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电波可以分为哪几种?各自适合什么样的传输方式?

如题所述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在空间中传播.无线电波是一种频率很低(3000MHz)以下的电磁波,无线电波很容易被金属吸收或反射而产生屏蔽.金属可以将固定频率的电磁场转化为电流,可以将固定频率的电磁波转化为金属热(被束缚的电子吸收一定能级的电磁波而产生跃迁,光电效应).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也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而产生反应,但未听说金属的自由电子能够传播电磁波的可能,因为电子有质量和互相的电磁力作用.最麻烦的是:当一定范围内的电磁波同时向金属照射时,电子会受到这些电磁波的干扰而不能正确传播电流信号.因为金属是以电流电压模拟信号来进行传输的,模拟量具有时间线型原则,当复合电磁波照射金属时,电子信号会产生紊乱而不能正确传输.所以自由电子不具备传输复合电磁波的可能,请注意时间线型原则是模拟电路信号的基础.
有一种说法是电子和光子一样,都是具有波粒二相性,复合电磁波从光子转化成自由电子时,电子也会像电磁波一样传播,比如阴极射线和贝塔射线,电子就很像光子.请注意:光子之间是完全不会互相干扰的,所以才会有激光这种东西.电子没有这种能力,电子相互间具有很强的电磁斥力和质量所以它们之间会互相排斥无法形成激光束.电子在金属中具有平均分布的趋势,当产生高频复合振荡电磁波时,电子之间的分布会受到影响而产生紊乱,而这种紊乱会照成电子,电子将无法正确传输信号,因为电子的粒子性远强于光子,如果做过电气实验都知道,金属受到10万伏直流电源电压的蓄电时,自身内部会将会吸收部分电子并发出不详的尖叫声,金属中的电子在此时处于高电磁斥力状态,电子表现为明显的粒子性.电力与电子时一致的,电子在介质中传播表现为粒子性的特点,已经被证实.
目前只知道只有透明介质可以传播电磁波,同样也可以传输复合电磁波.透明介质对于电磁波只少量吸收其光子能量,电磁波可直接在透明介质中传输,不需要转化自由电子,目前只有光纤被应用到其中.
按频率的不同,电磁波在红外区表现为很容易被阻挡,即便几米厚的水泥墙就可以阻挡相当强度的低频电磁波.不过在紫外区,电磁波的穿透能力大为增加;X光可以射穿肌肉,但会被骨头部分反射,所以被医学用于看骨头;对于宇宙伽马射线,大多数物质对于这种伽马射线来说都是透明的,这种智慧我想大多数人都会理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28
无线电波自发射地点到接收地点,主要有天波 地波 空间直线波3种传播方式。
地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的电波,称为地波。
天波:靠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反射传播的电波,称为天波,又称电离层反射波。
空间直线波:在空间由发射地点向接收地点直线传播的电波,称为空间直线波,又称直线波或视距波。
第2个回答  2019-03-28
你好!无线电波通过介质或在介质分界面的连续折射或反射,由发射点传播到接收点的过程。无线电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而实现的。因此,研究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和模式,是提高无线电通信质量的重大课题传播模式...
通常指电磁波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一些典型方式。在地球上,无线电波的传播介质有地壳、海水、大气等。根据物理性质,可将地球介质由下而上地分为地壳高温电离层、地壳介质岩层、地壳表面导电层、大气对流层、高空电离层。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各层介质中传播的折射率n和吸收衰减常数ɑ各不相同。因而各种频段的无线电波在介质中传播均有其衰减较小的传播模式。适于通信的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九种。
地壳波导传播
以地壳表面导电层和地壳高温电离层为界面,以地壳介质岩层为介质形成地壳波导的传播模式。超长波或更长波段的电波可以在地壳波导中传播到千余公里。但由于深入地下数公里的天线难以建造,现在还不能实际应用于通信。
水下传播
无线电波在海水中传播的传播模式。电波在海水中的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目前仅用于超长波水下通信。
地表波传播
无线电波沿地壳表面传播的传播模式,又称地波传播。地面吸收衰减导致波阵面前倾,使单位距离吸收衰减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地面吸收衰减随频率升高而增大。地波传播用于中频(中波)以下频段。
电离层传播
利用电离层和地面对电磁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传播的传播模式,又称天波传播。电离层按高度由下而上地分为D、E、F1和F2等几个主要层次。各个层次中部的电子密度最大值由下而上逐层增加,而电子和中性气体分子的单位时间碰撞次数则逐层减少。电离层的高度和电子密度均随季节、昼夜和太阳黑子活动而变化(见图)。
无线电波只能在折射率n值随高度递减的区域开始折返地面,电波途径最高点处的折射率n值等于电波入射角θ0的正弦函数。对应于某一折射角,存在一个最高频率,其传播途径的最高点可以达到F2层的最大电子密度区。此频率称为最高可用频率MUF。频率超过MUF的电波则穿透电离层不再返回地面。对应于最大入射角的最高可用频率的最大值约为30MHz。
以上百度数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3个回答  2019-03-28
电波在各种媒介质及其分界面上传播的过程中,由于反射、折射、散射及绕射,其传播方向经历各种变化,经过扩散和媒介质的吸收,其场强不断减弱。为使接收点有足够的场强,必须掌握电波传播的途径、特点和规律,才能达到良好的通信效果。

常见的传播方式有:
(1)地波(地表面波)传播
沿大地与空气的分界面传播的电波叫地表面波,简称地波。其传播途径主要取决于地面的电特性。地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能量逐渐被大地吸收,很快减弱(波长越短,减弱越快),因而传播距离不远。但地波不受气候影响,可靠性高。超长波、长波、中波无线电信号,都是利用地波传播的。短波近距离通信也利用地波传播。
(2)直射波传播
直射波又称为空间波,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直射波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范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超短波和微波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

在地面进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点的场强由两路组成:一路由发射天线直达接收天线,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后到达接收天线,如果天线高度和方向架设不当,容易造成相互干扰(例如电视的重影)。限制直射波通信距离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楼房等障碍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线要求尽量高架。
(3)天波传播
天波是由天线向高空辐射的电磁波遇到大气电离层折射后返回地面的无线电波。电离层只对短波波段的电磁波产生反射作用,因此天波传播主要用于短波远距离通信。

(4)散射传播
散射传播是由天线辐射出去的电磁波投射到低空大气层或电离层中不均匀介质时产生散射,其中一部分到达接收点。散射传播距离远,但是效率低,不易操作,使用并不广泛。
第4个回答  2019-03-28
所谓传输介质就是通信网络中数据传输的物质基础,传输介质的特性对网络数据通信有决定性的影响。传输介质包括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常用的有线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 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有微波、红外线、无线电波。 微波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特点是: 只能进行可视范围内的通信; 大气对微波信号的吸收与散射影响较大; 微波通信主要用于几公里范围内,不适合铺设有线传输介质的情况,而且只能用于点到点的通信,速率也不高,一般为几百Kbps。 红外线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结果发现,位于红光外侧的那支温度计升温最快。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波长为0.75~1000μm。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即近红外线,波长为0.75~1.50μm之间;中红外线,波长为1.50~6.0μm之间;远红外线,波长为6.0~l000μm 之间 红外线通信有两个最突出的优点: 1、不易被人发现和截获,保密性强; 2、几乎不会受到电气、天电、人为干扰,抗干扰性强。此外,红外线通信机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但是它必须在直视距离内通信,且传播受天气的影响。在不能架设有线线路,而使用无线电又怕暴露自己的情况下,使用红外线通信是比较好的。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射频频段的电磁波。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声音或其他信号的技术。 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