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到底是真仁义还是真虚伪

如题所述

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位枭雄,他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后来从军入伍,因为战功卓著,被汉献帝刘协尊为刘皇叔,自此江湖中便传出了刘皇叔的美名,刘备也以此称号为荣,并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招兵买马,招揽贤才,无论是陈寿的《三国志》还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刘备都是尊崇有加,认为刘备善待贤才,爱护百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厚道人,但实际上刘备展现的面孔只是他伪善的一面,他真正的想法是想借乱世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翻译起来就是“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邦定国,完成我们的大业。如果我这个儿子是可以辅佐的,请先生辅佐他;如果他不中用,请先生自行其是”,但这句话里暗藏着一个巨大阴谋,诸葛亮被刘备给套上了。

有人说过,一个人可以虚伪一辈子,那这种虚伪也就是真诚了,如果说刘备的仁义是装的,那么他已装就是一辈子,从某种意义来说何尝不是真的仁义?古诗有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不也是说这个道理吗? 与曹操相比,曹操杀害主簿杨修;刘备从来没有杀害过手下谋士,曹操杀功臣许攸,刘备没害死过有功之臣

当时,吕布被曹操擒获,刘备也在曹操帐下任职,曹操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吕布,刘备让其杀掉吕布。吕布说备忘恩负义,忘记了辕门射戟之恩。吕布是什么样的人,三姓家奴,连杀了自己两任义父,真小人也。还侵占过刘备所辖城池,换做别人同样会建议杀掉吕布的。

刘备的目标是当皇帝,为什么愿意自称“汉中王”而不直接称帝呢?这是有原因的。古话说“枪打出头鸟”。这时候称帝的时机还不到。刘备的“国策”是“联合孙权,抗拒曹操”,如果这时候贸然称帝,必然被曹操抓住把柄,孙权也不会同意。倘若孙曹联合,刘备危矣。刘备、诸葛亮都对当下局势了如指掌。所以,诸葛亮提议——刘备反对——诸葛亮降低要求——刘备同意,一来一往,目的达成了,声名远播了,正所谓“名利双收”。

再次去东吴,鲁肃就劝说孙权暂时将南郡借给了刘备,于是刘备便有(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南郡)五郡,这可以说为刘备的后面的崛起提供了场地。但是这靠着计谋,看着感情骗来的荆州刘备哪里会舍得还呢?所以至今仍有“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俗谈。这只是体现刘备虚伪的个别事例,看官觉得如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30
客观来说,无论是演义里还是历史上,都是相当虚伪的。
乱世之中,真正仁义的人,是混不下去的。为了成就大业,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仁义道德。何况他毫无根基,穷苦出身,比别人的游戏模式更难。
有这种想法的人,比如刘虞,当然刘虞也可能是装的,他被不讲仁义的公孙瓒干翻了。刘璋也有点仁义,为了成都不遭战乱,最后投降了刘备。
刘备要是真的仁,就不会怒鞭督邮弃官而走,这样是对百姓不负责。要是真的义,就该替自己的好兄弟公孙瓒报仇,和袁绍决一死战。但是他却投奔了袁绍,和曹操对抗。
第2个回答  2017-10-19
当然是假仁假义了,或许是真的很善良,但在强大的野心和利益的面前,善良的本性被淹没,看上去很虚伪。
第3个回答  2018-09-19
虚伪是肯定的。但是,你又能要刘备怎么办?不虚伪?不虚伪,那他早就不知道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死多少次了。
刘备虚伪,但刘备的对头就不虚伪?曹操孙权、袁绍董卓,哪个又是诚实善良的乖宝宝?!
其实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虚伪是古往今来一切政治人物,尤其是像刘备这样在乱世争雄的政治人物必备的基本功。不论在古代还是今天,一个政客要是不懂虚伪、不会虚伪,就压根不可能在政坛上立足生存,更不要说实现野心抱负了。甚至别说古人,就是今天的社会上,又有多少人(不光是从政当领导的,也包括底层普通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从没有虚伪过?
第4个回答  2018-10-18
关于历史人物的分析,我认为,是要放在相应的历史环境做分析的:
我们现在的年代距离那个年代已经好久好久,我们可能不了解当时人的性格特点,但当时的人可不会不知道,并且历史记载的都是事实,刘备不是伪君子。我们每个人都有好的时候和不好的时候,我们不能用我们的观点去评价一个人的好与坏,尤其是我们没有接触的人,更不能去随意评价,俗话说“恶语伤人”,一传百,百传千万可能因为你的一句“他不是好人,很坏”等等这样的话会打击他很深的内心的,所以,小编认为我们都要认真对待身边亲近的人。以上就是他的“仁义”天下人皆知,但刘备为何有时却让人觉得虚伪不真实呢?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全部内容,关于刘备的为人处事你了解了吗?刘备不是伪君子,而是一个很仁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