉任务而提高表现,而顺序效应指的是被试在接受不同条件时可能会受到之前条件的影响。

被试间设计:
- 区别:在被试间设计中,不同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或条件组中。每个被试只接受其中一个处理或条件。
- 优点:被试间设计能够减少学习效应和顺序效应的问题。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处理或条件,不会受到其他处理或条件的影响。
- 缺点:被试间设计可能存在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降低实验的内部效度。由于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需要更多的被试样本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选择使用被试内设计还是被试间设计取决于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实验条件。被试内设计适用于需要比较同一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的情况,而被试间设计适用于需要比较不同被试之间的表现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结合两种设计方法,采用混合设计,以充分利用两种设计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