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学与教活动的主体?

如题所述

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主体性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活动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这一教学原则既重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客观地反映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学生所处的地位。

对学生与教师两个主体及其主体性的认识: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进行交往互动,形成双边认识活动,它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弄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及其主体性特征,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基础。

学生主体及其主体性

教学活动中首先得承认学生是主体,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有在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其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教学的终级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观念,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并学握真理。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学,把学生的学摆在首位。学生是具有主观意识的人,而非呆板被动地接收知识的机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自身的主观内化才能完成。所以,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看,学生便是主体,其认识活动的对象一教师和知识便构成了客体。

教师应牢记这一点,要让学生真正学起来,思维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缺乏对学生主体的认识,教师的教便会变得盲目,就会回到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性是在教师劳动对象化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在实现劳动对象化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自己的劳动对象一学生主体的主体性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