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水解与沉淀平衡实验注意事项

如题所述

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

一、盐类的水解原理及其应用

(一)、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实质

1、定义:盐电离产生的某一种或多种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 + 或OH - 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的水解是盐跟水之间的化学反应,水解(反应)的实质是生成弱电解质使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而建立起新的平衡。

3、盐类水解的条件:(1)、盐必须溶于水中;(2)、盐中必须有弱酸根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4、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一般盐类水解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书写水解方程式时,一般不用“↓”或“↑”,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写可逆号。

(2)、多元弱酸根的正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其水解离子方程式要分步写。(3)、双水解反应:弱酸根和弱碱阳离子相互促进水解,直至完全的反应。

如:Al3+ + 3 HCO3- = Al(OH)3↓+ 3 CO2↑

注意:常见的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Al3+与CO32-、HCO3-、S2-、HS-、AlO2-等;Fe3+与CO32-、HCO3-、AlO2-;NH4+与SiO32-等。

(二)、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

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1)、弱碱越弱,其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2)、弱酸越弱,其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即:有弱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2、外因

(1)、温度: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

①、增大盐溶液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减小,但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增大;

②、加水稀释,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但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减小。

③、增大c(H + ),促进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增大c(OH-),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1. 在难容电解质的溶液中,当时,就会生成沉淀。据此,加入沉淀剂析出沉淀,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

注意:

① 利用生成沉淀分离或除去某种离子,首先要使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够发生:其次,沉淀生成的反应进行的越完全越好。

② 不可能使要除去的离子全部通过沉淀除去。一般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时,沉淀就达完全。由的表达式可知,使除去的离子在溶液中残留的浓度尽可能小,需要加入过量的沉淀剂。

2、当时,沉淀会溶解。

常用的方法有:

① 酸碱溶解法。加入酸或碱与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的相应离子反应,境地相应离子的浓度,是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进行。

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沉淀溶解。某些金属硫化物,其溶度积特别小,故可用氧化性酸使之还原为可溶性物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3
在难容电解质的溶液中,当时,就会生成沉淀。据此,加入沉淀剂析出沉淀,是分离、除杂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