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采取分封制

如题所述

朱元璋的分封是充分考虑了西汉分封藩王和唐代藩镇割据的利弊而采取的措施。朱元璋面临的实际上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北部边镇的防御。元人虽然被赶出中原地区,但依旧有着非常强大的军事实力。这就意味着朱元璋需要在北方布置非常强大的兵力。
假如将军权授予外人,那边就有可能形成唐代藩镇割据的情况,假如将兵权分配给自己的儿子们,就有可能形成西汉分封诸王的情况。面临两种困境,朱元璋选择了第三条路,那就是分军权不分治权。皇子的确有非常大的权力,并可以指挥军队,自然由于军事的需要也可以管理一定的人口,可是可以管理的地方非常的小。这样藩王就不会有特别强的实力,即使你的军队实力很强,但没有了人口始终无法翻起很大的波澜。同时,朱元璋还分封了比原本所需更多的藩王,层层叠叠,相互制约。
每个藩王的势力说强不强,说不强也还可以。不出意外的话,凭借中央的势力可以全部拿下,即使拿持久战也有优势。可是,朱元璋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儿子和这样的孙子,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打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23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在洪武九年和十三年对地方和中央管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行中书省的权力,改变了元末外重内轻的格局。基本解决了皇权、相权、军权的矛盾。然而,历代地方割据势力给朝廷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元末河北军阀察罕帖木儿等拥军割据的事实给朱元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为了避免类似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朱元璋决心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加以监督和限制。他不止一次的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太祖洪武实录) 这样,在朝廷,有皇帝直接掌管,在地方,有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明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明代诸王分封制的性质

政治方面。虽然宗室中亲王和郡王均有国号和名义上的封地,但是郡王一地多封的现象在明代十分普遍。其次明代诸王在封地内的权力较之以前各朝已经大大削弱,而且前后期的权力变化极大。还有诸王不能干预地方的政务在封地内没有行政权。

经济方面。明代宗室虽然分封各地,但不能管理地方的财政。朝廷赐给亲王、郡王的田地,主要是为了弥补其宗禄的不足和作为赡养之资,称为王庄。

总的来说,明代分封的宗室再也不具备土地的领有权或占有权,不能征发徭役赋税,也不再是封国内行政、军事、司法和财政的最高长官,不再享有领民亲政的权力,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着本质区别。

明代宗室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第一时期(洪武朝)诸王握有兵权,坐镇四方,是专制皇权的军事支撑点。这个时期政策偏重于政治色彩。第二时期(建文朝到天顺)诸王“护卫之师,渐归君上”,宗禁日臻完善。政治色彩减弱,而经济色彩减浓。 第三时期(成化到崇祯)宗室作为一个阶层,失去存在的政治意义,没有一点社会责任,

带来的社会影响

诸王典兵。屡兴叛乱,阻碍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浩大的宗禄开支加剧了国家财政危机;宗室凭特权扩张经济势力,严重激化了阶级斗争形势。
第2个回答  2019-04-21
其实朱元璋已经考虑的非常详细,他虽然给了儿子们藩王,但没有给太多的权利。所以藩王再强也强不过中央,而朱棣是真的走了运气才夺走的皇位,稍微去了解一下当时整个战争就知道了,朱棣一路打过来其实都很艰苦,打的非常吃力,最后是绕开了军事重地,背水一战直接打南京,结果这一下就把朱允炆打懵逼了,因为没人想到他敢这么打,等他打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晚了。
所以朱元璋是万万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自己精心给孙子铺好的路,结果被自己儿子朱棣碰运气给碰赢了。
第3个回答  2019-05-31
明国太祖实录卷之五十一洪武三年夏四月辛酉以封建诸王告 太庙礼成宴群臣于奉天门及文华殿 上谕廷臣曰昔者元失其驭群雄并起四方鼎沸民遭涂炭朕躬率师徒以靖大难 皇天眷佑海宇宁谧然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群臣稽首对曰 陛下封建诸王以卫宗社天下万世之公议 上曰先王封建所以庇民周行之而久远秦废之而速亡汉晋以来莫不皆然其间治乱不齐特顾施为何如尔要之为长久之计莫过于此。柳宗元的封建论一文可以读读,本质政权长久,根本决定的是制度,发展文化思想,有共同信仰,社会有效运转,而不是之前的封建制,章太炎的秦政记秦献记也可以读读。实际上明国的封建制和周国的有根本区别,明国的封建制仅限于诸子,地方行政司法大部分军事人员都由中央任命罢免,藩王没有任命罢免的权利,所有军队数量有限,藩王之下也没有各级分封,中央的卫所犬牙交错,从御制纪非录可以看出朱元璋晚年对自己的相当儿子是失望的,自己当初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但朱元璋并没有采取坚决措施废除这些诸王,只是同意后世皇帝可以废除藩王,朱允炆继位后不信任他的叔叔们坚决削藩,所谓血缘关系并没有拉近距离,来保障国家稳定,有血缘的可能比没有血缘的更靠不住,朱允炆等都不信这个,就朱元璋信的比较多,实际上朱元璋也考虑过藩王谋反,在皇明祖训中有劝讲,在具体上限制藩王权利,颁布大量训诫,朱棣继位后,继续严厉推行削藩,藩王内迁,削除护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