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许褚勇冠三军,为何在华容道上,要对关羽跪地求饶?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是虚构而出的。除了表现第一反派曹操兵败的狼狈外,更是在体现他的所谓奸诈本色。如,兵败后曹操大笑了三次。

第一次大笑后,突然就听一声大喝:我赵子龙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第二次大笑,却是张飞暴起,大喝:曹贼哪里去!

第三次大笑发生在花荣道,曹操大笑道:“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话音刚落,关羽带着五百校刀手,威风凛凛的出来了。得,曹操这回笑不出来了!最终曹操听从了程昱之言,跑到关羽面前拉关系,套近乎,说尽了好话这才逃离。

那么曹操也好,许褚也罢等猛将,为何都跪地求饶?《三国演义》中,已经给出了答案,但要注意:下跪之人中,没有张辽!同时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又增加了一个更让人深刻的桥段,这里有张辽下跪,所以这个问题,还要再从影视剧再创造的角度去解答!

其一:原著中的原因

在关羽出现在花荣道后,曹操曾万般无奈的对众人说:“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已乏,安能复战?”

即,曹操本想跟关羽“拼啦”,但奈何这一路逃亡,众将都累疯了,赵云出现时,是张郃和徐晃,两人苦斗赵云,让曹操逃跑。张飞出现时,是许褚骑无鞍马来战张飞。张辽、徐晃二将,纵马也来夹攻。是三人战张飞!这不是说,张飞比赵云武功高,而是递进关系。即,遇到赵云时,二打一。但再遇张飞,就必须三打一了,这说明已经耗费了这些猛将的绝大部分体能。故而当关羽再出现时,还怎么打?

故而曹操说好话,关羽放行,却突然反省,于是关羽大喝一声后,“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此刻张辽战完张飞后,这才骑马适时赶来。关羽一见张辽,再念旧情,最终放走了曹操。即,一则是曹操抓住关羽义气的心理,二则是张辽的出现!


其二:影视剧中的原因

影视剧中是曹操先下跪。跟着表示,你就杀我一个曹操,放掉我手下众兄弟!这是曹操非常牛逼的一招,不但感动了关羽,且手下众人也都感动。对身后小弟来言,既然没有能力再厮杀了,如今就只能跟着曹操去死吧。于是乎一群人,包括张辽许褚都跪下。由此,关羽一声长叹放过了曹操等人。

那么,此刻若关羽还不肯罢手呢?经曹操这一跪,众将的最后潜能,相当于都被激发出来了。老大跪了,自然小弟再不服也要跟着,如今你关羽还不放手,这自然会引发张辽、许褚、徐晃等人的愤怒,保证都会都跟关羽玩命,誓死也要护送曹操逃离。

所以,就算当时关羽不放走曹操,恐怕一旦演化为这种模样,曹操也是必会逃走。因而影视剧中的这个桥段设置,是相当成功的,再一次深化了曹操的奸诈,当然说好听些就是,曹操的领导艺术,是一个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20
下跪其实也算是保命的一种做法。 张辽和关羽两个人是关系很好的,他们把对方看作是自己的知己,张辽一下跪,关羽自然就会答应把他们放走。 曹操作为魏国的主公都已经下跪了,而张辽和许褚是曹操的手下,自然也要跟着曹操一起下跪很正常,所以这也是曹操的心机。
第2个回答  2020-07-20
因为打不过关羽。关羽的武功在他们两个人之上,而且是以逸待劳,他们为了活命,所以求饶。
第3个回答  2020-07-20

你这么说就有点太冤枉张辽了,无论在“三国演义”中,还是在“正史”中,张辽都没有对关羽下跪求饶。甚至连曹操也没有向关羽下跪(下跪的剧情来自《新三国》电视剧),相反,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曾为救张辽向曹操下跪过。

三国演义“关羽义释曹操”一节,是曹操的机智救了自己。

扼守华容道的任务,是关羽主动申请的,而且在诸葛亮的诱导下他还主动立下了一份军令状。说明在曹操到华容道之前,关羽是“铁了心”的要捉住他。曹操到华容道的时候仅仅几十残兵,而关羽齐整整的排列了五百校刀手。这种情况下硬闯肯定不可能成功。

曹操想要活命,只能让关羽主动开关。但是他决不会向关羽跪地求饶,一则跪地求饶有失雄主身份,关羽只会更加看不起他。二则其部将也会感到非常失望,从此对他失去信心。再者关羽曾经在曹操手下做事,向关羽下跪不合规矩,会惹天下耻笑。

因此,作为北方霸主的曹操无论如何都不能跪地求饶。

曹操的识人之术非常高明,关羽的性格特征被他拿捏得很死。他利用关羽“好面子”的特点。一步一步诱关羽把自己放了。

起初,他以旧情试探!

“操从其说,即时纵马向前,欠身与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注意,这里只是欠身表示敬重,曹操连马都没有下。

关羽自然是不同意的,因此非常坚定的表明了来意“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曹操这时候的求生欲很强,但是他并没有下马,只是加大了“感情牌”的力度,进一步絮叨昔日恩情。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言为重。”

但是即便曹操如此说了,关羽仍然不会同意,因为在他主动请命的时候,就已经料到了曹操会跟自己叙旧。他甚至连台词都事先想好了:    “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某曾解白马之危以报之。今日奉命,岂敢为私乎?”

这个时候,曹操已经明白单单只利用昔日恩情,关羽不会放了自己。要想活命,必须换一种套路。于是他灵机一动,利用关羽好面子、重义气的特点,借以庾公之斯的故事反讽关羽不讲义气。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古之人,大丈夫处世必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

郑国有一名神箭手名子濯孺子,郑国派其领兵侵略卫国,卫国使庾公之斯迎敌。    郑兵大败,卫国使庾公之斯追赶。子濯孺子因臂疼不能执弓,以为必死无疑。但是当他得知对方是卫国第一神箭手庾公之斯,却喜言自己不会死。众人非常不解“庾公之斯为卫国第一神射手,又与大夫无亲,何言其生也?”,子濯孺子告诉众人,虽然庾公之斯与自己无亲,但他是尹公之他的徒弟,而    尹公之他是子濯孺子的徒弟。尹公之他为人正直,他的徒弟必定不会加害自己。

果然!庾公之斯得知是子濯孺子,不忍加害。说道    “我昔日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艺反害于夫子。”

曹操故意用庾公之斯的故事反讽,表示过五关的时候,明知道关羽斩了六将自己还大度放其离去。但是现在,关羽却执意要取其项上人头。曹操直言“大丈夫当以信义为重”。敲打关羽杀自己将为不义。

关羽向来以“信义”标榜,最害怕人家说自己不讲信义。听了曹操这一席话以后,想想仿佛有一定的道理。于是关羽的第一反应是“低头不语”,因为一方面是军令状,一方面是自己做人的原则,他现在处于犹豫不决两难的局面。经过一番思考,关羽决定维护信义放过曹操。

当曹操在先头部队的护送下过关之后,关羽心里面非常纠结,又想捉住曹操,又不想背上不义的名声。潜意识的带动下,关羽“大喝一声”,吓得正在通过的曹军皆滚鞍下马“哭拜于地”!不过这里下马拜哭的,只是后续通过的士兵,肯定是不包括曹操在内的,因为前文已经说了“前面众将已自护送操过去了。”正在此时,    张辽纵马至,关羽见来者是张辽,触动旧情,故下令让所有人通行。

在曹营中关羽只结交了两个朋友,一个是张辽,一个是徐晃,其交情不亚于张飞。特别是张辽,一则二人是山西老乡,二则两人有过命的交情。因此!张辽不可能对生死之交跪地求饶,关羽也不可能受张辽的跪拜。

第4个回答  2020-09-19

因为当时的他们,已经无力阻挡关羽的锋芒了!我们都知道,一代武圣关羽,可谓是三国时代,一位浓墨重彩的天下名将,历来都被我们津津乐道,更是被捧到“神坛”来争相膜拜!关羽的高强武艺,过人气节,都是流传千载的美谈!

不过,关羽一生,也犯下过许多“糊涂事”。比如说,他在华容道放走了曹操,最终,酿就了滔天大祸,所谓“养虎遗患”!

当时曹操兵败赤壁,经过持续三天三夜的逃亡之后,在华容道,撞上了已经“早有埋伏”的关羽!当时,曹操虽然弹尽粮绝,但是麾下的猛将,却都在场!当时,顶尖武将有许褚,一流猛将有张辽,徐晃,李典,曹洪等人;

但是,面对气势凌人的关羽,许褚,张辽这些平日里不可一世的战将,居然跪在关羽的面前,苦苦哀求,让他放过曹操一条生路!难不成,他们联起手来,还不能抵挡关羽吗?

假如在正常情况下,他们当然足以阻挡住关羽了!当年,关羽最巅峰的那段时期,想要击退许褚,徐晃两人的围殴,尚且要“奋力”才行,遑论除了他俩之外,华容道还有一众猛将在场!而且,当年罗贯中虽然钦定了关羽“平欺许褚胜张辽”;

但是,要在正面战里击败张辽,许褚,徐晃,李典,曹洪等人联手,只怕是只有神仙才能办到吧!但是,当时的曹军,已经人困马乏,而关羽,确“以逸待劳”!

这些曹营战将的十成实力,恐怕还剩不下五成,前文里,曹洪,许褚,张辽三个人围攻张飞,尚且被打的险象环生!此时关羽如果真的要“较真”的话,曹操的命,可就留在那里了!

因此,张辽,许褚,才会放下尊严,下跪哀求关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