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PKPM中楼梯间荷载及集中荷载的计算步骤

如题,越详细加分越多

如图所示:

根据极限平衡理论,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由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力、斜裂缝间的剪切摩擦和骨料咬合力及纵筋的销栓作用等组成,配置箍筋后的钢筋混凝土梁,由于箍筋对其核心混凝土及斜裂缝宽度开展的约束作用。

提高了无腹筋梁的受剪承载力,而与斜裂缝相交的箍筋应力可基本上达到其屈服强度,箍筋的抗剪力为其抗拉强度和与斜裂缝相交的各肢箍筋截面面积的乘积。 因此,钢筋混凝土梁配置箍筋后的受剪承载力。


扩展资料:

荷载分项系数是设计计算中反映荷载不确定性并与结构可靠度的分项系数。荷载分项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0,对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取1.4。但对于标准值大于4KN/㎡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集中荷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2

计算公式为恒载+活载。

荷载计算( 取 B = 1m 宽板带):

梯段板:

面层:gkm = (B+B*h/b)*qm = (1+1*0.14/0.30)*1.70 = 2.51 kN/m。

自重:gkt = Rc*B*(t/cosα+h/2) = 25*1*(0.10/0.902+0.14/2) = 4.57 kN/m。

抹灰:gks = RS*B*c/cosα = 20*1*0.02/0.902 = 0.44 kN/m。

恒荷标准值:Pk = gkm+gkt+gks+qf = 2.51+4.57+0.44+0.20 = 7.73 kN/m。

PKPM整体建模时一般不建楼梯,在楼梯间建立0厚板去导荷载,一般楼梯是对边导荷,如果混凝土楼梯,两跑可以用恒8活3.5初步加载,四跑恒载翻倍以此类推。


扩展资料:

在pkpm处理楼梯间问题时通常有两种做法:

1、把楼梯间开成洞,然后通过手算把楼梯荷载理出来,以集中荷载的形式加在楼梯梁所在的位置。

 2、把楼梯间的板厚设为0,然后在板上加恒载和活载,那么建模时板上的恒载应该怎么计算啊, 如果用第2个方法的话,用不用改楼梯间对应的那块板的传导方式啊, 对于顶层标准层,还要在楼梯间对应的楼板上输入恒载和活载不。

问题的关键就是荷载不会计算,楼梯的荷载传导方式不知道,望各位能够给予详细指导。谢谢^_^ 板厚为0,上面荷载也就不起作用了。 我在砖混结构中用7.0,活载按房屋类型选用,把楼板厚度输入为0,输入平台梁,再指定导荷方式。

 框架结构我一直仅输入楼层楼梯梁,把楼板厚度输入为0,按楼梯的实际情况,加梁间荷载,按集中力加上去的,这样才比较合适。

1.6~8为梯段板斜板的自重,计算方法:

a.荷载标准值:

可变荷载:q = 3.50kN/m2 面层荷载:qm = 1.70kN/m2、栏杆荷载:qf = 0.20kN/m

b. 楼梯几何参数:

踏步高度:h = 0.1438 m、梯板厚: t = 100 mm、踏步宽度:b = 0.3000 m、计算跨度:L0 = L1+L3+(b1+b2)/2 = 2.10+1.00+(0.20+0.20)/2 = 3.30 m、梯段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余弦值:cosα = 0.902 。

2.将换算后的梯板面荷载(6~8)+楼梯活荷载 按照单、双向板的分配原则换算到梁上,得到梁上线荷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6

荷载分项系数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

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应取1.0,对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扩展资料: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频遇组合设计时,应采用频遇值、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 载的代表值;按准永久组合设计时,应采用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载的代表值。

可变荷载频遇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频遇值系数。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荷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起步的这块梯板一半的荷载加在地梁上,并且只分布在这根地梁一半的长度上;与梯梁连接的两块梯板有一半的荷载加在梯梁上,沿梯梁全长分布,另外还要加上平台板一半的荷载;在两边框架梁上各加上一个梯柱的集中荷载。

计算过程:

荷载2*10.000*1.30:梯板长2800,宽1300,楼板面荷载取7.0

7.0*2.8/2=9.8,取10

荷载1*11.500:平台板宽1.8。1.8*1.8+10,取11.5

梯柱(200*250*1800)集中荷载:0.2*0.25*1.8*25

 

楼梯最上面一层,只有一块梯板两端分别搭于上一层的次梁和中间的梯梁上,没有其他荷载,楼面恒活载均为0,这板块梯板的荷载加在次梁上。

第4个回答  2015-07-28
值得注意的是地梁这一层和楼梯最上面一层的荷载输入。
-----------------------------------------------------
有楼板的楼面层上,我采用的方法是梯板板厚取为0,楼面恒载分别取7.0和1.8(常见。其他情况查规范),在架梯柱的框架梁上输入梯柱的集中荷载(梁间荷载)
-----------------------------------------------------
地梁层如果也按这种方法输入的话,比实际的荷载要大一点,大的那一点,以双跑楼梯为例,多了上部那块梯板的一半荷载,这一半荷载已经考虑在了上一层的楼面恒载中。这时,我们按以下方法处理:
起步的这块梯板一半的荷载加在地梁上,并且只分布在这根地梁一半的长度上;
与梯梁连接的两块梯板有一半的荷载加在梯梁上,沿梯梁全长分布,另外还要加上平台板一半的荷载;
在两边框架梁上各加上一个梯柱的集中荷载。如下图示:

计算过程:
荷载2*10.000*1.30:梯板长2800,宽1300,楼板面荷载取7.0
7.0*2.8/2=9.8,取10
荷载1*11.500:平台板宽1.8。1.8*1.8+10,取11.5
梯柱(200*250*1800)集中荷载:0.2*0.25*1.8*25
------------------------------------------------------------------------
楼梯最上面一层,只有一块梯板两端分别搭于上一层的次梁和中间的梯梁上,没有其他荷载,楼面恒活载均为0,这板块梯板的荷载加在次梁上如下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