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的富水程度

如题所述

地壳表层的岩层或岩石富含地下水的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判断岩层的富水程度可以根据岩层的空隙性进行初步判断。空隙尺寸大的岩层其富水性一般也好。例如,由粗大颗粒的卵石、砾石组成的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的富水性往往好于由细小颗粒的细砂、粉砂组成的孔隙含水层,发育粗大裂隙的基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好于裂隙发育微弱的基岩含水层,岩溶管道和溶洞发育的碳酸盐岩含水层的富水性好于岩溶发育微弱的含水层。松散沉积物的孔隙度、坚硬岩石的裂隙率和岩溶化岩层的岩溶率,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帮助判断岩层的富水程度。

岩层的富水程度可以依据钻井的涌水量进行评价。钻井涌水量一般根据抽水试验资料来确定。对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依据钻井涌水量,可以分为5个级别:单井涌水量大于5000m3/d时含水层水量极丰富,1000~<5000m3/d者水量丰富,100~<1000m3/d者水量中等,10~<100m3/d者水量贫乏,小于10m3/d者水量极贫乏。有时,需要参考当地钻井采用的井径和抽水工具,换算成统一井径和降深值下的涌水量即单位涌水量,以便取得统一标准。对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钻井单位涌水量是指采用8英寸直径的钻井当抽水使井水位降深1m时的涌水量。当钻井单位涌水量大于720m3/(d·m)时含水层水量极丰富,240~<720m3/(d·m)者水量丰富,120~<240m3/(d·m)者水量中等,24~<120m3/(d·m)者水量贫乏,小于24m3/(d·m)者水量极贫乏(国家地质总局,1979)。

在山区分布有坚硬岩石组成的含水层,地下水在天然条件下多以泉的形式排泄出地表,有时可以用某一含水层的泉流量说明该含水层的富水程度。一般采用平水年的泉流量来划分:泉流量大于1000L/s时含水层水量极丰富,100~<1000L/s者水量丰富,10~<100L/s者水量中等,1~<10L/s者水量贫乏,小于1L/s者水量极贫乏。基岩含水层的富水程度也可以参照松散岩类含水层的钻井涌水量或单位涌水量的分级标准来进行评价。

不同岩层的富水程度存在差异,即使是同一岩层,在不同地点其富水程度也存在差异。可以将实际观测数据在平面图或剖面图上表示出来。图1.34和表1.5显示分布在某地区的砂岩、页岩、花岗岩、片岩和石灰岩的富水程度资料。该地区石灰岩富水性最好,水量极丰富,其余依次为花岗岩(水量中等)、砂岩(水量贫乏)、片岩(水量贫乏)和页岩(水量极贫乏)。

表1.5 某地区泉水、井水观测数据

续表

地下水科学概论(第二版·彩色版)

1—砂岩;2—页岩;3—花岗岩;4—片岩;5—灰岩;6—断层;7—泉;8—民井;9—钻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