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卷作文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满满,如何看待江苏卷的作文?

如题所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江苏卷的作文一直以来在各地高考卷中都独树一帜。

被这样评价是因为江苏卷的作文与其他各地的更多在于弘扬正能量等文章不同,更加强调的是文学性的思考。时至今日,很多人开始怀疑高考作文到底还能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文学,文学以人的印象,是走心的艺术,高考作文人人都写了三年,练了三年,甚至也许每个人的分数都不会低,但是不知是否会在奋笔疾书之时有一丝彷徨,笔下的,大概只能算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不愿将之称之为文章。

现在回想之前的作文,脑海里竟没有任何记忆,文章的内容,一丝都无法记起,想到那几年认真的琢磨文章的结构,对内容,在记忆力竟了无痕迹。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高考当天,多少人对这两句话苦苦思量,大多落脚于信息茧房、传播媒介、人文素养。但又有什么不一样的东西从这两句话中跃然于心尖。

江苏卷是最后一年的江苏卷,明年,全国卷会将其取而代之。想到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仿佛成了江苏卷同文学爱好者们的告别。这两句话的意思被解释为,同样的声音可以产生共鸣,而那些志趣相投的人们也一定会在其他地方相知相遇。如果试题可以是人的话,江苏卷大概在浩繁的典故中寻寻觅觅,最终将枯瘦的指尖指向“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苍凉而欣慰的固执着要考这个,就考这个。

在7月7日的题海中,孤零零的站在一众高考文学队伍中。但他又并不孤单,他选择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相信这句话!这话的背后尽是爱好文学人们的热情交织在一起,最终汇成了那长久不衰的桀骜风骨。

江苏卷的作文题,总是南师大的教师出,早年,他站在讲台上,狡黠又骄傲的对学生们说,“这个题目,是我出的”,以水济水,谁能食之?他出题的目的简单而美好,他想看看这十几岁孩子的眼睛里,这年纪好大好大的世界是怎么个样子。不管他人的看法,只是简单的说出来你到底怎么想。

不会再有了。

那些文学里的忧与爱,骄傲和卑微,浩如星海的文雪典籍,年老的老师对年轻的小孩的好奇,最终都淹没于那狡黠的一笑:“这个题目,是我出的。”

那位南师大的教授,大概再也没机会去逗弄他喜爱的十八九岁的孩子,告诉他们题目是他出的,即使以后仍是出题人的身份,大概也难见到那个充满狡黠和可爱的眼神和语气了。

并不反对现在的高考作文模式,只是把它放到文学来看,评判标准真的太难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08
今年的江苏卷主要是立足于青少年的成长,在会联网时代应该注意什么,既要立足现在,又要畅想未来,更好的的塑造自己。
第2个回答  2020-07-08
江苏卷的作文立意深远,写作角度有2点:一是志同道合的人才能成为朋友,二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第3个回答  2020-07-08

       一年一度的高考开始了,无数考生怀揣鸿鹄之志进入了考场,誓必要考出理想的成绩,进入梦想的学府,无数的父母也殷切期盼着,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老师们也期待着自己的学生能有所成就。所以说,与高考息息相关的人实在太多了,那么,这几天咱们肯定要多谈谈高考的话题了,说道高考肯定离不开语文作文,这个可是最反应我国国民文化素养,最能考察考生能力的一道题了。全国一卷我们先放一放,咱们先看看以地狱级别的难度著称的江苏考卷,看看折磨江苏考生的语文作文到底是什么。

       同声响应,同气相求。人们喜欢关注和了解自己喜爱的事物,久而久之,身边便总会被这样的东西所环绕,尤其在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人们看QQ看点,刷抖音,看快手,看新闻,都容易被这种自己所青睐的信息环绕 。自己所认同,与自己浏览的信息达成共识,认可它,点赞,关注,收藏。这些符合自己的价值观,更会影响着你,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你,所以很有可能,在未来,你会在做某件事情时,会想起你看过的某个视频,某篇文章,你会在做事时与他们不谋而合。

        以上就是我对江苏高考作文的理解, 这只是中心思想的理解,最重要的还是怎么写作。写作并没有格式要求,只是要求写一篇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所以说,对考生给予了很大的自由,他们可以写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咱们就从文章体裁这三个角度来分析。比如要写记叙文,可以写一篇积极乐观的故事,某人因在网上浏览一视频,志趣相投,无形中改变着他,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议论文,可以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为论题,来论述网络这种大数据时代。散文可以对这种同心相应进行唯美的抒情。可以说,没有写不出的文章,只有不动的脑子。

第4个回答  2020-07-10
一个字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