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是怎样拒绝别人的要求的。联系他的语言举出5中方法

如题所述

一、言语适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即摆正自身 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包括固有的社会地位,同对方的上下尊卑亲属关系以及在这次交际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后两项在某一具体的交际场合是变量,而且会影响到固有的社会地位在这次话语交际中的作用。因此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言语交际中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决定着这次交际是否成功还会对说话者固有的身份地位产生影响。王熙凤这位荣府的管家奶奶受贾珍所托到宁府协理秦可卿的丧事,在《红楼梦》14回王熙凤初见宁府总管来升媳妇时有这样一段话“-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好性儿,由着你们去。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现清白处治。”从以后的实际效果来看,王的这次协理宁国府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可以说在最初的这段话里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从固有的身份来看,王熙凤是荣府的少奶奶,在宁府的仆人面前虽有主仆之分但毕竟不是宁府名正言顺的管家人。王熙凤很清楚地明白这一点,所以,为了使自己今后在宁府行事的顺畅,它首先要做的就是理顺自己和对方的关系,而在这种关系中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自己在这次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所拥有的身份角色。具体来说,王熙凤不再把自己定位为荣府的少奶奶,而是此段时间内宁府的主事人。“既托了我,可要依着我行。”就明确地告诉了对方自己的位置同时也要是让对方正视这一点,但就这一句话出口,一位厉害的管家奶奶就树立在宁府上上下下面前了。从话语本身上看谈不上我们平时意义上说的客气,但从符合自己的身份角度来看这番话却是十分必要的。再加上一句“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的面上谦让的话,在摆正自身为顺利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奠定基础上,王熙凤可谓做足了准备。 如此开宗明义的王熙凤她的话到底礼不礼貌呢!在我们看来仍是礼貌的。因为#在特定的语境中,两个人进行言语交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两个社会角色之间的言语交际,双方言语的礼貌与否要受到交际双方角色关系的制约。具体地说,角色关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权势关系;另一类是平等一致关系。权势关系是指交谈一方因辈分、年龄、财富、学识、体力、能力等因素处于比对方更优越的地位,从而具有更大的权势。比如,父母、子女,长辈、晚辈,老师、学生,雇主、佣仆,上级、下级等等。一致关系指的是交谈双方在某一点上具有共同一致的方面,彼此引为同类,从而产生平等亲切的(咱们)感。譬如,同一家庭的成员、同一学校的学生、同一单位的人员、同一出生地者、同一组织的成员、兴趣爱好相同者等等都具有某种一致关系。通常情况下,处于权势较低的一方对较高的一方多用尊重礼貌的语言,而较高一方对较低一方说话较随便。只要得体就属礼貌,]王熙凤的话并没有什么于身份角色相违背的地方。因此也就是礼貌的,也恰是这样的礼貌为今后的继续顺利交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言语适合交际对方的需求$即注重对方 说话者想要使交际能够良好的进行下去就必须考虑听话方的接受程度。%这里说的注重对方并不一定是越敬重越客气越好,而是要因人而异。如有些人喜欢直来直去或诙谐幽默,不合时宜的敬重和客气反而会使对方感觉彼此关系的疏远或因说话人的客气而不得不客气起来。这都有违我们所说的注重听话方的原则。因此,在注重自身的前提下还要尽可能了解对方在言语方式上的接受喜好。当然,在对对方不甚了解及正式场合下,较客气敬重的话还是稳妥之举。 在处理尊重客气程度与灵活掌握对方言语喜好之间的平衡关系上,王熙凤也做到了游刃有余,恰到好处。第38回中,贾母说起小时候因贪玩在鬓角上碰破了一个窝儿,还担心活不得,没想到竟好了的事,凤姐就不等人说先开口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教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面对贾母,王熙凤是孙子媳妇,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之下孙子媳妇对太婆婆说话应是恭恭敬敬诚惶诚恐才对,可这凤姐居然打趣起老祖宗来,偏偏贾母不但不恼反而说“我喜欢他这样。”王熙凤的这篇话之所以能够讨得老太太的喜欢。就在于她清楚地了解老太太的一切喜好。喜欢什么人,喜欢什么事乃至喜欢听什么样的话。老太太上了年纪,喜欢看着子孙们热热闹闹,欢欢笑笑,但显然这些需求与一般意义上的恭敬多少有些出入。贾母的孙女,外孙女们又都是知书达理各自保持着未出阁小姐的矜持,只有她这个孙子媳妇明白贾母在此种情形之下最想要的是开心。热闹,无伤大雅又带着恭维的打趣不仅不会触犯所谓的礼法,反而会让老太太打心眼儿里舒坦受用。果然,话一出口就让“贾母与众人都笑软了”,气氛也顿时活跃了起来。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是贾府上下唯一能够逗得老太太高高兴兴,烦恼全丢的开心果。正是这种投其所好的话语风格奠定了她在贾母面前的特殊地位。 但,读书不多的王熙凤并不是一味取笑不知分寸的,对于一般的尊长或关系较疏远的人仍然遵循着尊重客气的普遍原则,这一点从刘姥姥两进荣国府的情节中就可看出。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由于是初次见面,面对一个乡下老太太凤姐还是相当客气的,刘姥姥走时不仅给了二十两银子及车马费还对刘姥姥说:“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罢。”这些话直到今天也都还是我们日常送客时的客气话。可到了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凤姐却在酒宴上拿她取乐还直言不讳的要刘姥姥这贫苦人替女儿起名字,就连走时送的东西也由单纯的银子变成了衣料、点心、果子等家常什物。可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次凤姐与刘姥姥的交际与上次比有什么不得体不礼貌的地方,原因就在于有了上次的结识两者的关系更进了一步,所谓的“一回生二回熟”刘姥姥又是个乡下老太太进了贾府如同进了金銮殿一般,直来直去的话语倒是能给她带来一些融入感,反倒能促使这原本属于不同阶层的两个人之间产生较为自然亲密的关系。后来刘姥姥变卖家产赎回巧姐的事实说明,王熙凤与这位贫苦农妇的交际同样是成功的。 三、言语兼顾其他人即考虑第三方 关于话语交际时在场的第三方,核心的要求是尊重他们的存在,即尊重他们的地位、身份。中国人有句话叫“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有时听话者不一定只包括交际对方很有可能还有第三方,这时候说话者说话时就需要考虑第三方的存在,尽量使自己的话不仅使对方乐于接受还要让第三方感觉舒适,也就是要尽量做到皆大欢喜。《红楼梦》第3回是王熙凤的第一次亮相,在这首次露面中她的语言就显示出了其八面玲珑的性格特征。凤姐初见黛玉,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便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表面上看她刚携手打量了黛玉这番话应是对黛玉说的,可从内容上看除去赞美黛玉的标致句句倒是说给贾母听的。同时这里头还含着对迎春姐妹的奉承。试想如果只一味地夸黛玉这位老祖宗的外孙女,就有可能让在场的贾母的孙女们心生不悦。所以这样的几句话可谓把在场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紧接着对黛玉又有一连串的问话:“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一串连珠炮式的问话及,不要想家,等嘱咐语怎能不让人感觉她火一样的热情。但细细分析起来我们却能发现,这番话虽为问话却没有留给黛玉回答的时间,属于“假性”询问。可见这次王的交际目的并不是真正要获取什么信息。因为有些问题是刚才众人已问过的,即便没有问过她以后也有大把时间去慢慢了解完全不必急于一时。所以,这些话在黛玉那里只需让她感受到自己的热情洋溢就足够了。倒是当时在场的第三方贾母、王夫人等此时关注的焦点是远道而来的黛玉,也都想要给予黛玉家的体贴和温暖,凤姐的这番话恰恰显示了对黛玉无微不至的关心,也说进了贾母和王夫人的心坎里。所以这些话在直接交际对象黛玉那里是火热的,在第三方贾母、王夫人那里是周到的,既突出了对对方的关注又充分考虑了第三方的感受和需求!实在是滴水不漏再周到礼貌没有了。 四、贯彻礼貌原则的策略和手段 一、积极策略。用于需要明白地说出对对方或第三方表示敬重或客气的话的场合。常用的言语手段包括:敬语+礼貌套语+吉利语+谦语+赞颂语等。如上例中对黛玉的夸奖等。这里不再赘述。 二、消极策略。当对立+分歧+指责+贬损不可避免时采取的迂回说法,以便避开正面的冲突,维持较为客气的气氛,至少在字面上不至于过于不客气和不敬。 左右逢源的王熙凤也有不可避免地与人发生交际冲突的时候,这时就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消极策略尽可能地维系交际双方较为体面的局面。消极策略使用的最主要手段就是说适度、中和的话。第74回里,老太太的丫头在大观园中拾得一个春意香袋,王夫人在盛怒之下疑是凤姐之物便来到她房中质问,这时,没王夫人的指责已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王熙凤的反驳就采取了“中和”的方式进行:“太太说的固然有理,我也不敢辩我并无这样的东西,但其中还要求太太细详其理。”于是娓娓分析道来,字面上说自己不敢辩,但话中却以迂回的方式传达了实际替自己辩白的意思。比起直来直去的反驳要委婉含蓄的多。一般来说,当对立+分歧+指责和贬损出现时,交际双方往往处于赞誉与批评+同意与反对+受到尊重与受到侵犯等两极关系中,这时若能采取迂回的说法就可能化解正面冲突使交际继续进行或至少不至于不欢而散。很明显,凤姐是深谙此理的,虽然当时的情况搞得她又急又愧,但她仍以中和的言词避免了剑拔弩张并取得了王夫人的理解。在她的一番话后,王夫人就叹道:“我也知道你是大家小姐出身,焉得轻薄至此,不过我气急了。”可见这种不直接表达自己意思的中和话也是保证交际任务顺利完成的必要手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