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真仁义还是假仁义

如题所述

刘备的一生为人处世来看刘备是仁义的。

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末尾如此评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由此可见,陈寿对于刘备的仁厚是持肯定态度的。

本传中还记载了一个故事:刘备任平原相时,郡中一个叫刘平的人一向轻视于他,不愿身居于其下,便唆使刺客行刺。刺客来见刘备,刘备以礼相待,刺客大受感动,不忍下手,便向刘备和盘托出,然后离去。

再个曹操讨伐徐州,刘备随青州刺史田楷前往救援。陶谦赠与精兵四千,并表刘备为与豫州刺史,驻扎在小沛。陶谦死前,对别驾糜竺留下遗言:“非刘备不能安徐州也。”陶谦死后,糜竺便率人迎刘备为徐州牧。在这里,并无陶谦“三让徐州”的记载,而是刘备在陶谦死后继任。

陶谦作为盘踞徐州多年的老牌军阀,自然还是有识人之明的,至少要强过几千年之后的我们。在讲究“父死子继”的古代,他能将徐州牧的职位让给刘备而不传给儿子,这不仅是对刘备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其人品的褒扬。

扩展资料

刘备仁义之事迹

1、刘玄德携民渡江

建安十三年,曹操进攻荆州,此时荆州太守刘琮投降曹操,刘备知道情况后已经晚了,路经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可占据荆州,但刘备因和刘表同宗,不忍相夺。于是就准备离开荆州,重新寻找安身之地

荆州百姓听说刘备要走,曹操要攻打荆州,就投奔刘备,要和刘备一起离开。刘备当然是欣然同意,可是诸葛亮他们就劝刘备,告诉刘备如果带着百姓,就会影响行军速度。可是刘备不听,他认为人民是根本,如果没有人民,就算做了皇帝,也没有什么意思。


2、三让徐州,拒接荆州

刘备在帮助陶谦解徐州之围,陶谦先后两次要把徐州交给刘备,刘备不同意,最后以死相逼,刘备才接受。后来在荆州时刘表因为种种原因想要把荆州交给刘备,刘备也没有接受。

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他一直处于流离失所,没有可以安身的地方,那么在另一个人给他一处地方安身时,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接受。

然而,刘备却没有接受,是因为他考虑到更多的事情,如果他接受了徐州,那他就是乘人之危的小人;如果接受了荆州,那他就是一个不顾亲情的禽兽。所以,他没有接受,因为他讲仁义!


3、长坂坡怒摔阿斗

长坂坡一战中,赵云七进七出,从百万大军中把阿斗带了出来,刘备却嫌弃阿斗差点还死自己的一员大将,要摔死阿斗。在众人劝解下才罢休。有人说刘备是故意要摔儿子的,因为他当时什么都没有了,连一座小小的城池都没有,为了收买民心和将士之心,他只能舍弃自己的骨肉。

然而并非如此。刘备虽然是阿斗的父亲,可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就像一个流浪猫,无处可去,只能暂时把家小安顿在一个秘密地方,自己一人出去打拼。

所以自从刘禅出生之后,刘备基本上是没见过刘禅的。反观赵云,在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来投奔自己,还很忠心,却因为一个从未见过,甚至连一次都没抱过的儿子差点害死和自己一起拼杀的兄弟。

总结:

三国众多的英雄豪杰之中,刘备这个人显得要武功没武功,要能力没能力,要财富又没财富,简直就是一个只会卖“草鞋”的一无所有之人。

但是,他却拥有“桃园三结义”,得到“关羽、张飞”这样义薄云天的誓死为他效力的好兄弟;又用“三顾茅庐”的真情,得到天下最聪明的奇人诸葛亮,并使之“呕心沥血”相助;

之后,又得到了武林高手赵云等“五虎上将”的誓死效忠等等,那么,在这些人的大力辅助下,使他最终取得了“三分天下”。

一个人如果光能靠“作秀”就能拉拢人心,这话可能说得过去,如果一人光靠“演戏”与“作秀”就能赢得天下,那么这“天下人”也太好哄了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5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上,刘备是仁义的代名词,可实际上,刘备在那个战乱纷飞的年代,刘备靠的绝对不止是仁义道德

第2个回答  2018-08-29

首先你应该明白,刘备是一个政治家,他

主要的目的是想达成一番成就,他有仁义的一面,当然他也有他的野心和抱负,人人其实是双方面的友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好的,一方面他可能会你笼络人才,团结军心,坏的一方面,他可能会让你很盲目,刘备很看重仁义,但是他不会因为仁义而失去方向,从史书来看他还是一个相对比较果断的君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8-29
看上去还是蛮仁义的,但是,一生杀了那么多的人,应该不是真正仁义
第4个回答  2018-08-29
肯定假的啊,跟搞传销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