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年龄阶段包括时期?分别是那几个?

儿童年龄阶段包括时期?分别是那几个?

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八个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扩展资料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期(出生到2岁)、

前运算期(2~7岁)、

具体运算期(7~12岁)、

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2

儿童生长发育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新生儿期:是从胎儿娩出,到28天大的时期。按年龄划分,此期实际包含在婴儿期内。

2、婴儿期:指的是从出生到1周岁之前的时期。

3、幼儿期:1岁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4、学龄前期:3周岁至入7周岁为学龄前期。

5、学龄期:自入7周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

6、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为12岁~20岁,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

扩展资料:

儿童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如下: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年龄,进干食物正个月后,就能伸手抓东西,过了这个关键年龄,婴儿就可能拒绝咀嚼从口中吐出食物。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年龄,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年龄。

2岁半~3岁半是教孩子做到有规矩的关键年龄,应使之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

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年龄。

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时期。

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年龄,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

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儿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总共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定义: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一般是指从出生到15周岁。

时间: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

每个时期的时间以及不同点:

婴儿期:

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幼儿期:

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学龄前期:

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

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学龄期:

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

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扩展资料:

学习特点

这一时期的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主要有: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父母也需要不定期监督,但因为对外界的未知性很大,所以一定要在监护人的看护下才能进行一些安全性不是很高的活动。

其学习兴趣的发展表现为:从学习的外部活动到学习内容,从不分化到分化,游戏因素的作用由大到小。

记忆的发展

童年期的记忆容量(广度)中数字记忆广度与成人相当,初中时记忆容量最大达到11。

记忆的主要特点是:有意识记>无意识记。

记忆的主要方式是:意义记忆>机械记忆(逐渐)、抽象记忆>形象记忆(增长速度)。

记忆策略(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上主要是复述(主动背诵)、组织、归类(简单联想归类→功能关系归类→按概念进行分类)、系列化(条理化)等。

童年期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的特点: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包括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小学一年级学生缺乏记忆监控能力。 

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具有具体运算水平,其基本特征是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10岁(小四)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儿童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是概括能力的发展,经过三个阶段: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同时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具有演绎推理能力(即三种水平:简单概念(低年级)、言语表述(中年级)、自觉运用演绎(高年级))、归纳推理能力(四五年级是转折点)、类比推理能力。

另外新的思维结构也得以形成:掌握守恒(把握本质不变性)、思维具有可逆性(反演可逆性;互反可逆性)、补偿关系的认知等。

能够掌握逻辑推理规则:类别体系化(类群集,类包含问题)、序列化(关系群集)排序,但思维活动还不能超越具体事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儿童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11

儿童是指15周岁以下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他们就具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作为家长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就要在各阶段做出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那么,儿童年龄包括哪几个阶段,家长该如何应对不同的阶段呢?

  第一个阶段:婴儿期

是指出生到1周岁的孩子,这时候孩子的发育是最迅猛的,从哇哇大哭到能走能说,小孩子要经历的事情很多,也是我们说的启蒙阶段。

这时候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榜样,孩子说话、走路、社交等都是从父母或者身边的人那边学习的,所以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这个阶段开始。

比如说,在孩子8个多月能够自己坐着的时候,就要让孩子自己试一试抓食物在手上吃;在小孩子学走的时候,家长要大胆让孩子尝试自己走;在孩子爬的时候也引导他们勇敢向前。

第二个阶段:幼儿期

是指1-3岁的孩子,也就是学龄前孩子,这时候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的发育会比较明显。比如说,孩子有了自己的脾气,有了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父母就要培养孩子做好入学准备了,也就是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说,让孩子能够独立完成排便、让孩子自己吃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只有“狠心”的让孩子去做一些事情才能帮助孩子打好基础。

第三个阶段:学龄期

是指3-6周、6-15岁的孩子,这是孩子进入校园学习的第一个路程,也是离开父母的保护下独立生活的阶段。

这时候父母要相信老师、相信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一些知识和生活,让孩子适应和别人如何相处,让孩子接受最传统的启蒙教育。

总结: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作为父母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

第4个回答  2016-11-02

    总共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

    定义: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一个重要年龄阶段,一般是指从出生到15周岁

    时间:现代汉语词典中结实少年期为10到15~16周岁。可见,在近代儿童发育超前,儿童入学年龄提前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儿童期、过渡期(少年期)的年龄划分,各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从生理、心理发育来看,真正的单纯、幼稚的儿童期是12~13周岁之前。

    每个时期的时间以及不同点:

(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这是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即接受正规学习之前的准备阶段。这一时期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属于儿童启蒙教育,对他们一生中的学习及获得知识的能力、劳动技能的水平都极为重要。因此,有条件的家庭都应该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去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并使其从家庭或托儿所转入集体、伙伴生活。这一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受教育的时期。

  (4)学龄期:儿童从6~7周岁到15周岁这一年龄阶段,教育心理学中又把此期开始的6~7周岁至12~13周岁称为学龄初期,相当于小学时期。儿童进入学龄初期的重大变化是把以游戏活动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学习为主。这一时期的开始,使儿童从家庭或幼儿园进入学校,这对儿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学龄期的后期阶段是从12~13周岁到15周岁。相当于初中时期。

  

免费领入学礼包有礼

现在入学礼包等你来领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就业保障热门专业入学指南在线课堂领取礼包