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辛亥革命历史的困惑

今年7月我到翠亨村去参观了孙的故居,对文字与图片都看得很仔细,回途思考得一困惑:坦率地说相对于一场推翻了满清政权的轰轰烈烈革命,翠亨村的村民直接参与其中的人真是太少太少,为什么呢?孙的村民参与都这么少,其他地方的一般民众更不用说了,但辛亥革命毕竟成功了,是孙的伟大还是满清太过腐朽?或者历史还有太多的真相未白?

1、中山先生搞的不是农民起义,於是孙的村民参加的少就表示其他地方民众参加的也少?太祖爷好歹是正牌农民起义呢,也没看韶山乡民有多少直接参与“秋收”。

2、国父是革命的理论者和革命派的精神领袖。正如同吉田松荫在明治以前数十年就被幕府干掉,明治维新依然称其为元殊,是因为他是维新派几乎所有核心成员的受业恩师和思想启蒙者,国父的伟大於此相仿。

3、但是虽说如此,毕竟“精神”不能拿来当饭吃。辛亥革命的爆发实际是满清政府丧失权威和人心的结果,随之带来清末的封疆大吏集体抛弃中央朝廷的行动。国父在此多年之前就流亡海外,若是真从行动上说,国父贡献尚不及宋教仁黄兴,回国後所谓“两袖清风”显得好似为国为民不爱权财,实际书生清谈毫无助益。各地起义者大多是前清地方大吏,所以政治投机者居多,真正革命者少而又少,不过借国父理念拉大旗扯虎皮而已,故而辛亥革命虽然使清廷退出历史,但最终不得善终;成功固然成功,但成功得很勉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22
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在帝国主义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而且《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严禁中国人民和清朝官吏进行各种形式的反帝斗争,表明清王朝成了“洋人的朝廷”,使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合流和进一步发展,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具体原因。清政府“新政”和“立宪”骗局及镇压保路运动激化了这些矛盾,使之成为革命的直接原因。
第2个回答  2011-09-16
辛亥革命当时的主体不是农民在支持他,而是一群受过当代教育的有先进思想的热血人士,当时清政府已经极其腐败了,但是最终孙中山只是发起了一场革命,实权并没有完全掌握在他手上,要不然咋个能那么轻易的就被袁世凯给窃取了啊!
第3个回答  2011-09-16
孙只是压沉了清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时的清政府已名存实亡。老孙其实蛮失败的,晚年才想起来建立军队才知道军阀靠不住,早几年中国就不会这么受罪了。
第4个回答  2011-09-16
孙中山的辛亥革命走的路线是城市包围农村。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